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戎評(rongping898)
從印度鋌而走險的機率正在持續擴大。
這段時間,由於邊界事態的發展讓很多人忽視了一條很重要的新聞。8月31日(注意時間節點的敏感性),印度國家統計局(NSO)公佈資料顯示:
——這是自印度1996年開始釋出季度經濟資料以來最大跌幅!
如此惡劣的經濟形勢再加上國內積重難返的矛盾,我們現在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局面:世界上第二大且擁有核武器的發展中國家很有可能走向集體右轉的危險道路。
對於南亞地緣政治生態而言,這絕不是什麼好訊息!
歷年印度季度GDP增長資料 資料為《印度時報》統計
何為左?何為右?
左右之分最早源起於法國制憲會議。1788年,在那場啟蒙歐洲意識形態的革命爆發前夕,法國遭受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又加上抗英援美戰爭的巨大消耗。壓力,顯然已經超出了財政系統的承受範圍。
接下來路易十六的操作,算是徹底把歐洲送進了一個新時代。
革命前,法國國民被法律劃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等級是國王和天主教高階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第三等級則是除前兩個階級外的其他人士,包括資產者、農民以及城市工人。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主持召開三級會議。而會議的核心只有一個:對第三等級進行增稅,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危機。
彼時,由英國傳導的工業革命才燃起星星之火,法蘭西的資產擁有者們還沒有完成原始資本積累,而國外殖民地的收入大部分又掌握在貴族手裡,哪裡還有餘糧上繳?
既然滿足不了要求,那就只有站起來反抗。於是,法國大革命爆發了!
在隨後舉行的制憲會議上,第一等級的傳教士、第二等級的貴族,和第三等級的資產者、農民、工人形成了涇渭分明的佈局:代表既得利益集團的一二級在右,代表底層階級謀求更公平財富分配機制的三級在左,這是左右派系之分的最早來源。
隨著更系統性的學說提出,左右派系之分擁有了更廣泛的定義。而在當時的環境下,不論是左還是右,其最終目的都是為國家利益服務。
不過,由於工業時代下資本主義財富分配機制存在巨大的缺陷,社會愈是發展貧富差距就會不斷擴大,並進一步促成國內矛盾的激化。當這種矛盾處於臨界點的爆發邊緣時,就會釀成以下三種後果:
第一、爆發自下而上的革命運動。
第二、透過政策性改革,迫使利益集團讓利,緩解國內矛盾。
第三、政客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引導民粹情緒向外部宣洩,主張內部矛盾用外部轉移,也就是國家集體向右傾斜,或者說是極右。
從世界發展史來看,第三種的可能性要遠高於前兩種。原因很簡單:不論是革命還是迫使利益集團讓利,都會導致本國政局的極大不穩定性,而這種不穩定性就會為很多危險的事情提供爆發契機。因此,以執政者和既得利益集團的角度看,第三種是緩解國內矛盾代價最小的辦法,至少對他們的利益是如此。
具體來看,導致某國集體右轉需要兩個前提條件:首先,該國的國內矛盾已經處於一個臨界點上;其次,突發性事件或全國全球性危機打破了這個臨界點。
我們以戰前的日本為例:
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其國內各種問題滋生,幾乎走到崩潰邊緣。有關於這些問題,戎評把它歸結為一大危機和兩大矛盾。
一大危機指的是經濟危機。從20年代開始到侵華戰爭爆發前,危機一直是日本經濟的主旋律。先是戰後需求大跌導致的全國性通縮:1920年~1921年,日本工業產值下跌20%,出口下跌40%,而主要工業產品的價格更是暴跌55%~82%,以至於大量企業破產、工人失業、銀行倒閉。
再是1923年關東大地震,各種損失100億日元,內閣被迫發行高達4.2億日元的貸款和救災債券。但由於日本經濟一直萎靡不振,無法對其進行良性稀釋,這又直接釀成了192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
最後是資本主義世界大蕭條下的昭和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從1929年開始到1932年,持續了三年之久。金融、工業、農業、貿易,日本幾乎所有經濟部門都在這場危機中遭到了滅頂之災。
資料顯示:在昭和經濟危機時期,日本出口下降暴跌76%、進出口下降暴跌71%、工業產值暴跌30%,主要工業部門開工率不到50%,超過一半工人失業,經濟總量萎縮8%。
兩大矛盾一是由國民收入下降引發社會矛盾。事實上,日本雖然透過甲午海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攫取了不少利益。但由於軍事擴張計劃,對外掠奪的財富要麼用於軍工業發展,要麼用於技術研發。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跟明治維新時期,並沒有實質上的提升。
在本就不富裕的環境下,還撞上了百年一遇的經濟大蕭條,結果可想而知。
1932年,日本批發物價較1929年暴跌30%,嚴重的全國性通縮,讓日本國內民生凋零,溫飽不全,一些農村婦女為求生存,甚至還專門跑到城鎮上出售自己的孩子。
1983年,以昭和時代為背景的日本電視劇《阿信》就反映了這一幕:吃一碗瓜菜混合飯是日常,如果要是一整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那叫改善生活。
日本街頭的賣孩子廣告
二是軍隊內部愈演愈烈的派系矛盾:作為當時日本本土最大的軍方勢力,在經過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陸軍內部晉升通道長期被權貴把持,利益集團勢大滔天,很多胸有抱負的少壯派軍官相當不滿,並逐漸形成一股勢力。
久而久之,日本陸軍內部便涇渭分明的形成了皇道派和統制派兩大派系。
皇道派認為既得利益集團對下剝削人民,導致城鄉貧富差距擴大;對上欺瞞天皇,壟斷行政和經濟,釀成國內危機。因而主張清君側,即在天皇的親征下進行改革,打破既得利益集團對國家資源的把控,實現昭和維新。
統制派認為大範圍改革會致使國家政局動盪,尤其是在亞太形勢風雲變化之際,這種改革很有可能讓日本對遠東地區的軍事征服計劃失敗。所以主張透過自上而下的合法途徑,進行平緩的國家改革。
兩大派系矛盾的結果是,由皇道派青年軍官發起的二二六政變。雖然政變以失敗而告終,但統制派卻透過這場政治危機意識到日本國內積重難返的矛盾,以及暴力改革對國家的毀滅式破壞性。
在既不願意犧牲既得利益集團部分利益,又害怕革命爆發的情況下,日本當局提前走向了以軍國主義為先導的對外侵略之路。
第一、對外侵略可以用被侵略國的資源向本國輸血。
第二、對外戰爭能引導民粹情緒向外部宣洩,並團結本國民眾,做到內部矛盾外部轉移。
而現在印度的情況與當年的日本不是相似,而是過之不及。
即使沒有經濟大衰退,印度國內矛盾也非常大,否則三年前就不會用戰略冒險來稀釋國內矛盾。如今,印度所面臨的危機,堪稱本世紀以來前所未有。
1.疫情
截至當地時間1日早上8點(北京時間上午10點30分),印度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到3691166例,24小時新增69921例。
目前印度單日新增已經超過美國,照此發展,總確診量超越也未嘗不可能。
大家看下面這副資料圖——
圖中一直呈上升趨勢的資料很直觀的反映出,迄今為止印度疫情還沒有出現明顯低谷期,說明拐點遙遙無期!
這意味著什麼?
單純依靠國家行政手段的防疫措施基本失敗,印度唯一的希望就是疫苗。
2.經濟危機
一季度GDP暴跌不止是資料難看,更是切膚之痛。在印度所有經濟部門中,除了農業仍能實現3.4%的增長率,其他各行各業均為負增長。尤其是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製造業,直線暴跌39%。
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普通就業者,據Home8月23日釋出的《印度發展更新》報告顯示:在新德里實施全國疫情封鎖之後,超過半數印度人口將因疫情引發的收入減少和失業又重新回到或接近貧困線水平。
這還只是淺層影響。
從更深層次看,印度財政赤字是一個很大的“雷”。這些年來,印度向內不能提升消費潛力,向外不能擺脫貿易逆差困境,再加上政府窮兵黷武式的發展軍事力量,導致該國財政系統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也就是經濟學上俗稱的財政赤字,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把這個問題無限放大到危機邊緣。
8月5日,印度披露的本財年報告顯示,僅4~6月印度的財政赤字就高達6.62萬億盧比,赤字率達到87.67%。
到2021年,預計這個數值還會提高4個百分點到91.6%。
另外,2019年底印度的公共債務就高達1.17萬億美元,是外匯儲備的250%,經過疫情的債務高舉,上升到300%應該不成問題。
印度各部門經濟資料表現
在主要經濟體中,印度抗風險能力是最弱的一個。財政赤字,看的就是政府償債能力,而償債能力說白了就是賺錢能力。
美國還有正在垂死掙扎的美元做最後抵抗,實在不行還有曼哈頓的黃金。
中國、日本、歐洲的製造業,則在全球範圍內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印度有什麼?
畸形的產業結構使得企業普遍提供的就業崗位只能解決最基礎的就業問題,而對外也不能在他國市場賺取利潤修復國內收支平衡。即使在現代工業高度發達的今天,在除掉企業投資金後,印度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還是對外派遣勞工寄回來的僑匯。
現在因為疫情封鎖,很多印度勞工沒法出國賺錢,印度拿什麼償債?
兩個月前,印度國家信用評級被多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到最低檔,僅比垃圾級高一個身位。如果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引爆印度全國性債務危機,後果不堪設想。要知道,之前出現此類情況的希臘、阿根廷,都出現了失業率飆升、基本工業品進口困難、物價上漲、人均收入降低的情況。
而印度一是國內各項基礎比不上希阿兩國,二是本身就處於疫情之中,抗風險能力無限趨於零。
還有個問題就是,憑藉印度自身實力是不足以完成疫苗從開發到投放的全過程,從國外進口是必然趨勢。我們暫且不論有沒有國家能夠提供滿足印度13億人口疫苗所需的產能,即使有,按照現在網上普遍流傳的1000元的價格來算,13億人口就要1846億美元。
印度政府大機率掏不出這筆錢,要知道,整個印度的外匯儲備也才5000億美元,而這5000億美元不是印度的國家財產。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仍在惡化,主要經濟體除我國外,清一色的負增長,今年世界經濟預計也會萎縮4.9%,達到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期。這樣一來,又堵死了印度利用外部經濟環境刺激國內發展的路子。
疫情、經濟危機、失業再加上水患和蝗災等疊加影響,結果會是什麼?
印度整個國家機器滑向崩潰邊緣!
緩解危機的三個路子戎評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絲毫不懷疑莫迪的執政能力,能以社會基層小人物的出身,在印度這個門閥林立的國家當上內閣一把手,本身就足以證明他超群的個人能力。
但我嚴重質疑莫迪的執政魄力, 從廢鈔運動到統一稅制,莫迪展現出來的不是為國為民的政治家,而是一個在個人利益、政黨利益、權貴集團三者之間遊走的野心家。
如此治下的印度會何去何從?
答案再明顯不過了,近期的事態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需高度警惕印度鋌而走險。
當然,印度也不會像當年的日本那樣,走向法西斯道路。
因為印度並不具備傳統法西斯主義的兩大基礎條件:1、形成強大的中央集權能力;2、在國內富有統治力的單一種族。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
作為一個13億人口且擁有核武器的大國,一旦被民粹主義綁架而走向集體右轉,必將對南亞地緣政治生態和國際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要知道,印度是五常以外,唯一一個具備核能力又不受節制的國家。
時代的紛爭已經拉開浩蕩帷幕,蔚藍色的星球將再度上演群雄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