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隨著2021年正式收官,2022年新歲徐啟。
在2021年各型別基金中,權益類ETF規模快速擴張,總規模躍升至1萬億,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基金位居前三強,公司旗下權益ETF管理規模皆超過1000億大關,南方、國泰基金也距離千億大關只差“臨門一腳”。
在ETF產品中,中概網際網路ETF在2021年最受寵,逆市規模激增269億,資金“越跌越買”的現象顯著,新發基金數量和規模也創下歷年新高,成為權益類ETF市場擴張的“主力軍”。不過,相比成熟市場國家,我國的ETF市場仍在發展初期,未來的發展前景仍然被行業人士看好。
1.06萬億!
權益類ETF總規模刷新曆年新高
隨著2021年12月31日淨值更新,最新權益類ETF產品規模新鮮出爐。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市場575只權益類ETF(統計股票ETF和跨境ETF),合計管理總規模達到1.06萬億元,創下了歷年新高。
1.06萬億的市場規模,比2020年規模激增2870億元,規模增幅近37%;同期產品數量也從298只增至575只,產品數量增長93%,投資者佈局ETF市場有了更豐富的投資工具。
事實上,從2004年我國首隻股票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成立,國內權益類ETF市場就在不斷髮展壯大,在2012年就首次站上1000億關口,但權益類ETF的規模增長整體會受到股市波動的影響,比如2008年、2015年股市巨震中,該類產品規模一度產生縮水。
然而,2018年熊市期間,權益類ETF受到投資者逆市“越跌越買”,當年該類產品規模逆市大增66%,隨後的2019年監管層大力倡導發展權益類基金,包含權益類ETF在內的權益類基金迎來大發展,隨後的2019-2021年三年邁過三個大臺階:2019年規模突破5000億元,2020年超過7700億元,2021年更是站穩1萬億大關,實現了該類產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跨越式大發展。
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基金位居前三強
南方、國泰基金衝刺千億
在1.06萬億的權益類ETF市場中,各家基金管理人的市場佔有率卻出現顯著分化。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華夏基金旗下有57只權益類基金,總管理規模達到2453億元,市佔率達到23%,高居全市場第一名。易方達基金位居次席,同期規模為1286億元,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華泰柏瑞基金的權益類ETF產品規模,也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44億元,位居全市場第三名。
除了上述三家千億巨頭外,南方、國泰基金旗下的權益類ETF規模也都超過了900億元,將向“千億俱樂部”發起衝刺。
另外,華寶、廣發、天弘、嘉實、華安基金旗下的權益類ETF總規模也都超過360億元,也躋身全行業前十強。
在權益類ETF市場大發展、強勢突破萬億大關的同時,市場的兩極分化現象也日益明顯。目前排名前十的基金管理人,管理權益類ETF總規模為8779億元,市場佔比達到83%;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還有2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同類產品總管理規模不足10億元,14家管理人甚至不足2個億,在這一市場發展相對滯後。
百億基金數量增至24只
百億基金有望繼續擴容
在總規模突破萬億的歷史關口,權益類ETF百億體量基金數量也在擴容。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末,權益類ETF市場的百億基金數量達到24只,比2020年末增加6只。
其中,華夏上證50ETF最新規模達到692億元,逼近700億元大關,高居全市場第一名。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緊隨其後,規模也都站上500億元關口。
大盤寬基指數之外,行業ETF也快速崛起,國泰基金旗下證券ETF、易方達中概網際網路ETF同期規模都站上300億元,同樣獲得資金的青睞。
分基金公司來看,華夏基金是百億基金中的最大贏家,24只百億基金中,華夏基金就獨佔8個席位,達到三分之一的市佔率。其中,上證50ETF、恆生ETF、5GETF、晶片ETF、華夏A50ETF等,都是華夏基金的百億旗艦型產品。
易方達基金也有4只公募躋身百億基金行列,分別為中概網際網路ETF、創業板ETF易方達、科創板50ETF、滬深300ETF易方達。
華泰柏瑞、國泰基金則各有三隻產品是百億基金,華寶基金旗下的券商ETF、醫療ETF也位居百億產品行列。
另外,在上述百億基金之外,國聯安半導體ETF、華寶銀行ETF、華夏新能源車ETF、易方達中國A50ETF等產品,最新管理規模也超過90億元,隨著未來權益類ETF市場繼續擴容,細分行業投資機會的不斷湧現,百億基金的數量還有望繼續擴容。
中概網際網路ETF最受寵
逆市規模激增269億元
從過往一年的規模變化來看,2021年,規模增長最多的權益類ETF為中概網際網路ETF,一年內規模大增269億元,雖然該只基金當年大跌接近40%,但資金是“越跌越買”,該只產品也從55億元的基金,一舉超過300億元。
與該只基金類似的,2021年還有醫療ETF、消費ETF、酒ETF、恆生ETF等,都是越跌越買,資金逆市抄底的跡象明顯,雖然目前上述板塊都缺乏明顯的反彈,但資金在價格的相對底部積累了較多的籌碼。
另一類增長較多的產品,則是具有賺錢效應的中證500ETF、紅利ETF、光伏ETF、煤炭ETF等,這類產品在結構性行情中走出獨立趨勢,獲得了不錯的賺錢效應,產品規模也出現較大規模的增長。
另外,在2021年底市場大小盤風格切換預期下,上證50、滬深300ETF等大盤產品,也獲得資金的淨買入,也位居規模增幅榜的前列。
與上述規模增幅榜相反,2021年規模萎縮的產品多數為漲幅居前的品種。
資料顯示,華夏基金旗下5GETF、晶片ETF,博時基金旗下央調ETF,皆位居資金流出榜前列,而上述基金皆在震盪市中斬獲不錯的正回報。
另外,央企改革ETF、晶片ETF、創業板ETF易方達等產品,也出現了基金漲幅居前,但淨贖回也增加的現象,“越漲越賣”的交易特點較為顯著。
針對上述變化,北京一位中型公募人士表示,作為投資者佈局市場的工具化產品,權益類ETF有“越漲越賣、越跌越買”的交易特點,這是投資者理性投資的表現,可以在市場或細分行業的高點落袋為安,在低點加大投入,可以增加投資獲利的機會。而權益ETF這一交易特點也有助於平抑市場波動,在資本市場發揮“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新發基金總規模1857億元
也創下歷年最高
在近年來權益類基金大發展中,新發基金功不可沒,2021年也不例外。
截至2021年末,當年新發權益類ETF產品268只,募資總金額為1856.99億元,無論是新發基金數量還是募資規模,都是創下歷年最高。
從新增規模中的佔比看,2021年權益類ETF市場新增的2870億元中,新發基金佔比就高達64.7%,新基金儼然是該類產品規模增長的“主力軍”。
談及我國新發ETF規模猛增的勢頭,北京一位量化投資部負責人表示,一是受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的政策引導,國內ETF市場申報、發行和成立越來越快速和便捷;二是近兩年結構性行情中突出,各類創新指數和行業ETF產品可以順勢佈局;三是ETF具備高效便捷的交易機制,在投資者中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借用這一投資工具,投資者可以快捷跟上市場;最後,目前股票數量超過4600只,選股難度大大增加,透過配置行業ETF可以很快獲得細分賽道的投資機會,該類產品的“炒股替代”功能,也會吸引資金競相買入和投資。
“相比美國市場近5萬億美元的權益ETF市場、16%左右的在共同基金市場中的佔比,以及單隻權益ETF產品最大規模3500多億美元的體量,我國的權益類ETF規模、佔比和基金規模方面都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內ETF市場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上述量化投資部負責人稱。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