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徐工這樣的製造企業,通常有財力、人力和基礎去搭建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量中小型企業未必有這個實力,所以,頭部希望從更多中小企業線上化和資訊化中獲取回報,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重修商業估值。
不過,對外盈利能力仍有待觀察。最近三年一期,徐工資訊與徐工集團及其下屬其他子公司的關聯交易佔比較高,尤其是工業網際網路業務方面,徐工資訊向徐工集團下屬各大工程機械廠商提供物聯網終端產品及其配套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線、資料採集、儲存和管理分析服務。
撰文 | 微胖
徐工集團混改剛收官,9月30日晚間,徐工機械公告擬將其控股子公司徐工資訊(持股45%)分拆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後,徐工機械股權結構不會發生變化,且仍將維持對徐工資訊的控股權。
公告稱,透過本次分拆,徐工機械將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圍繞工程機械,高標準打造資料驅動的智慧製造,提升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和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中的地位。
徐工資訊所處工業網際網路賽道,可謂眾星雲集。2018年5月,富士康孵化的工業富聯登陸A股,創造36天完成「過會」紀錄。
三一集團旗下樹根互聯去年斬獲5億B輪融資;海爾COSMO Plat勢頭兇猛;美的M.IoT、瀋陽機床SESOL不甘示弱。早已「虎視眈眈」2B的消費網際網路巨頭也悉數高調進場。
IDC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工業雲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達到20億美元,市場格局基本穩定。頭部廠商佔據大量份額,公有云和私有云基礎設施部分,前五位分別佔據81%和70%市場份額。
其中,軟體系與工業系廠商在這一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用友、金蝶、海爾卡奧斯、樹根互聯、美雲智數等位列前五。徐工資訊目前排名第九。
圖注:軟體系與工業系廠商在這一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徐工資訊排名並不靠前
本次分拆上市後,徐工資訊將實現與資本市場的直接對接,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功能和優勢,拓寬融資渠道。
公告稱,近年來,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製造行業受益於相應行業政策的支援和鼓勵,經歷了快速發展階段。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目前仍在持續快速擴張與發展階段,如徐工資訊不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鞏固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領域的競爭優勢,則可能喪失目前的發展機會。
一 、曾登新三板,關聯交易引發關注
2019年12月,徐工資訊完成A輪3億元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融資後,徐工集團持有徐工資訊的股份比例由60%變更為45%,其他股東股權相應稀釋。
去年曾有訊息傳出,徐工資訊備戰科創板。
圖注:徐工資訊股權及控制關係情況,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徐工機械、群智資訊以及高瓴資本。
徐工資訊是由國內工程機械頭部企業徐工集團於2014年孵化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製造,構成「雙輪驅動」。
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漢雲。自誕生以來,其擴張思路也比較清晰:
漢雲最先被用於自身裝置的全生命週期管理。2017年上半年,基於自身工程機械移動裝置的應用經驗,徐工資訊將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推廣至其他移動類裝置領域,包括物流車輛、新能源汽車、環衛車輛、重卡、渣土車等。後續又向智慧製造等領域延伸。
2018年1月,徐工資訊曾在新三板掛牌,成為國內第一家新三板掛牌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時過一年,2019年3月,徐工資訊提出終止掛牌申請
目前,漢雲平臺為裝備製造、新能源、建築施工、物流、有色金屬、核心零部件、能源等60多個細分行業提供跨區域、跨行業賦能,漢雲平臺累計入網裝置67萬臺,連線多個國家。
財報資料顯示,近三年,徐工資訊業績快速增長。自2017年至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21億元、1.74億元和3億元,各期淨利潤分別為1008.04萬元、2064.44萬元、4130.45萬元。
今年上半年,徐工資訊實現營收1.6億元,同期淨利潤為2695.34萬元。
同時,徐工資訊資產規模也在快速增長。從2017年到2020年6月末,總資產規模從8726.8萬元增至6.47億元。資產負債率方面,2020年6月末,徐工資訊負債合計2.1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33.50%。
「僅徐工集團內部就能產出大幾千萬訂單,1億多的營收並不算多,對外盈利能力還有待觀察。」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機器之心。
根據徐工資訊此前在新三板掛牌時釋出的資訊,曾因業務高度依賴徐工集團而引發關注。
財務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4月,公司來自江蘇省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34%、98.97%和97.36%,業務區域範圍較為集中。
此外,徐工資訊的營業收入大部分來源於向徐工集團及其下屬公司提供服務或銷售商品,且公司與徐工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財務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4月,公司來自徐工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98%、80.66%和85.56%。而且,從業務模式來看,徐工資訊業務高度依賴徐工集團及其下屬公司。
「單一客戶依賴度高,這對於公司來說並非是好事,雖然徐工集團實力雄厚,但是其一旦出現風險,對徐工資訊的影響會非常大。」當時曾有分析人士指出。
本次公告也表示,最近三年一期,徐工資訊與徐工集團及其下屬其他子公司的關聯交易佔比較高,尤其是工業網際網路業務方面,徐工資訊向徐工集團下屬各大工程機械廠商提供物聯網終端產品及其配套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線、資料採集、儲存和管理分析服務。
「這也是目前國內傳統制造巨頭孵化的工業網際網路專案的共性問題,非關聯企業訂單佔比非常小,有的甚至沒有。」在過去採訪過程中,一些業內人士對機器之心表達了這一觀察。
目前,徐工機械仍然持股最大,如果企業文化不夠開放,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權在公司的經營決策、發展戰略、人事任免、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不當控制,可能會給公司正常經營和中小股東利益帶來不利影響。
不過,徐工集團公告中表示,「徐工資訊關聯交易佔比較高在當前發展階段具有商業合理性,符合行業發展慣例。」
一方面,從全球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發展歷程來看,在企業創始及快速發展階段,必須依靠少量大型工業集團迅速做大規模,提升資料處理經驗,確立先發優勢。
另一方面,由於工業生產流程具有其特殊性, 大型工業集團更容易孵化出優秀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二 、傳統制造「跨界」科技,重修商業估值
近四五年來,工業網際網路浪潮中非常活躍的一個群體當屬傳統制造企業。
「傳統制造業PE非常低,與高科技企業沒法比。傳統制造PE也就二、三倍,打上高科技標籤的科創類企業可以有二三十倍PE。」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機器之心。
去年,焦慮於「扶不起」的股價、PE只有同業三分之一的TCL驚世駭俗地徹底剝離掉家電業務,「轉基因」成一家上游面板企業,希望這一變革重新修復 TCL 在資本市場的商業估值和市盈率。2020年,TCL集團更名「TCL 科技」,其孵化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格創東智更獲雲鋒基金億元級A輪融資。
類似徐工、TCL這樣的製造企業,通常有財力、人力和基礎去搭建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量中小型企業未必有這個實力,所以,頭部企業希望從更多中小企業線上化和資訊化中獲取回報,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重修估值。
他們的實踐也非常靈活,往往會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置,或先把基本的系統軟體配齊,或先把基本裝置連線起來。針對小微企業,據媒體報道,他們有時候採取土法上馬的辦法進行賦能,給一些老裝置安裝上電錶並連線到後臺,變相達到監測機器能耗及運轉狀態的需求。
圖注:工信部2019年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對比消費網際網路大廠,製造企業更懂製造,更瞭解生產,這是傳統網際網路企業做不到的。但是,被質疑的地方在於,外部企業可能不需要它們的賦能。
比如,三一重工做了樹根互聯,徐工集團做了徐工資訊,其他工程機械公司紛紛遮蔽這兩家公司。誰願意將自己的資料,特別是核心資料開放給競爭對手呢?這也是過去採訪中機器之心聽到過的聲音 。
「本身是行業老大,有很多積累,但是這個行業的中小企業可能有一定防備之心。」比如,生產過程的資訊能不能上平臺,能不能給我指導,都會去考慮。這個同業競爭是不可忽視的。
同行對資料權利的信任阻力,使得這些平臺更多圍繞自身核心業務整合上下游供應商而構建起封閉體系,更近似某一個行業的「專有平臺」,泛化性不強。
而在另一些聲音看來,巨頭可以整合的行業其實有限。類似航空發動機這樣行業可以嘗試,因其集中度、技術門檻均非常高以致於普通創業公司很難殺進去。
「現在幾個百平臺,更像是攢出來的。」一位製造業資深從業者告訴機器之心,還談不上大的行業影響力,目前製造業沒有他們,還是可以執行下去。
如果將真正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定義為以下要素的集合:標準作業系統、豐富的流量(接入多少工廠、連線了多少臺裝置)、資料緯度、模型積累、開放工具以及豐富的個性應用等,那麼,這些選手現在最多處在0.5(按照從0到1的標準),路還很漫長。
回想網際網路經濟初期,每家巨頭企業也希望搭建一個平臺時,有人也說,此時就像當年的百團大戰,一旦某家企業大到一定規模(比如西門子),玩家又會認同「中立」。無論如何,大家也是買一張未來的船票,產業網際網路最大的機會肯定來自於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