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深化中歐合作大有可為

  新形勢下深化中歐合作大有可為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楊成玉博士

  記者 李鴻濤

  中法德領導人影片峰會日前舉行,三國領導人就應對氣候變化、中歐關係、抗疫合作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圍繞本次峰會亮點、中歐合作前景等議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博士楊成玉。

  楊成玉認為,三國領導人從戰略高度把握中歐關係發展大方向和主基調,釋放出三方共同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發展的強烈訊號。

  首先,夯實了中歐綠色合作伙伴關係。此次峰會是受法國總統馬克龍邀請,以氣候合作為主旨的中法德領導人對話,主要議題為加強中歐氣候政策對話與綠色發展領域合作。《歐洲綠色新政》提出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也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可以說,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日益成為中歐合作的重要支柱和“最大公約數”。此次,三方領導人進一步明確,將做大做強中歐綠色合作伙伴關係,共同秉持多邊主義,全面落實《巴黎協定》,共同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打造全球環境治理新格局。

  其次,堅定了中歐雙向高水平開放的信念。經貿合作是中歐關係的基石。中方釋放的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外資企業營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的訊號得到法德領導人的積極響應。針對日前歐洲議會阻礙中歐投資協定審議的逆流,德國總理默克爾明確提出將推動《中歐投資協定》儘快批准生效。

  最後,加強了中歐在多邊領域的抗疫合作。面對歐洲疫情波折反覆的現狀,三方明確了維護多邊抗疫合作的主基調,一致認為疫苗不應成為大國競爭的工具,一致反對“疫苗民族主義”。

  就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多國領導人參加氣候峰會一事,楊成玉表示,美國囿於石油、頁岩氣等產業既得利益,在綠色發展領域難以與歐洲形成戰略協同。反觀中歐氣候合作則基礎紮實,雙方在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產業合作、綠色金融、數字經濟融合等領域更容易形成優勢互補,在多邊氣候議題上更容易達成戰略共識。

  對於中歐經貿合作前景,楊成玉表示,2020年我國躍升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顯示出我國對中歐相向而行的高度期待。

  總體來看,中歐應進一步加強經貿利益紐帶,密切戰略溝通與協調,提升雙方在多邊環境議程中的引領作用,共同抵制美國霸權主義,共同維護自身發展權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49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形勢下深化中歐合作大有可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