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0日,對於一些人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週五。對於情侶來說,也許是近年來熱衷造節的社會捧紅的又一所謂“情人節”。而對於房地產經紀行業或者貝殼找房的員工來說,或許隱約還記得,這是貝殼找房創始人左暉逝世一週年的日子。
去年5月20日,貝殼( BEKE.US )一則訃告:“今天萬分難過,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因病離開了我們。”宣告了這位貝殼找房靈魂人物的逝去。當時,整個房地產經紀行業,包括貝殼找房員工、房地產經紀人都表達了不捨和難過。
轉眼一年過去,左暉仍是貝殼備受懷念的靈魂人物,5月20日一早,貝殼也釋出了“致敬老左”的文章,在文章中,貝殼CEO彭永東說道,老左用一輩子成就了這句話:“做難而正確的事”……這一年,我們獨自面對每一次的“難”,在大量不確定性中尋覓並堅守“正確”。
彭永東同時也表示,如果提前給貝殼的2022年一個關鍵詞的話,那會是“重生”。伴隨著行業仍處於低位,市場規模、店面規模和從業者大幅收縮,貝殼正處於艱難的時刻,為了求生而採取的裁員措施也讓貝殼陷入輿論的漩渦。
5月11日,在赴港“雙重上市”的同時,貝殼大規模裁員的訊息傳出。據脈脈使用者爆料,貝殼啟動新一輪裁員,涉及產研、運營、中後臺等多個部門,裁員比例達50%。後續據輿論發酵,貝殼裁員的脈絡逐漸清晰。“不分業務,全部都裁,可以說是‘亂殺’。”一位被裁員工貝貝告訴燃財經。
對於裁員一事,燃財經曾向貝殼找房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但有內部人員向燃財經直言,“這一輪瘦身決心很大是真的。但這次調整各部門沒有明確、統一的裁員比例,50%的數字不屬實。有些職能部門本身沒有多少人,與核心領域又不相關,所以比例可能就會高一些。但不能用部分部門比例代替整體比例。”
綜合資料來看,貝殼目前主要的戰略佈局為“一體兩翼”,“一體”即房產交易事業群,涵蓋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賽道;“兩翼”則是整裝大家居事業群與惠居事業群。從各事業群的班委設定來看,房產交易事業群下設COO線( 運營 )、CTO線( 技術 ),以及財務、人力等業務線,整裝大家居事業群則由家裝、家居、戰略投資為重點,租賃則分戰略等。
“一體”的房產交易事業群似乎是這次裁員的重災區,據“稜鏡”文章指出,這一波裁員相當猛烈,幾乎包括所有業務、產研、運營及職能線,普遍比例在50%左右,其中,“兩翼”業務裁員比例為30%左右,相對較低。
同時,COO線和CTO線都被重度波及。“Tech星球”的訊息顯示,從貝殼員工處瞭解到,COO線和CTO線的裁員比例綜合在40-50%之間。
“通識來講,企業正常的人員流動在10-15%左右比較正常。但這也分企業,比如保險行業,營銷員流動率非常高,就不適合這個判斷。同時,這個流動率也包括正常的離職、辭職人員。”某獵頭公司創始人向燃財經解釋,“但50%的裁員比例肯定不正常。今年很多知名大企業都在大比例裁員,這就說明企業業務、資金等情況可能都不是很好。”
如今的樓市環境下,貝殼的快速收縮似乎在情理之中。5月16日,國家統計局釋出前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資料,1-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0.9%,銷售額同比下降29.5%;5月18日釋出的4月全國70城房價資料也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47個和50個,較上月分別增加9個和5個。
對於裁員,也有員工表示理解。燃財經看到,在知乎、脈脈等平臺上,不少顯示為貝殼找房員工的使用者表示,“給的禮包還是比較合理,已經算比較不錯的了。”
“賠償是N+1,還給一個月緩衝期,我覺得挺厚道的。”COO線一位被裁員工可可告訴燃財經,“獎金部分也算進去平均工資,作為賠償的基準了。”
但可可也覺得迷茫,有些被裁的員工去年還拿了新人獎彰,為何轉眼就“阻礙公司重生了”?5月11日,在脈脈平臺上關於貝殼裁員的發言下,有使用者說道,“懷念老左。”以及“老左不在了,什麼都變了。”也有人冷眼道,“他也會用別人的刀來砍人的。”
如果左暉在,11萬貝殼員工的命運會不會不一樣,答案不得而知,但貝殼的問題確實亟待解決。有訊息表示,貝殼將此次裁員稱為“重生計劃”。然而問題是,大規模裁員能解決貝殼的問題,讓貝殼重生嗎?
近7個月三次裁員
從去年10月至今,7個月的時間裡,貝殼陸續傳出三輪大規模裁員的訊息。
第一輪是2021年10月,貝殼上海裁員的訊息傳出。據南方都市報具體報道,貝殼上海被曝裁員200多人,其中研發團隊、貝殼金服員工分別裁了100多人。此外據公開訊息,當時貝殼全國裁員物件主要是一線房產經紀人、與核心業務無關的職能部門及研發部門,一次性優化了3萬名以上員工。
此後,則是2022年3月,貝殼第二輪裁員的訊息傳出,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要最佳化10%的員工,同時,新浪財經梳理,從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貝殼已有20多名中層、高層陸續離職,包括一名金融副總裁、兩名總經理,另有高階總監和總監等,部分管理層放棄期權離開。
第三輪則是近期這一輪大規模裁員。“我們部門裁員50%,有部門裁員70%。” 可可說道。貝貝則說道,“上一輪裁員10%,這一輪裁員50%,很多業務乾沒了,很多管理層走了。”
對於前兩輪裁員,貝殼曾有回應。比如2021年10月份上海地區的裁員,貝殼就對此表示,2021年以來,行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公司對上海地區金融等部分業務進行調整。2022年3月的裁員則進行說明,各城市公司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及自身業務發展,進行組織動態調整,“中高層離職”為2021年下半年公司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對金融部門做出的調整,此前已公告。
但目前這一輪裁員,貝殼尚未對外有官方說法。
燃財經留意到,貝殼的人員調整並非集中在這三輪,而是從2021年10月開始,便已陸續、持續進行。比如在2021年10月上海裁員之後,深圳區域、重慶、杭州等地也被曝出後臺職能部門裁員。在5月11日大規模裁員訊息傳出之前,4月份就有貝殼成都的人員表示,產研部門遭遇裁員。
至於最近這一輪裁員,來得突然卻也早有跡象。稜鏡文章指出,5月9日週一這天,多位正在趕deadline的貝殼CTO線員工突然被要求暫停手頭專案,接著部門leader通知,要裁員,比例為50%。“措手不及,之前也沒有裁員跡象。”一位員工告訴稜鏡。
但燃財經看到,早在4月13日,就有使用者在脈脈提問:“貝殼北京也開始裁員了嗎?”有使用者回答表示,“有指標,但沒大範圍開始。”以及“上月底4面完,然後通知鎖HC( 名額 )。”還有“聽說貝殼成都已經通知強制關閉職場了。”
多數員工接受了被裁這一事實,“我瞭解到的基本都簽了。畢竟賠償和緩衝期都還算可以了。還有沒在裁員名單的搶著申請被裁,我知道還有搶成功的。”可可說道。裁員之後,員工也冷靜開始了下一步,“拿著緩衝期工資找工作啊。挺好的,免費水、電、網辦公,還有1分錢飲料,很多準備呆家緩衝的都回公司了。”
在人員調整的同時,貝殼的部門也在變動。比如“Tech星球”就指出,貝殼房產交易事業群COO線原本的12箇中心就重新組合成了5箇中心。一位員工也告訴燃財經,“我原本是在經紀人增長中心,上個月中心直接原地解散,人員也直接併到了客戶賦能中心。”
對於此次裁員的原因,前文所述內部人士告訴燃財經,這是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021年來,貝殼歷經了很多行業內外部的複雜環境與挑戰。外部有反壟斷、中概股監管、平臺經濟、房地產週期等,自身來說也已快速發展三年多,企業組織和發展思路上需要根據新環境重新迭代。”
同時,也有組織架構調整,以及順應變化的考慮。“隨著貝殼發展聚焦一體兩翼全新戰略,適配於全新戰略的組織調整一直在進行,因而帶來部分人員最佳化。房地產市場下行,前線經紀人人數隨著經紀人主動離職、貝殼主動收縮,均出現下降。因此,中後臺支援、賦能人員也會隨之下調、最佳化。”
失守的房產業務大本營
無論從何種表述來看,貝殼房產業務受挫、經紀人流失都是事實。
“行業轉冷一時沒有恢復,貝殼平臺連線的前端作業經紀人減少,貝殼從後端支援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包含組織和精簡、聚焦效率,目的是實現一個合理的‘後端、前端人員支援比’,實現保持賦能支援的同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上述內部人士表示。
在貝殼,前線人員指一線經紀人,中後臺則是指支援業務的產品、研發等部門。伴隨著大市場的不佳,貝殼找房平臺上的經紀人正在流失。2021年7月,燃財經曾在《房產中介離職潮,從深圳開始》報道房地產離職潮的情況,多家中介門店經營難以為繼。從那時至今,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狀況未有明顯好轉。
反映在貝殼,其平臺上的經紀人數量也在減少。據貝殼找房2020年財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貝殼平臺年末門店總數為46946家,年末經紀人總數為493088人。到了2021年,貝殼門店數量為51038家,較上年末增長8.7%,但經紀人總數為454504人,較上年末下降7.8%。
資料來源/貝殼找房2020年、2021年財報
製圖/燃財經
“去年同期,入職平臺的經紀人規模60萬,但今年同期只有30多萬。”另一位貝殼相關部門員工告訴燃財經。
市場形勢不佳、業務受挫,經紀人開始對貝殼平臺產生怨言,尤其是加盟門店。2022年3月,燃財經就在小紅書等平臺看到,有經紀人抱怨道,“貝系太捲了,只有開單才有流量支援,做得好的只會做得更好,做得差的完全沒流量”。
有接近店東的人士告訴燃財經,“沒業績,就開始壓榨這些加盟商了,動不動就找各種理由關加盟店的系統,各種交保證金,增加服務費用。”但也有人員直言,“也有做得好的。加入平臺不就圖海量房源、圖掙錢。現在掙不到錢了,當然會開始抱怨。”
同時,還有其他平臺在發力爭奪房地產市場蛋糕。今年4月,快手正式成立房地產交易中心,並且定下了“今年跑通業務模式,突破百億成交總額”的目標,開始招攬城市MCN、房產主播、開發商等。在快手之前,還有位元組跳動的幸福裡,以及天貓和易居合作的天貓好房等等參賽者攪局。
雖然現在這些平臺尚未形成大勢,但不可避免地分散了一部分注意力。“現在各種平臺百花齊放,比如幸福裡、看房網、天貓好房等等。我們經紀人也會使用其他平臺。”廣東某二三線城市經紀人表示,“我們和貝殼的合約快到期了,也在考慮要不要解約。”
經紀人的流失帶 來利潤的下降。貝殼2021年財報資料顯示,2021年貝殼找房全年GTV( 成交額 )3.85萬億元,營業收入808億元。但分業務來看,貢獻收入的主力存量房業務疲態明顯,2021年貝殼存量房業務收入319.48億元,增速僅為4.52%,同時貢獻的利潤僅為118.24億元,較2020年同期減少5.4%。
此外,貝殼在港股上市資料中對近三年利潤貢獻率有過解釋,存量房業務的貢獻利潤率由2019年的38.9%增長至2020年的40.9%,因為透過貝殼平臺服務的存量房交易較多,並收取平臺費及加盟費,不會產生大量的直接薪酬或佣金成本。2021年下降到37.0%,主要由於鏈家經紀人的固定薪酬成本及交易支援人員的薪酬成本佔相對較高比例。
這一表述也印證了,貝殼正在流失非鏈家的、加盟的經紀人。
貝殼的“兩翼”飛得起來嗎?
2021年底,掌舵人彭永東對貝殼的戰略重新設定,宣佈進行“一體兩翼”戰略升級。目前來看,“一體”仍是貝殼的根本。2021年,存量房和新房業務對貝殼的營收貢獻比為97.1%。貝殼寄予厚望的“兩翼”所屬的新興業務和其他僅貢獻了2.9%。
但在“一體”業務,存量房面臨經紀人流失、利潤下降的難題,新房業務似乎也有“表面光鮮”之嫌。這幾年,貝殼不斷髮力新房業務。燃財經看到,近幾年,貝殼找房不斷在“423”、“雙11”等節點打造“新房節”,進攻之勢猛烈。
此後,新房業務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貝殼找房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貝殼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05億元,其中存量房營收306億元,新房業務營收379億元,新興業務及其他營收20億元,從資料來看,新房業務貢獻收入佔比達53.8%,這也是貝殼全年新房業務收入首次超過存量房業務。
但新房業務的背後似乎是“看起來很美”。
從貢獻利潤來看,2021年全年,新房業務貢獻收入464.72億元,但利潤僅為89.47億元。與其自身對比,新房業務營收增長了22.5%,但利潤增長僅為9.8%,遠跟不上營收增長。與其他業務對比,2021年其利潤貢獻率僅為19.3%,而存量房業務利潤貢獻率為37.0%,新興業務及其他的利潤貢獻率則為79.2%。
貝殼寄予厚望的“兩翼”業務更是難言樂觀。在整裝大家居業務,貝殼頻頻發力,2020年官宣“被窩家裝”,此後2021年7月宣佈收購聖都家裝,並於今年4月完成收購。在港股上市時,貝殼還披露,2021年被窩家裝已經向客戶交付了超過3500個家裝專案。在惠居事業群,即長租業務,貝殼於2021年11月推出了租住服務平臺“貝殼租房”,並於2022年與樂灣公寓合作。
從財務角度來看,貝殼的新興業務及其他表現不錯,利潤貢獻率高達79.2%( 2021年資料 ),營收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7.8%和11.3%( 2021年資料 ),也比較一致。
但從絕對值來說,仍有欠缺。在2021年的808億元全年營收中,新興業務及其他僅貢獻了23.32億元,在226億元利潤中,新興業務及其他也僅貢獻了18.48億元。
長遠來看,億歐智庫的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家裝市場總規模約為3.54萬億元,5年間複合增長率超過11%。同時,家裝行業也存在集中度低的特點,這些都是機遇。
但要做好家裝並不容易。Fastdata資料顯示,“2016-2020年,營收規模超1億元的大型裝企僅4000家,在逾10萬家住宅建築裝飾企業中仍是極少數,超10億營收的裝修公司更是鳳毛麟角。”
至於長租業務,更是前途不明。
整體來看,家裝、家居、長租業務可以算做未雨綢繆,為未來尋找可能性,但還難挑大樑。貝殼的前路,還是要回到房產主業來。而這一業務,不可避免地受大環境影響,在美股上市招股書以及回港上市的資料中,貝殼都在風險一欄言明,“我們的業務與中國宏觀經濟和環境和房地產市場同頻共振”。
而中國樓市已經今非昔比。目前雖然市場環境已經有所改善,比如4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援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時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5月以來有超40城釋出了穩樓市政策,涉及降首付、公積金貸款額度提升、取消限售、放鬆限購等政策。
但購房者的信心仍待修復。一位購房者就表示,“對於買房,現在最大的擔心不是房價的漲跌,而是我會不會有一天失業了,連房貸都付不起。”這一點從資料來看也有印證,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資料顯示,4月住房貸款減少605億元,同比少增4022億元。居民購房意願的薄弱可見一斑。
危機來臨,活下去才是企業的硬道理,裁員也是貝殼的求生之舉。但如果樓市大勢難向好,貝殼的麻煩仍不會結束。
本文源自燃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