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8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其中,餐飲收入8月份同比下降4.5%,商品零售增速和總體零售額增長均有所回落。
相比之下,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6個百分點的落差,足見近期國內消費之低迷。國家統計局的解釋是,這主要是由於8月份疫情汛情多點發生,居民出行減少,暑期消費受到一定影響,從前八月的累計來看,社零總額還是保持了較快的增長,說明消費穩定恢復的態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資料出爐之後,市場上有很多呼籲政府進一步刺激消費的聲音。代表性的觀點有,政府應適當放寬貨幣、應當採取階段性減免和延遲繳稅政策、應當發放各類消費券等等。這些建議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們要知道,決定消費長期增長的根本因素是收入。短期來看,政府出臺刺激性消費政策或許會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民眾的收入長期得不到增長,那麼消費低迷的大趨勢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變。
近年來,我國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但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最終消費率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近十年來平均不足60%,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近15個百分點。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義下降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4.0%。
從內需收入結構的角度去看,高收入人群的消費意願不強,消費潛力增長空間也有限,中等收入群體才是支撐消費升級和消費穩定增長的主要力量,也是促進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均衡的重要推動力。長期來看,以提振中等收入群體收入為重點,加大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力度,穩步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讓中低收入人群有更多收入、更強意願、更廣泛的選擇去消費,才是提振消費低迷的真正解藥。
決策層對這個問題有清醒的認識。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十次會議,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等問題。會議指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