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記者 李子健) 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材料產業,自科創板開板以來,逐漸被推至臺前。或由於去年一季度疫情所造成的低基數,新材料公司2021年一季度的表現亮眼。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科創板35家新材料行業上市公司中,僅一家營收負增長。
有業內人士則表示,新材料產業由於技術壁壘高、產業規模小、研發投入高,承擔風險較大。同時,由於國外壟斷現象嚴重,國內產品難以具備成本優勢,前期業績存在不確定性。但與此同時,新材料公司目前正迎來產能釋放迎的“集中期”。
一季度僅1家營收負增長
新材料產業主要分為前沿新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新材料等6個分類,在該行業中,科創板目前匯聚了35家公司,而這35家新材料科創板公司中,僅一家營收負增長。
星礦資料顯示,2021年Q1,營收增速超過100%的公司有天奈科技(688116.SH)、嘉元科技(688388.SH)、大地熊(688077.SH)、鉑力特(688333.SH)、海優新材(688680.SH)、廣大特材(688186.SH)、金博股份(688598.SH)、華銳靜密(688059.SH)、華光新材(688379.SH),分別為262%、259%、159%、147%、133%、118%、118%、112%及100%。
淨利潤的增速則比營收更為突出,超過200%的公司有會通股份(688219.SH)、大地熊(688077.SH)、賽科希德(688338.SH)、嘉元科技、天奈科技(688116.SH)、西部超導(688122.SH)、海優新材及華銳精密,分別為1287%、472%、451%、365%、317%、309%、305%及262%。
《科創板日報》記者多方採訪獲悉,受去年疫情影響、訂單延遲,是多數新材料產業公司今年一季度大幅增長的原因,除此之外,也有新產能釋放、需求趨旺等因素。
建龍微納(688357.SH)相關人士分析一季度增長情況稱,一季度主要是有兩部分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去年一季度疫情影響,部分客戶出現訂單延遲,但目前已處於逐漸復甦的狀態。
而營收及淨利潤增速都位列上述前位的華銳精密,在公司股東大會上,相關高管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仍以國內市場為主,國外銷售額佔比較小,但處於逐年上升的過程。當前公司的訂單是處於飽滿狀態”。
據悉,華銳精密受益於下游汽車、通用機械、模具、工程機械等行業發展態勢較好,帶動刀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產能逐步釋放,渠道亦在不斷完善。賽科希德則正積極推進三級醫院凝血檢測進口替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業績整體向好的同時,二級市場對上述新材料產業公司卻有著不一樣的判斷,2021年年內,股價呈現上漲的公司僅有8家,其中歐科億(688308.SH)股價接近翻倍,而聚石化學(688699.SH)則以下跌約38%“吊車尾”。
產能釋放將進入“集中期”
一季度新材料行業營收集體“報喜”,離不開行業新增產能的釋放。其中,華銳精密董事長肖旭凱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精密刀具被喻為‘工業的牙齒’,是裝備製造業中重要組成部分,國產刀具憑藉產品價效比優勢,正逐步實現進口替代;未來幾年可看到該行業向頭部企業集中趨勢更明顯,華銳未來新增產能有望提升1至2倍,但會分批投”。
建龍微納相關人士亦透露,今年一季度同比去年同期,產能上增加了年產4500噸的富氧分子篩。在此基礎上,年產9000噸的高效制氫、製氧分子篩專案亦在逐漸釋放產能。而嘉元科技更為動作迅速,IPO的募投專案,去年下半年11月份的時候安裝完成開始試產了,目前5000噸的生產廠房已經完全達產,目前需求較為旺盛。
2020年銷售毛利率為66%,位居科創板新材料公司毛利率首位的方邦股份,其募投專案目前正在進行主樓主體結構施工建設,計劃於2021年第二季度末逐步試產、投產,其他超薄銅箔的試產工作將於近期啟動。
由於科創板在2019年正式開市,因此科創板新材料公司普遍在近兩年首次募集資金,這亦是上述公司新增產能逐漸釋放的原因之一。從首次募集資金來看,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11家,其中凱賽生物以近56億元獲得榜首,而最低的上緯新材募資近1億元。
從行業中來看,新材料產業受政策驅動、國產替代等原因,市場規模高速發展。
據中國產業資訊網統計,中國2019年新材料產業總產值為4.5萬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7.5萬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8.72%。其中,特種金屬功能材料、現代高分子材料和高階金屬結構材料在產業結構中佔比較高,分別為32%、24%和19%,前沿新材料僅佔總額的3%。
萬聯證券研報則認為,下游需求催生萬億新材料市場。目前多數新材料產品尚處匯入期與成長期,市場容量較小、市場滲透率較低,透過加強產品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必將獲得廣闊的未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