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鴨脖一哥"跨界做投資,絕味食品能否打破成長魔咒?

由 勞新忠 釋出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系創業邦專欄作者財經無忌原創作品,作者蕭田,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春節前,一則和府撈麵擬實施境外上市的訊息讓一眾資本大受鼓舞。令他們豔羨的是,背後的投資者——絕味食品(603517.SH),早在2015年和府撈麵A輪融資中,絕味旗下的網聚投資就已“帶資入組”。當下,和府撈麵估值高達70億,這也意味絕味食品將賺得盆滿缽滿。

和府撈麵如若境外上市足夠順利,能講出怎麼樣的故事令人期待。但更讓外界好奇的是,絕味食品的“毒辣眼光”從何而來?

相信不少人都見過或吃過書亦燒仙草、廖記棒棒雞、霸蠻湖南米粉、小蠻腰、盛香亭、蒸瀏記、么麻子、幸福西餅、精武鴨脖、辣妹子醬菜、巴奴火鍋、墨茉點心局……實際上,這一長串名單的背後都有絕味食品的身影。

成立20多年來,絕味深耕鴨脖主業,無論營業收入、營業利潤還是開店規模,均在滷製品行業穩居第一。如今絕味又試圖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投資孵化更多的公司來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聚焦絕味在一級市場的投資邏輯,財經無忌試圖從以下三個角度來解剖這家公司未來的增長潛力:

1、 絕味食品如何從“鴨脖一哥”變成“投資大佬”?

2、 絕味食品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3、 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而言,做投資的絕味食品身上是否具備投資機會?

“鴨脖之王”絕味食品的另一面

將時針撥到2014年,《南風窗》雜誌主筆郭宇寬用兩年多的時間,對絕味食品的商業案例進行跟蹤調研,最終寫成《創業學絕味》一書。在當時轟轟烈烈的創業潮中,此書一經出版就成為了不少創業者的“聖經”。

《創業學絕味》主要講述的是創始人戴文軍在短短9年時間裡,從2005在湖南長沙開出第一家店後,在全國擴張超過5000家的門店,把一份在常人眼裡看來不起眼的賣鴨脖小生意打造成知名鴨脖連續領導品牌的過程。

這在當時無疑是中國快消行業的商業奇蹟。

眾籌網出版行業合夥人李耀輝讀了此書後,更是直接找到了作者,把該書做成一個眾籌專案,與凱文·凱利的《新經濟新規則》一道成為當時出版眾籌行業的標杆性案例。

從當下望去,《創業學絕味》這本書對絕味食品關於產品定位,加盟模式選擇,供應鏈管理、加盟商體系的詳細描述幾乎預測了絕味此後在中國休閒滷製品行業的地位。

2017年3月,絕味食品登陸資本市場。雖然創立時間遠晚於煌上煌(1993年)、久久丫(2002年)、周黑鴨(1997年),但這位後生卻“一騎絕塵”,2019年成為業內首家破萬家門店的企業。截止2022年3月10日午盤,絕味股價45.93元/股,總市值282.3億,相當於2個周黑鴨(107.2億)和一個煌上煌(58.52億)。絕味食品也穩坐中國滷製行業市場的“頭把交椅”。

但絕味食品的目標遠不止於此。

在部分投資者看來,由於絕味食品門店越開越多,市場不斷出現飽和。這難免會讓人對於絕味食品在滷味市場上進一步大規模發展表示懷疑。主營業務增長乏力,透過投資的方式尋找新增長點,這樣的因果關係可以有效規避公司發展的天花板。

但不同於外界對絕味食品的認知。早在上市之前,還在“跑馬圈地”的絕味食品就開始“兩條腿走路”。《創業學絕味》一書中就曾提到,絕味食品試圖透過投資再造“中國鴨”,雖然著墨不多,但已暴露絕味食品的野心。

彼時,儘管我國餐飲市場規模超過3萬億,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餐飲行業的集中度下降了24%。這也意味著整個餐飲業競爭會愈加劇烈。緊隨而來的就是,餐飲開始從大而全轉變為小而美的細分角逐市場。

也是在2014年,絕味食品邁開了在投資版圖的關鍵一步,當年9月,絕味食品成立了網聚資本專注投資佈局餐飲業產業鏈。滷味主業上市後,絕味食品做投資的步伐也不斷加快,先後成了番茄資本、伍壹柒基金、絕了基金的LP(有限合夥人)。

值得一提的是,和府撈麵是絕味食品上市前網聚資本投資的唯一一家公司,也是絕味食品投資的企業中發展最好的企業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和府撈麵獲得網聚資本與武漢眾合創投一起投資的3000萬元,隨後接連獲得知名機構的投資,包括來自騰訊等企業的4.5億元D輪融資。如今,網聚投資在和府撈麵中佔股25.13%。

伴隨著“中式麵食”爬上風口,和府撈麵的資本運作進入關鍵階段,有望成為“中式麵食”行業下一階段的“領跑者”。絕味食品的身份也從播種者向收穫者轉變。

轉型“餐飲之王”的三重投資邏輯

2018年,戴文軍曾表示,絕味食品將在現有產品領域優勢地位的基礎上,整合國內優秀的餐飲和食品連鎖企業,分享食品餐飲消費升級紅利,加快建立美食生態圈。一向低調的創始人公開罕見地大談投資,自此也讓絕味食品的投資業務難以低調。

事實上,作為多個餐飲投資基金的“操盤手”,絕味食品能夠在對外投資上愈發輕車熟路,離不開背後一套完整的邏輯。

首先,從投資企業的階段上來看,以早期至中期為主,多數專案為天使、Pre-A及A輪,這是絕味食品整個投資的底層邏輯。

在第十屆中國高成長連鎖行業峰會上,時任絕味網聚資本副總裁李喬曾做過一篇題為“餐飲1到10如何加速”的主題演講。

在這次演講中,他將市面上的大多數連鎖企業歸納為0-1,1-10,10-100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階段重心,0-1階段為耐心打磨產品,1-10階段需要快速跑起來。絕味網聚投資主要傾向於正處於1-10階段、10-100階段的連鎖品牌。

他認為,這個過程中要求團結資源,實現快速複製,快速開拓,快速培養人才。慢就會失去市場,給競爭對手以進入的時間,從而失去資金和市場。

在財經無忌看來,該階段的企業一方面已得到消費者的初步驗證,另一方面,絕味出手相對謹慎,平均一年出手4個專案左右。據媒體報道,網聚團隊對某一專案甚至會花上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進行研究。也是在這雙保險之下,絕味食品的投資風險能夠被降到最低。

其次,從投資的方向來看,絕味透過新專案孵化、投資併購等方式,主要圍繞滷味主業、連鎖輕餐飲、複合調味料、產業鏈上下游四個方向展開投資。

在滷味賽道上,歷經多年的發展,絕味已經具備冷鏈生鮮日配到店的供應鏈能力、拓展運營跟管理萬家以上門店的能力。在選擇標的上,絕味食品也著重聚焦於能夠在主營業務的供應鏈形成互補,與公司業務屬性相同,能夠疊加實現主業規模擴大的企業。

細分來看,該賽道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休閒滷味,另一種是餐桌滷味。主要包括四川的廖記棒棒雞、武漢精武鴨脖的子品牌“我饞鴨脖”、長沙的顏家辣醬鴨、福州舞爪食品、熟食連鎖企業江蘇滿貫食品等,將“後起之秀”牢牢抓在手中。

以廖記棒棒雞為例,絕味食品可以憑藉著全國21家中央工廠,在原材料採購、生產和倉儲配送上、門店運用上都可以實現協同,提升邊際效應。

在輕餐飲上,絕味食品主要聚焦消費升級趨勢之下,迎合消費者口味變化的新業態。比如阿甘鍋盔、和府撈麵、盛香亭、蠻霸湖南米粉、蒸瀏記、小蠻椒及幸福西餅等。

以和府撈麵、幸福西餅偏向於米麵烘焙額品類為例,其在共採、共倉、共配一直有合作,背後也都使用了絕味食品的供應鏈體系。

而在複合調味料上,一方面,由於在下游滷味和輕餐飲等餐飲賽道中的廣泛應用。另一方面,中國複合調味品市場近年持續增長,絕味食品著重投資了特色味型調味品。

比如么麻子食品、與“榨菜第一股”涪陵榨菜同根同源的“涪陵辣妹子醬菜”、及火鍋鍋底供應商美鑫食品等企業,有利於供應鏈和渠道的縱深推進。

除此以外,在供應鏈上,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原材料及運輸成本,從而提高自身業績。與此同時,也為承擔起了“賣水人”的角色,絕味食品在涉及原材料、中央廚房、供應鏈、冷鏈運輸等幾乎能與自身主業及被投企業形成良好協同效應的企業都投了一遍。

比如絕味食品投資了肉鴨全產業鏈企業內蒙古塞飛亞農業,面向餐飲企業提供速凍面米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千味央廚,江西阿南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餐北斗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等。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絕味食品在滷製品及連鎖經營方面經驗豐富,滷味和餐飲與公司主營業務契合度高,投資調味品有助掌握上游原料並增強產品研發能力,吸納供應鏈企業可提升物流網路密度,投資方向緊密圍繞業務發展主線。系列投資有助於加速企業實現“深耕鴨脖主業,構建美食生態”的戰略目標。

最後,從投資的形式來看,絕味也並不都是親自下場,它還透過合作伙伴間接參與。除了網聚資本以外,絕味食品拉來了番茄資本、伍壹柒基金、餓了麼,後者在實力上都不容小覷。

以番茄資本為例,它是中國第一支專注於餐飲行業早期投資的基金;而餓了麼擁有1.3億使用者和超過450萬的日訂單的海量資料,是餐飲行業趨勢變化的“鴨先知”。這些聰明的合作伙伴既為絕味食品分擔了投資風險,也增加了成功的機率。

更為關鍵的是,無論是從投資公司的發展階段、投資的領域,還是投資的方式上看,這套“盤根錯節”的投資模型,都基本遵循了“六共”(共享採購、共享倉儲、共享產能、共同配送、共享銷售體系、共享智力資源)原則,主副業都有著協同關係。

如此一來,相較於煌上煌、周黑鴨的投資,前者主要透過購買保本理財產品,後者則間接入股天圖興南投資。在餐桌滷味賽道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做投資已經成為主業之外的必然選擇。顯然,不斷打造品牌投資矩陣的絕味食品也更具想象力。

如何看待絕味食品從“鴨脖之王”到“餐飲之王”的價值?

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中提到,對於企業而言,任何一條增長曲線都會滑過拋物線的頂點,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曲線消失之前開啟第二曲線。只有第二曲線在第一曲線達到巔峰之前就開始增長,這樣才有足夠的資源承受第一曲線在第二曲線投入期的下降。

建立企業的第二曲線,時機尤為重要。對於絕味食品而言,在滷味賽道還未達到拋物線的頂點之前,就預先佈局做投資尋找第二曲線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

但這並不一意味著絕味食品未來的道路就一帆風順。

從第一曲線自然過渡到第二曲線,它並不是連續性發展的,而是中間有巨大的斷裂。換句話在尋找第二曲線的路上,需要另闢蹊徑,開闢一條與當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必然要做好顛簸的準備。對於企業而言,首要的前提就是第一曲線穩固且能維持企業基本盤。

回到絕味本身,財經無忌認為,消費的本質同零售一樣,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是企業最重要的護城河之一,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絕味食品。如今看來,絕味食品早年圍繞加盟模式所形成的全國21個生產基地,覆蓋全國的供應鏈網路和完善的加盟商體系,現在依舊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逐漸加強,頭部企業在規模化生產、供應鏈等方面建立壁壘,疊加監管端加強對小作坊的規範監督,個人作坊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頭部企業將從中勝出。

根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滷製品行業規模達3296億元,2018-2021年複合增長率為12.3%。預計2023年中國滷製品行業規模達4051億元。

而從行業集中度來看,目前我國滷製品企業CR5僅有21%,其中絕味食品市佔率9%,排名第一。從機構測算的資料來看,絕味食品的全國門店空間在22456家,這也意味著,已經有13000+家門店的絕味食品,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但關鍵問題在於,絕味食品的“美食生態圈”能否真的支撐起未來的估值?

一個大趨勢是,中國的餐飲發展現在正從中高階餐飲向大眾型、單品類餐飲過渡。在此過程中,大連鎖之路是主要方向;中小型,小微型品類餐飲,是未來一個階段裡面很長久的發展走勢。

“廣撒網式投資”的絕味食品最終目的就是押注中國整個餐飲產業的發展節奏,但這種或投資、或入股的“輕投資”方式,本質上還是圍繞著“賣鴨脖”等滷味賽道展開,這也註定了絕味食品距離真正的“餐飲帝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對於絕味食品而言,對外投資,走出第一步固然領跑同行,但走的穩健以及走得長遠不僅需要更大的勇氣,也更考驗整個公司團隊的領導能力和對前沿市場的精準洞察。

不過,財經無忌認為,從目前來看,絕味食品的部分企業正在脫穎而出是不爭的事實:千味央廚已經上市,確認淨利潤收益1億元;擬境外上市的和府撈麵,也讓絕味錄得1.1億元淨利潤收入。在這之外,還有么麻子也在奔赴上市的路上。這些標的在未來也將體現在企業業績上。

從公司的成長性角度上看,自去年消費板塊普遍回撥之後,絕味食品相比去年最高點,股價跌幅已超過50%,近乎腰斬,動態PE為24.96倍。伴隨著業績回升,繼續向下的空間已經不大。

於投資者而言,投資的本質就是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尋找確定性的機會。放眼滷味賽道乃至整個餐飲行業,未有一家企業真正的做到代表中國的餐飲集團。僅從絕味食品身上敢於對未來下注的這點上看或許存在著這樣的機會。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