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擴消費是盤大棋 供給需求同發力才能穩贏

      本報見習記者 倪楠

      在推動消費回升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援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養老、托幼服務。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援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要多措並舉擴消費,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

      對此,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對海外經濟衝擊較大,加上中美經貿摩擦可能長期存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惡化,需要挖掘內需,推動消費回升。促消費首先需要透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因此,今年政策突出了底線思維,那就是“六保”“六穩”,尤其是以保就業為重,居民收入增加了消費自然增加。

      “消費是一切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蘇寧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付一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消費已經是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對GDP貢獻率超過50%,如果消費需求收縮,勢必會制約各行各業生產端的發展,也會影響到國民經濟重回正軌的步伐。另外,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已經持續向好,但海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對於全球供應鏈體系帶來嚴重衝擊,同時也將在未來較長時間裡制約我國的外需市場。因此,勢必需要“苦練內功”,更加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實現發展,而促消費、擴內需更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我國擁有14億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內需市場,消費潛力巨大。”付一夫表示,一方面,由於各地發展階段的現實差異,以及不同人群特徵屬性的區別,仍有相當一部分居民的消費需求沒能得到較好地滿足,這在三線以下城市及縣鎮、農村的“下沉市場”表現得尤為明顯。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浪潮之下,人們的消費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和重體驗特徵,對於商品品質以及相應服務質量的訴求都勝過以往。因此,應當更加關注特定人群的消費偏好和需求。還應瞄準特定消費領域,包括文化、健康、教育、資訊、休閒娛樂等。同時著力提升商品與服務質量,以迎合消費市場的新變化。

      對於在推動消費回升方面釋放了哪些訊號,潘向東表示,整體而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促消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透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其次,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第三,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援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群服務。舊改與地產竣工週期回升形成共振,對電梯、停車裝置、物業管理、水電氣路改造、供暖、公共設施建設等行業有直接帶動作用,同時舊改還可能帶動居民自發進行房屋裝修,對家電、家居、建材等行業可能會有間接拉動作用。

      第四,支援受疫情影響大的薄弱環節消費。支援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第五,擴張有效供給。如果說廣大中低收入階層居民面臨的是收入與房子的約束,從而導致有效需求不足,那麼高收入階層居民則面臨的是供給無法滿足需求的約束。

      在已經進行的具體促消費措施方面,付一夫表示,目前在推動消費回升方面,我國主要採用發放消費券等方式來加以刺激,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近兩個月消費市場已經明顯回暖,消費券功不可沒。“不過,消費券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措施,不能給消費市場的增長提供持久動力,而促消費、擴內需又是一項持久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發力方可奏效。”他認為,在需求端,應從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農村等地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在供給端,應豐富消費市場的商品品類,提升商品服務質量,從而調動民眾消費的積極性。在消費環境上,仍需著力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在支援企業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實政策,強化監管,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

  (編輯 張偉 才山丹)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倪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40 字。

轉載請註明: 多措並舉擴消費是盤大棋 供給需求同發力才能穩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