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凱萊英發布一則公告,可謂重磅利好,公告顯示,凱萊英與美國某大型製藥公司簽訂了相關產品新一批的供貨合同,該產品的CDMO服務累計合同金額為48,094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將達到30億元)。
就在同一日,輝瑞也宣佈已向FDA,美國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遞交新冠口服藥的緊急申請,並開始在英韓等多個國家滾動遞交上市申請。
二者訊息一傳出,業內普遍猜測凱萊英的合作物件便是輝瑞。
對此,飛鯨投研認為,凱萊英此次合作物件是輝瑞的可能性確實很高!
一、“抱大腿”,凱萊英做得很好
由於商業機密原因,凱萊英包括經營合同的簽訂以及平時的業績報中對於客戶披露資訊都比較少,但如果翻看凱萊英的上市招股書,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有用的資訊。
凱萊英於2016年11月份在A股上市,而當年上半年,凱萊英的第一大客戶為默沙東,僅默沙東一家企業的銷售額便達到了1.65億元,佔到了公司總收入的35.08%,
輝瑞當時是排在第三位,相應的銷售額佔比為7.14%。
而對於此次合作客戶,凱萊英是這麼描述的,
最近三年公司與該交易對手方發生交易金額及佔營業收入比重情況如下:2018年該客戶收入184,719,556.14元,佔當年營業收入比例10.07%;
2019年該客戶收入248,823,547.13元,佔當年營業收入比例10.11%;
2020年該客戶收入637,784,751.15元,佔當年營業收入比例20.25%。
顯然,從銷售額佔比來看,輝瑞的可能性很大,且經過此次服務合同的執行,輝瑞有望超過默沙東成為凱萊英的第一大客戶。
由招股書可知,在“抱大腿”這個方面,凱萊英有著“輝煌”的歷史,在全球排名前15的跨國製藥企業中,企業已成為其中2家客戶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5家客戶的首選供應商之一。
(擷取自凱萊英招股書)
凱萊英取得了來自於多家頂尖跨國製藥企業的高度評價,這不僅是企業實力的顯露,也是客戶對凱萊英管理層以及眾多技術研發人才能力的肯定。
由此,我們甚至可以期許未來凱萊英與其他客戶的合作上,默沙東的新冠口服藥也已經先於輝瑞於11月初在英國獲批上市了,默沙東在國內的訂單又會花落誰家呢?
(擷取自凱萊英招股書)
二、醫藥發達國家製藥企業加速外包的步伐
全球醫藥產業鏈向國內轉移實際自2013年之後便有很明顯的表現了,那一年僅默沙東便裁員8500人,到現在,經過幾年的發展,醫藥外包趨勢仍然在程序中,我國憑靠巨大的醫藥市場,以及醫藥研發中的成本優勢和工程師紅利成為了這一階段全球醫藥產業鏈轉移主要陣地。
為何說這個程序是正在進行時呢,
飛鯨投研認為關注重點在於頂尖跨國製藥企業較為一致的發展戰略,全球醫藥市場基本為歐美寡頭壟斷,可謂醫藥行業的領軍者。
而其中包括羅氏、百時美施貴寶已在去年至今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中國2030戰略”,與“健康中國2030”相對應。
“中國2030戰略”的核心無疑是未來十年,跨國製藥企業加碼佈局中國市場或者是顯著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入。
據悉,輝瑞已經開始並將繼續投資高達約10億美元的自有資金,以支援新冠口服藥Paxlovid的製造和分銷,可謂“有得賺就有得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1月6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品展區吸引了眾多跨國醫療科技巨頭的參展,羅氏、輝瑞、武田、阿斯利康(AZ)等外資巨頭悉數到場,對國內醫藥市場均維持著較為積極的態度。
三、先發優勢構築護城河,凱萊英發展穩健
伴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醫藥帶量採購以及創新藥醫保談判等趨於常態化,醫藥資本市場發展的悲觀程度幾乎降到了冰點。
但作為國內領先的醫藥研發生產外包機構,凱萊英的估值仍然堅挺,其上市以來的估值走勢完整地呈現出一個成長股應有的特點。
對於凱萊英的穩健發展,我們應當是有信心的,
原因便在於它“護城河”的構築已維持了二十年,且其創立伊始便定位高階,現已成為全球創新藥領域的核心服務商之一,根據Frost&Sullivan按2020年收入的統計資料顯示,凱萊英是全球第五大創新藥原料藥CDMO公司和中國最大的商業化階段化學藥物CDMO公司。
在有能力就有客戶,有客戶就有訂單,有訂單就有收入和利潤,在可預計的未來,凱萊英會有什麼發展阻力呢?
拿2021年上半年度業績可知,上半年臨床階段CDMO解決方案和新興服務幾乎都維持著翻倍的增長,由醫藥產業鏈研發特點可知,這些都可以為凱萊英後續的發展賦能,而在一開始拿到這些訂單便源於企業自身的能力。
現在凱萊英或與輝瑞達成了合作,2021年、2022年兩年,商業化階段CDMO解決方案收入則有望直接翻5倍。
四、總結一下
總的來看,飛鯨投研認為在醫藥發展當下這個階段,凱萊英迎來了重磅利好,不僅有利於我們看清楚企業自身的發展,實際也為我們看清楚未來幾年CRO/CDMO行業提供了幫助。
正所謂“疾病無國籍、創新無國界”,未來幾年在我國創新藥企業不斷獲得突破但市場化程度沒有那麼高的同時,全球頂尖的醫藥製藥企業也將會加快他們的創新進度,以及在我國醫藥市場的佈局還將持續深入,這些均將為我國醫藥研發產業鏈上游企業賦能。
寫在最後:有人說機構借凱萊英利好大量出貨,雖然只是猜測,但這種預測不無道理,不然大資金手裡的盈利怎麼兌現呢,而我們作為散戶來說,在看懂企業的同時也可以等待一個好的估值,機會總是有的,不用著急於一時。
當然,飛鯨投研不提供具體投資建議,以上分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飛鯨投研:聰明的投資者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