變著花樣搞促銷!大蒜、小麥換房的熱議還未停止,又一“魔幻”換房方式來了,這次的主角變成了時令水果——西瓜。
10元/斤收購,最高抵10萬,又是和“麥蒜換房”一樣的溢價收購。但該售樓處工作人員表示,活動方案現在還在更改,需等待進一步的具體方案。
10元/斤收購?
南京一樓盤推出“西瓜換房”
據媒體報道,6月28日,新城控股的新城·雲漾濱江專案推出“西瓜換房,最高抵10萬元”活動,以10元一斤的價格衝抵房款。據悉,新城雲漾濱江位於江寧濱江新城中元路與錦文大道交匯處,專案開發商為南京新城萬嘉房地產有限公司,活動時間自2022年6月28日至7月15日。
圖片來源:網路
不過,上述“西瓜活動”目前未能直接開展。該樓盤置業顧問向財聯社表示,西瓜抵房款活動適用於所有銷售房源,但目前還在推廣階段。“考慮到類似活動關注度較高,我們在操作上也比較謹慎,因此具體如何實施,詳細規則還有待進一步細化。”
據南京日報近日報道, 南京市去年西瓜播種面積達7萬畝,產值近8億元,畝均產值過萬元。江寧的橫溪西瓜聲名鵲起,以“小蘭”“蘇蜜8號”等小果為主。另據揚州晚報,記者從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瞭解到, 6月27日西瓜類批發價均價是2.9元每公斤,半個月前的6月12日,均價是3.3元每公斤。
如此“接地氣”的海報一出,新城控股在當天下午瞬間出圈,專案知名度大增。據報道,此專案近一年銷售價格經歷了一定起伏和波動。
房天下資料顯示,新城雲漾濱江2021年4月銷售均價1.88萬元/平方米,2021年8月漲至1.92萬元/平方米。但今年4月,該專案均價降至1.7萬元/平方米,起售價則降至1.65萬元/平方米。
“麥蒜換房”已被叫停
專家:防範助農救市變營銷噱頭
就在新城控股在南京推出“西瓜換房”幾日前,河南建業還曾推出“小麥大蒜抵首付”。活動原計劃在7月中旬結束,但成為市場焦點後被當地政府叫停。
具體來看,河南商丘民權縣建業地產一樓盤以“愛心助農”的口號,高價收購小麥抵首付。這個樓盤均價為5800元左右,戶型建面約117-144平方米。一套117平方米的房子總價約為68萬元,首付3成的話,16萬元最多能佔到首付款的80%左右。
圖片來源:網路
在河南開封杞縣,建業地產還推出了大蒜抵房款。據瞭解,十多天裡,建業城憑藉大蒜換房政策,成功賣出了30套房,換來了86萬斤大蒜。
圖片來源:網路
與前述“西瓜換房”一樣,相比小麥、大蒜的市場價,開發商多為溢價收購。民權縣的小麥市場價1.55元/斤,建業地產收購價2元/斤;杞縣大蒜市場價約為1.5元/斤,建業地產收購價5元/斤。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建業展開“小麥大蒜抵首付”活動的專案位於三四線城市,而前述“西瓜換房”活動的專案,位於熱點二線城市南京。一位住在該樓盤附近片區的南京市民表示,活動樓盤的位置屬於南京郊區,靠近安徽馬鞍山,板塊價格在整個南京是偏低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比較偏遠的三四線縣城或者城市遠郊地區,往往庫存問題比周邊城市或市區嚴重。以南京為例,“兩江”板塊是南京樓市的最大供應區域。在目前7.5萬套的可售房源中,“西瓜換房”專案所在的江寧區的可售套數接近1.9萬套,江北(含浦口和六合)合計接近2萬套。
一名房企研究人士指出,開發商用實物抵房款的營銷手段,在鄉鎮或城市遠郊地區是有效的。分佈於鄉鎮或者村裡的鄉鎮客群,是一個進城群體。縣城鄉鎮居民一般都是熟人,依賴口碑營銷,老帶新方式提升收割效率,可能十幾個村,或者一個鄉鎮裡面所有村在一個樓盤裡總共能成交幾百套,這種呈點狀分佈的鄉鎮客群,以接地氣的營銷方式來拉動營銷會有效。很顯然,這樣的營銷手段並不適用於大城市裡市區樓盤。
不過,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提出了一點質疑,他認為要對一些城市模仿河南做法給予警示,小麥換房屬於縣城去庫存壓力下的一種救市做法,是當前縣城銷售破局的一種創新,總體應該給予肯定。而西瓜換房的做法,發生在南京。其實南京近期房地產市場成交有所上升。因此,嚴躍進提出,要防範樓盤僅為了營銷的噱頭,變相迴避限價等行為。
農民進城購房能創造多大市場?
開發商打折賣房花招百出,無論是小麥、大蒜還是西瓜,都把推銷房子的主要目標對準了同一個群體——農民。
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全國已經有8個市縣明確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給予購房農民的子女同等入學待遇、高額稅費減免與購房補貼等政策紅利,這其中包括江蘇泗洪縣,吉林長春市、廣西玉林市等。此外,還有數十個城市已釋出鼓勵新市民購房的政策,而新市民中相當大一部分就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群體。
農民進城購房究竟能創造多大市場?
2021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經歷大規模城市化後,我國農村戶籍人口仍有7.9億人,但實際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1億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36%。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務工的全國農民工總量有2.9億人,其中仍在本鄉鎮地域內從業的農民工1.2億人,外出打工者有1.7億人。
農民工規模及增速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真正務農的農民還有多少?全國農業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最近的一次在2016年,當時的資料顯示,我國實際農業生產經營人口約為3.1億人,其中35歲以下人口為6023萬人。
由於進城務工多選擇群租等居住方式,一直以來農民工居住面積偏小、住房條件差。截至2021年末,進城農民工的人均居住面積21.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41.76平方米的居住面積少了整整20平方米。
按城市規模分的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如果外出打工的1.7億農民工率先選擇在城市買房安家,補齊居住短板,那麼大約能為中國房地產創造出34億平方米的增量市場。
如果留在鄉村純務農人口中的35歲以下群體為了孩子教育而率先進城置業,按人均41.76平方米算,則大約可以消化25億平方米商品房。
不過,農民群體具有教育程度低、收入偏低與不穩定的特點,農民工是農民中收入較高的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全國農民工月均收入為4432元,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013元,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3878元。
同期,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月收入為8900元,城鎮私營單位月均收入為5233元。農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不到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的50%,是城鎮私營單位職工的85%。
單純務農的農民收入則更低。根據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近期釋出的《2021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高素質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均年收入為3.69萬元,月均收入僅為3075元,還不到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月薪的35%。
此外,大部分的農民也沒有住房公積金,2021年我國住房公積金實繳人數是1.64億人,繳存群體多為公營單位、城鎮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職工。
許多城市為了吸引農民購房,給出了極寬厚的條件,比如首套首付只需兩成、二套房首付三成,除了房貸按揭,還能申請消費貸、安居貸等。為了買房加槓桿,對經濟基礎薄弱的農民群體來說,既是誘惑,也可能是陷阱。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目前三四線樓市去庫存依靠原有的消化能力已經是困難重重,所以只能去發掘更低線位的地區,比如縣城、鄉鎮,甚至還盯上了進城置業的農民,但農民群體購買力有限、收入持續性較差,如果把農民視為購房主力,顯然這種市場是缺乏可持續性的。
編輯丨張雅婧 綜合第一財經、財聯社、每日經濟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南京日報、揚州晚報等
圖片丨視覺中國、壹圖網、國家統計局官網截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