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有讀者問洋哥:為什麼你能在大廠做到業務負責人,還能堅持寫公眾號,並且獲得這麼多關注?
還有讀者問:“洋哥,有沒有辦法能讓我快速成為程式設計高手?”
“洋哥,我也想寫公眾號,有沒有速成的辦法?”
“洋哥,我看你今年炒股賺了這麼多,有竅門嗎?”
我的回覆只有五個字:傻傻的堅持。
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很多人都認為“快”才是真理,“慢”就是原罪。
大家都對一夜騰飛的故事津津樂道,卻覺得堅守一生最終獲得大成的故事不夠性感。
但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音樂神童莫扎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
直到他21歲寫出最膾炙人口的第九號協奏曲時,他一直在非常勤奮的接受訓練。
象棋神童鮑比·菲舍爾,17歲就奠定了大師地位。
雖然年輕,但他從7歲開始,就在不斷的鍛鍊自己的技藝,勤奮到極致的10年,讓他少年成名。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笨”的事情。
多年前,一位前同事,他給自己定了一個一年成為C++資深專家的目標。
為了能迅速提升,他忙著看各種速成書籍,什麼《30天精通C++》,什麼《C++開發速成》,什麼《C++零基礎快速專家之路》。
可是看了這麼多速成書籍,他寫的程式碼依然很差。
他覺得可能是自己還不夠努力,於是又去上各種線下速成培訓班。
幾個月下來,錢花了不少,但程式設計技術還是沒有起色。
就這樣一年時間過去了,他的水平絲毫沒有變化。幾年過去,他還是維持在初中級工程師水平。
那個時候,我也想成為C++資深專家,但我明白這個目標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我給自己四年時間。
從工作中的每一次重構做起、從花幾個月時間啃透C++那些大師的經典之作做起、從一行行反覆理解谷歌的開原始碼做起。
到了第三年,我開始出於興趣,開始研發一個2D遊戲引擎,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日復一日的和自己較勁。
歷時半年,這個引擎終於可以支撐開發出一款小小的遊戲。
四年時間過去了,不能說我一定成為了資深專家,但我的編碼水平的確大幅提升,在公司也成為骨幹、進而不斷升職。
我身邊有一個炒股的朋友穆總,從畢業就在堅持這件事。他先是花半年時間學習了各種炒股知識,然後殺入股市。
剛開始小本學習,炒了2年虧了幾萬,從第三年開始盈利,到了第五年每個月發工資除了生活費,他全部投入到股市。
10年時間,他在A股的盈利是1000萬,所有本金不過200萬。
2015年的時候,我看穆總賺得盆滿缽滿,非常羨慕。
於是我也加入炒股行列,找穆總討教經驗,穆總說我這裡沒有速成的方法,你看準了的股票得放很久。
那個時候,我可沒這個耐心,於是自己行動起來。
什麼「炒股速成培訓」、什麼「股神手冊」,然後花錢加各種炒股群獲取各種資訊。
然後,然後......我就狠狠被A股當作韭菜收割了。
跟穆總抱怨:為什麼你炒股就這麼牛,我就只能當韭菜被割呢?
穆總笑了笑,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卻給我講了一個巴菲特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是名列世界前5的富豪,但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炒股這件事,大部分人都會以虧損收場,原因是什麼?
因為大部分人追求短線操作,很多人花錢進入各種訊息群,是為了獲取內幕資訊,目的就是為了低買高賣,本質上,這是一種投機心態。
而巴菲特從不投機,卻堅守「價值投資」的理念。
他真正去分析這些公司,瞭解它們的創始人、掌握它們的商業模式、分析它們的市場前景。
“如果這個公司很有發展前景,那股票升值必然是大機率事件。”
所以只要找到這種公司,他就重倉,買後即便遭遇多次下跌,也決不出手
“好企業,遲早都會漲回來。”
在這種耐心和堅守中,巴菲特成了超級富豪。
關於財富積累,巴菲特舉過一個例子:
從1900年到1999年,道瓊斯指數從65.73點漲到了11497.12點,漲了176倍。176倍,很可觀,對不對?
但你知道它的年複合增長率是多少?答案會讓你意外:僅僅只有5.3%。
這樣一個增長率,很多投資者都可以做到,只是他們嫌太低了,不願意去做這樣的投資。
但巴菲特不一樣,他就願意這樣持續數十年地堅持,所以最後他成了超級富翁。
亞馬遜CEO貝佐斯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我問穆總,你為什麼給我講巴菲特的故事?
穆總說:因為我炒股也堅守「價值投資」的理念,並且我不期望透過炒股一夜暴富,而是用時間來積累。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想一夜暴富,卻被當韭菜無情收割。
無數暢銷書都在傳授各種「取勝的捷徑」,點開手機上的知識付費app,排在前面的永遠是這樣的內容:
《3個月教會你財富自由的方法》
《副業速成指南》
《1個月玩轉股市》
再看看我們周圍,是不是充斥了各種速成的廣告和號稱能帶你快速致富的大V,不用懷疑,他們只是想割韭菜而已。
這個世界很奇怪,想走捷徑的人卻往往掉進了陷阱,而那些真正取得成就的,卻都是長期主義者。
在穆總的言傳身教之下,去年年底因為看好特斯拉和b站,我開始炒美股,這兩隻股一拿就是一年,也獲得了7倍以上的收益。
只要他們的基本面不變,我會一直持有,讓時間證明選擇的價值!
去年12月剛開始寫公號,認識了一位朋友:右軍。
他是螞蟻金服的P9級別技術專家,且運營著一個10萬粉絲的技術公號。
第一次和右軍聊天,他說自己喜歡下笨功夫:
也只有和右軍深入瞭解後,才真正懂「笨功夫」這三個字意味著什麼。阿里的工作強度非常高,在工作之餘右軍能堅持做到日更三年不斷,這種韌性令人欽佩。
而對工作的堅守,更體現了右軍的「笨功夫」,多年前低薪加入在成都剛剛設立研發中心的淘寶,面對獵頭和其他公司幾倍薪資的挖角,紋絲不動。只是一心一意幹好在阿里的每一天。
最終帶來的職位和薪酬上的回報,卻遠超那些被蠅頭小利誘惑的同學。
我的另一位朋友,58快狗CTO沈劍,說過一段回覆讀者的話。
有讀者問他:沈老師,我怎麼樣才能像你一樣做到一家公司高管?
沈劍是這麼回覆的:堅持、不鬆懈、持續為公司做貢獻,10年你也可以做到公司高管。
10年的跨度,恰恰體現了一個長期主義者的決心。很多人能做到幾天、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堅持、不鬆懈,但有多少人能做到10年如一日?
這麼來看,沈劍下的何嘗不是「笨功夫」?
每一天都下「笨功夫」,最終卻能取得大的成就。
張一鳴曾提出過一個觀點:真正優秀的人都具備延遲滿足的特點。
他還說了一句: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
那麼什麼是延遲滿足感?就是指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做一個長期主義者。
為了長遠的目標,放棄眼前的小利益、小誘惑,堅守初心,一步步接近目標。
關於長期主義者,我想舉兩個大佬的例子。
2000年,深圳的房地產行業非常火熱。
任正非的老部下給任正非提建議,反正咱們現在這麼有錢,要不順便投點錢去做房地產啊吧?輕輕鬆鬆的就能過賺出100億。
而任正非聽到了之後是這樣回答的“掙完大錢,就不會再想掙小錢了”。
2010年之後,華為周邊開始建新城,又有部下向老任建議:
“隨便要點地蓋蓋房子,就能輕鬆賺取一百億。”
任老闆一聽,拍桌子吼道:
“華為不做房地產這個事,早有定論,誰再提,誰下崗!”
至此以後,再也沒人敢提房地產。
1998年,華為出臺了《華為基本法》。這個《華為基本法》,就是華為公司的“憲法”。
基本法的第一條就是——“為了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裝置供應商,我們將永不進入資訊服務業。”
華為不做房地產、不做網際網路、不做很多賺錢的生意。
任正非對華為取得的成就有一段描述:
“華為堅定不移28年只對準通訊領域這個“城牆口”衝鋒。我們成長起來後,堅持只做一件事,在一個方面做大。華為只有幾十人的時候就對著一個“城牆口”進攻,幾百人、幾萬人的時候也是對著這個“城牆口”進攻,現在十幾萬人還是對著這個“城牆口”衝鋒。密集炮火,飽和攻擊。”
而今天,華為的5G引領全球,擁有的專利數已經開始讓華為可以躺著賺錢。
數十年如一日的選擇艱難的路行軍,走著走著走成了捷徑,這是華為的故事。
我要說的另一個人,是雷軍。
提到雷軍,大家會想到小米。大家看到的是雷軍建立小米時期的快速發展,殊不知這是雷軍在金山堅守16年積累的深厚能量的厚積薄發。
金山辦公上市的時候,雷軍說了一段話:
金山辦公是堅持的勝利,從1988年金山創辦到今天,WPS走了整整31年。從1999年以金山辦公為業務主體準備上市算起,到今天足足等了20年。
雷軍1992年就加入金山,是金山的第六號員工。直到2007年金山上市,雷軍堅持了整整16年。
這16年,雷軍在金山還贏得了一個稱號:勞模。每天只睡4、5個小時,極限的將所有能量傾注於公司。
更是在金山遇到危機時刻,無數次力挽狂瀾,改變局面。
2007年,雷軍離開金山,開始了開掛的天使投資,三年時間譽滿天下。
但在金山遇到360的全面施壓之際,正在全力以赴做小米的雷軍,最終決定重新掛帥,帶領金山重回巔峰。
這是雷軍“笨”的堅守,最終他贏得了堅守的成就。
仔細想想你認識的朋友、同學,聰明有才華的未必成功,但那些有韌性有長遠目標的人,基本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就。
其實,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你能想到的,一定有無數人能想到。而你在這個世界能取得成就的前提,只有堅韌不拔,一步步朝著目標前行。
最近在思考兩個問題:曾經優秀的人為什麼突然不優秀了,如何不做平庸的老去一代?
一度我很焦慮,但焦慮本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想,不如做個長期主義者,一天天堅持下去,或許,這兩個問題都不會是問題。
堅守內心的目標、走好當下的每一步、一步一步戒急戒躁,剩下的,請放心交給時間。
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