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助企紓困和激發活力的財稅政策

  資料顯示,過去5年我國累計減稅降費超7.6萬億元,鼓勵創新減稅超2.5萬億元,宏觀稅負逐年下降,出口退稅累計超7萬億元。尤其是去年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輕負擔超2.6萬億元,助力疫情影響下的各類企業渡過難關,更有效培育壯大了發展新動能。全面解讀這份減稅成績單中的財稅政策“密碼”,有利於我們讀懂宏觀調控的經驗,增強信心、凝聚合力,把“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做得更好。

  中國有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作為宏觀調控重要一翼的財稅政策,勇擔起保就業、保市場主體的責任,為廣大企業及時“輸血”、釋放紅利,減免房租、水電費,下發補貼,保住了企業、穩住了崗位。不僅如此,國家還透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推動相關行業跑出加速度;投資抵免等綠色稅收政策,有效激勵了節能減排。去年個體工商戶新增1000多萬戶,最終實現了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實踐表明,統籌助企紓困和激發活力的財稅政策,不僅讓中國經濟“留得青山”,而且“青山常在”。

  政策要“對頭”,實施也要“對路”。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體現。我們之所以能以合理代價取得較大成效,關鍵就在不搞“大水漫灌”,創新“直達機制”,加大了財政資金下沉力度,最大限度減少政策被“分流”,讓市場主體能夠快速、直接受益。去年,全年為市場主體減免社保費1.7萬億元,對新增2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建立直達機制,都成功避開了許多中間環節,極大促進了資金暢通、迴圈暢通、政令暢通,大幅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並且避免了大規模刺激政策可能導致的“跑冒滴漏”“後遺症”等過大代價。

  “完善工作機制和舉措,明確保基層運轉的範圍,確保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不出問題”。近日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召開的財稅工作座談會提出,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力有序做好各項財稅工作。與億萬市場主體一道共克時艱,各地各部門要繼續貫徹好調控措施、最佳化和落實減稅政策。一方面仍要堅持過緊日子,不該花的錢絕不亂花,必須壓減到位,把錢花在惠企利民的刀刃上;另一方面相關政策要保持支援力度,實事求是評估,適時調整完善,更多靠“剛柔並濟”“疏堵結合”的改革辦法來解決各種制約因素。

  進一步鞏固經濟基本盤,重點在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要把握好“減”與“增”、“降”與“升”的關係。企業是創新主體。減稅、降費都是手段,目的是與其他政策協同配合,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發力。所以,在確保各類企業對優惠政策“應享盡享”、恢復元氣的基礎上,還要增強企業的活力、培育更加活躍的創造力,促進提質增效、創新引領。減下來、降下去的稅負,如何推動企業經營效益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提高、政府稅源稅基最佳化,關係到“放水養魚”的成敗,迫切需要進行跨週期的設計和因地制宜的安排。

  中國經濟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敢於擔當、善於作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過程中,更好推動減稅降費的政策落地生根,更多運用市場化機制推動企業積蓄力量,方能實現經濟更高水平的長期動態平衡,創造發展新成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25 字。

轉載請註明: 統籌助企紓困和激發活力的財稅政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