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超六成半導體公司2021年淨利增逾50% 高增長能否延續?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財經

在全球範圍“缺芯潮”以及產業支援政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當前半導體行業正處在高景氣度的歷史時期裡。那麼,從財務資料來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具體如何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透過Wind匯出A股128家行業分類為“半導體產品與半導體裝置”的上市公司,資料分析結果顯示,2021年,上述半導體行業公司營業收入平均值為61.05億元,同比增長53.8%;2021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平均值為7.02億元,同比增長111.59%。

今年一季度,上述公司的營業收入平均增速為38.4%,歸母淨利潤平均增速為5.38%,業績仍然持續增長,但相比2021年全年增長率有所放緩。

中信建投釋出研報稱,從下游晶片製造企業角度來看,近些年受外部貿易摩擦、疫情衝擊,以及美國的半導體裝置出口管制等影響,國內晶片製造企業上游供應鏈不穩定性持續增加。企業越來越多考慮國產半導體裝置,增大產品訂單數量,國內半導體裝置企業有望實現更快增長。

需求旺盛 2021年超八成半導體上市公司盈利

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的資料顯示,2021年共有103家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佔半導體行業公司總數的80.47%。其中,有80家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超50%,佔總數的62.5%。

貝殼財經記者瀏覽多家調查機構資料以及中芯國際、北方華創等頭部半導體上市公司年報發現,需求旺盛是絕大多數半導體公司業績向好的主因。

全球半導體行業協會(SIA)釋出的國際半導體業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555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6.2%。中國市場銷售額為1925億美元,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同比增長27.1%。

國內主要半導體上市公司中,北方華創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96.83億元,同比增長59.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77億元,同比增長100.66%。該公司管理層分析稱,2021年,全球晶片短缺現象持續,我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費市場,國內積體電路廠商資本支出持續增加,“受生產線新建及擴建專案拉動,國內積體電路裝置需求在全球佔比中保持較高份額,給國內裝置企業帶來良好市場機遇。”

中芯國際則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該公司“全年保持產能利用率滿載”,營業收入356.3億元,同比增長29.7%;歸母淨利潤107.33億元,同比增長147.7%;整體業務毛利率29.3%,提升了5.5%。其中,銷售的晶圓數量(換成8英寸晶圓)從2020年的569.9萬片增加到了2021年的674.7萬片,平均售價也從2020的4210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4763元。

中芯國際認為,積體電路產業顯著增長主要來自於三大需求的疊加:“其一,穩固的市場存量需求;其二,新興產品市場的增量需求;其三,行業對產業鏈區域性調整的預期,帶動了所在地生產需求的增長。三大需求疊加,導致2021年晶圓代工產能整體供不應求、晶片配套產業出現產能瓶頸等問題。”

在2021年,一些以未盈利狀態上市的企業也實現了扭虧為盈,如炬芯科技與天嶽先進。以第三代半導體襯底材料企業天嶽先進為例,該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44.94億元,同比增長16.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995.15萬元,相較上年同期扭虧為盈,符合“上市時未盈利企業首次實現盈利”的情形,於2022年4月6日成功摘“U”。對此,天嶽先進表示“得益於公司所處行業景氣度較高,公司產品市場影響力持續增加。”

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在128家半導體公司中,全球最大單晶矽生產製造商隆基股份的總市值達到3628億元,排名第一;中芯國際則以3132億元排名第二。

2022年一季度高增長趨緩 二季度業績或因疫情承壓?

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22年一季度,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平均增速為38.4%,歸母淨利潤平均增速為5.38%,業績仍然持續增長。

具體來看,2022年一季度共有79家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佔公司總數的61.71%;其中,57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超50%,佔總數的44.53%。

由此可見,相比2021年全年的資料,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度各項資料的增長率均有所放緩。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表示,從收益質量來看,2022年一季度半導體裝置行業代表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小計/營業總收入比率較2020年一季度有所下滑,為1.08,但仍保持在1以上水平,反映出行業收益質量仍處在較好狀態。

其中,部分產品的需求得到滿足或是原因之一,如晶豐明源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02億元,同比降25.93%;歸母淨利潤虧損1147.92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16.6%。對此,該公司表示,受行業性的客戶及渠道庫存消化,疫情及物流因素導致的終端需求變弱的影響,公司報告期內產品銷售數量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行業供需失衡得到緩解,呈現出正常的季節性淡季。”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上海疫情等因素影響,不少半導體公司在今年一、二季度承受了壓力。晶豐明源在一季報中表示,“3 月中(旬)開始,公司總部所處上海地區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物流受限給產品銷售帶來一定挑戰。”

招商證券研報分析認為,4月因上海疫情封控一定程度上影響半導體各產業鏈環節的正常運作,半導體板塊呈現下行趨勢。“疫情反覆下需求端進一步受到壓制,原本需求相對強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邊際放緩,部分半導體產品交付期因供給端干擾等因素亦有所延長。隨著需求端邊際弱化,供給端因疫情亦受到部分影響,疊加2021年第二季度因行業景氣上行帶來的業績高基數,半導體相關公司業績或在2022年第二季度承壓,邊際低於預期的板塊估值或有調整壓力。”

中信建投也表示,受上海及周邊地區疫情影響,相關半導體裝置公司採購、製造、交付等環節均受不同程度衝擊。伴隨周邊地區疫情逐步消退、政府加快復工復產以及各公司生產效率提升,半導體裝置相關企業有望率先恢復。疫情影響之下,相關公司二季度業績或有不同程度影響,但全年業績仍有望達成預期。

根據SIA的最新資料,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總計15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0%,環比下跌0.5%,其中3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506億美元,同比增長20.1%。分品類看,模擬類晶片與MCU依舊保持高緊缺度,CPU/GPU緊缺程度明顯下降,根據國際電子商情調查資料,2022年第一季度整體的缺貨結構與2021年第四季度類似,模擬晶片、電源管理晶片、MCU依舊保持較高的緊缺度,分別有13%、18%、18%的企業認為這三類晶片最為緊缺。對此,招商證券認為全球半導體銷售額仍處高位,疫情反覆或致增幅放緩。

SEMI預測,全球半導體裝置市場2022年市場規模續創新高,達到1134億美元,“隨著中國大陸地區半導體裝置市場規模保持較高水平以及國內半導體自主可控的持續推進,國產半導體裝置企業將迎更大發展機遇。”

業績表現與股價表現不成正比

需要注意的是,半導體上市公司在股價方面的表現並不如財務資料的表現“亮眼”。

Wind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股價平均上漲22.93%,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20.6%,半導體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稍微跑贏了大盤。而2022年1月1日至5月6日收盤,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股價平均下跌33%,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20.58%,半導體上市公司股價跌幅比大盤還要低12.42個百分點。

2022年開年以來,半導體行業公司不僅股價平均表現跑輸大盤,新股更屢屢破發。具體來看,2022年4月上市的半導體公司有拓荊科技、長光華芯、英集芯、峰岹科技、唯捷創芯5家,其中4家在上市首日破發,唯捷創芯上市首日跌36.04%,重新整理2022年新股首日跌幅紀錄,中1籤的投資者虧損1.2萬元。

只有拓荊科技“逃過一劫”,上市首日上漲28.41%。事實上,截至5月6日收盤,上述5只新股中,股價高於發行價的也只有拓荊科技一家,為109.25元每股,總市值138億元;而長光華芯、英集芯、峰岹科技、唯捷創芯的股價皆低於上市發行價。

對於半導體新股屢屢破發,不少行業人士表示可惜,截至5月6日收盤,唯捷創芯報收每股45.4元,總市值182億元。此前,國產射頻晶片創業者,晉江三五微電子董事長鍾林曾公開發聲表示,唯捷創芯“市值跌破200億超出預料,之前的預判是市值至少在300億以上。”

對於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國開證券分析認為,半導體板塊當前估值處於近五年低位,近期對於利空因素的反映亦較為充分,疊加業績橫向比較相對較好,有望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回升展開修復行情。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白華兵 校對 張彥君

聯絡方式:luoyidan@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