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殼註冊、保密簽約……“小地方”成為“大明星”避稅聚集地

  記者近日在基層暗訪發現,一些明星藝人在登出影視公司或個人工作室的同時,會換個地方和名稱重新註冊設立新的類似市場主體。個別地方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也給這些明星工作室避稅帶來便利,以致大量漏稅現象產生。中央宣傳部近日印發《關於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厲查處偷逃稅行為,有效維護市場秩序。此前,國家稅務總局也公開表示,嚴厲查處和曝光各類惡意偷逃稅行為,進一步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影視行業長期健康規範發展。

  企查查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在業存續的“影視”類相關公司等市場主體共新增65萬餘家,以各類明星工作室居多,註冊地集中在個別地區。《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一些明星工作室“扎堆地”調查瞭解到,一些遠離大城市和主城區的“小地方”為招商引資而打造的稅收政策“窪地”,成為不少“大明星”工作室趨之若鶩的註冊地。

  1000餘家明星工作室扎堆“小地方”

  新沂是一座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北部的縣級市,來自企查查、天眼查等提供的資料顯示,這裡陸陸續續註冊有近1200家影視文化類市場主體,其中不乏知名藝人的工作室。記者近期在當地走訪發現,它們幾乎都是有名無實的“空殼”。

  新沂的多數藝人工作室註冊地為“新沂市新華路馨園影視文化產業園”,記者按圖索驥,開啟地圖導航查詢不到這一註冊地址。記者驅車來到註冊地所在的新沂市新華路,來回巡遊也未看到任何帶有“影視文化產業園”字眼標牌的場所。在一家房地產評估公司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來到疑似是文化產業園前身的馨園公園。

  “這裡原來是文化產業園,現在其實也是,只不過牌子換了一下。”記者佯裝成來註冊明星工作室的客商,在馨園公園一棟樓房裡尋訪到曾是文化產業園工作人員。他透露自2018年明星偷逃稅事件後,“行業受到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當地新成立的明星工作室有所減少。

  這類“幽靈註冊”明星工作室的現象並不止新沂一地。位於長三角地區的石湫影視基地,從註冊資料顯示,也聚集了大量明星工作室,但記者前往註冊地走訪發現,也未看到一家掛牌的明星工作室。

  “都是假的,我在這上班四年了,裡面有沒有工作室我們不知道嗎?”石湫影視基地一名售票員說,這個影視基地以前是為拍攝《金陵十三釵》,仿造了幾棟民國風格建築,後來用作錄製綜藝節目,現在對外開放賣門票,場地用於拍攝婚紗照、開展單位團建活動。

  記者隨機撥打了幾家在這裡註冊的明星工作室聯絡電話,有的顯示是空號,有的無人接聽。多個不同的明星工作室卻留著相同的聯絡號碼。隨後,記者買票進入影視基地,走訪了多處樓棟也未發現懸有明星工作室標牌的場所。多名工作人員也表示沒看到過明星工作室,但有工作人員表示聽說過一些明星工作室“掛靠”在影視基地名下。

  明星註冊工作室無實際場所的現象此前就出現過。相關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2018年一位明星被曝光偷逃稅時,執法部門曾去其名下市場主體註冊地實地走訪,並詢問了相關工作人員,未找到辦公場所。

  據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明星工作室一般註冊為個體工商戶,也有少數註冊成為企業的。登記註冊便利化改革後,一些地方對經營場所要求只需要提供產權和租賃證明材料,不會一一現場核實。如果執法人員在“雙隨機”檢查中發現空殼市場主體,會將之納入經營異常目錄,若滿三年還會納入失信黑名單。

  “小地方”悄悄招引“大明星”

  “2018年明星偷逃稅事件之後,對明星工作室的稅收徵管開始收緊,一些稅收‘窪地’比如霍爾果斯、無錫、橫店等地,也開始清理不符合條件的‘一址多照’市場主體,一度導致註冊在霍爾果斯等地的影視工作室、公司扎堆申請登出。”一位知情人士說,一些想發展影視行業或完成招商引資任務的地方政府,依然會透過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吸引明星前來註冊。

  記者以文化企業負責人身份實地走訪發現,一些地方打著發展“總部經濟”的幌子招引影視文化專案,整個招商流程十分隱蔽、稅收優惠政策秘不示人。

  ——招商專案由財政幹部“親自抓”。在諮詢影視文化企業適合入駐哪種園區時,新沂一招商幹部稱,建議以“總部經濟”形式入駐園區,享受的稅收優惠力度最大。“只要在這裡註冊就好,除了報稅平時不用過來。”招商幹部熱情地帶領記者參觀了位於新沂發展大道一側的總部經濟園,並表示很多明星工作室曾藏身於此。

  記者進一步詢問具體稅收優惠政策時,這位招商幹部表示,有關影視公司、明星工作室相關的招商專案全由當地財政局負責,他們只負責前期對接,具體優惠細則、簽訂合同等事宜都由財政局領導親手抓。

  ——專案臺賬“不見光”,私下籤訂保密協議。“明星們不想讓外界知道在這裡註冊了工作室,我們只能告訴你有很多大牌明星已經在這注冊了。”石湫街道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稱,很多明星在當地影視基地註冊了工作室,且都要求籤訂“保密協議”,“我們的稅收優惠力度沒有一些偏遠地區大,但我們營商環境好、政策更穩定,交通也更為便利。”

  為了讓記者吃上“定心丸”,工作人員還展示了鎖在檔案櫃裡的明星返稅憑證。記者看到,這些收據歸置在標有日期的藍色檔案筐裡,每一本收據對應著一位明星,檢視時要求不許拍照。“如果你們不放心,也可以和我們街道的平臺公司簽訂正式的合同。”

  ——稅收高額返還,最高可返九成。在與多地招商幹部溝通中,記者瞭解到,明星藝人如果註冊為影視文化公司法人,需繳納25%企業所得稅。如果以工作室名義,其演出費收入透過“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類目報稅,超額累進的最高稅率為35%。如果按照個人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的最高稅率為45%。看似稅率較高,但在此基礎上,還會享受當地政府承諾的所得稅地方留成的70%—90%作為返還獎勵。

  據知情人士透露,有的規模較大的明星工作室或公司法人,還會透過增加關聯公司交易將應稅所得資金變成成本費用“洗”出去,以達到逃稅目的。

  招商幹部們坦言,透過“政策窪地”吸引明星設立工作室,實際上是地方用裡子賺了面子,而明星得到了實惠。對地方政府來說,明星工作室基本上不會佔用當地的土地廠房等資源,除了帶來稅收,還能幫地方完成招商引資考核任務,雖然地方政府返還了地方留成,但畢竟還能得到一部分,有勝於無。

  剷除“脫實向虛”風險土壤

  堵住明星偷逃稅漏洞

  記者瞭解到,明星工作室的收入,除去供養團隊等日常開銷外,幾乎等同於明星的個人收入。2018年明星偷逃稅事件之後最大的變化是,一些地方對明星個人工作室個稅不再採用極低稅率的核定徵收方式,而是轉為查賬徵收。

  影視行業“登出潮”近3年來發生過兩次:一次是2018年6月至10月,在霍爾果斯、無錫等地出現了影視公司扎堆登出的情況;一次是今年4月以來,出現明星關聯市場主體登出潮。“與其說是登出,不如說是搬遷。”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2018年後一大批影視公司、明星工作室從霍爾果斯、無錫、橫店等地撤離,轉移到其他地方。

  而據天眼查統計,2021年4月以來,一些明星在扎堆登出工作室的同時,會改換名稱和地址成立新的工作室。比如,今年8月6日,與一位演員相關的公司登出,8月10日,與其相關的另一公司註冊。

  企查查資料顯示:2018年之後,霍爾果斯等地明星藝人註冊的公司及工作室明顯減少,而在另外一些地方的註冊資料明顯增多。比如在最近三個月,多個明星工作室或影視文化公司的註冊地點都顯示為同一省份,該地在業存續的“影視”類相關公司在2019年註冊量達到1949家,為歷年最高。2021年以來截至8月18日,新增2397家,約是2020年全年註冊量的2倍。

  一位不願具名的財稅專家認為,一些經濟落後地區為了完成稅收任務,在給地方文化產業稅收政策開口子,吸引一些明星到地方來註冊工作室,實際上僅增加了開票收入稅收資料,不帶動地方就業,也不會拉動消費,只是做大了GDP。長此以往,不利於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存在“放空”地方財力、“放大”涉稅風險的可能。

  專家進一步指出,明星本已屬於高收入群體,還利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來避稅,破壞了社會公平,極易引起民眾不滿。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監管,保持稅收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將個人、公司法人及利益相關人合併納入監管,在現有稅收資訊科技的支撐下,切實做到監管全覆蓋。

  明星避稅、偷逃稅現象為何屢禁不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政府績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澤彩認為,這主要與稅法執行力弱、納稅意識淡薄、徵管手段落後、違法成本低等原因密不可分。對此,他建議加快清理稅收禁止的優惠政策,嚴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清理規範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要不折不扣地取消“先徵後返”“先徵後退”“即徵即退”“等額獎勵”等稅收優惠政策,堅決堵塞地方政府財力流失漏洞,遏制明星偷漏稅甚至洗錢的主觀傾向。研究出臺“偷稅客”負面清單,大力提高偷逃稅違法違規成本。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任何地方政府都無權違反稅法的規定,擅自嚮明星工作室提供“先徵後返”等稅收優惠政策。不管是從稅收徵管的法治化角度,還是從提高市場主體的事中和事後監管角度來看,透過設立明星工作室來避稅的現象給監管執法提出了新的課題。有關部門需查漏補缺,完善相關監管措施,消除監管盲區,鑄造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能,進一步引導明星藝人做受人尊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916 字。

轉載請註明: 空殼註冊、保密簽約……“小地方”成為“大明星”避稅聚集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