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每一次重大制度變革和創新,都會對市場生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兩年來,註冊制理念在資本市場漸入人心,這為後續的改革創新提供了良好開端及寶貴經驗。兩年來,市場參與各方對註冊制改革予以積極回應,多年未解的估值難題正在化解,估值體系內在邏輯日趨清晰,市場生態走向良性迴圈——良性的新陳代謝,吸引了更多優秀企業入場,好企業越多,就越吸引長線資金進來。彼此激盪,乾坤日大。
可以預見,隨著註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A股的估值體系將進一步完善,這將助力構建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估值生態漸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源、通渠、不限流,註冊制的實施、推廣,為資本市場保證了穩定的“活水”注入。
“想進的難進去,該出的沒清出,上市公司進出不暢,勢必導致存量公司相對稀缺,投資者無法給出更加合理的估值,既影響了上市公司的融資效率,使其利用資本市場發展成長的效率變低,也令市場難以培育更多的長期投資者,減弱了市場的整體吸引力。”市場人士如此表示。
註冊制改革,則從法律、規則等立體層面,保障了上市公司“進口”和“出口”的通暢,最大化去除行政干擾,從實際出發牽住了問題的“牛鼻子”。供求趨於平衡,池子裡的水自然流向最適宜的方向,一度扭曲的市場估值體系也變得舒展自然。
縱觀這兩年A股市場各板塊的興衰起伏,可窺見市場估值體系已悄然生變——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獲得高估值,主營業務低迷的公司只能低估值;成長力好的賽道獲得高估值,發展逐步萎縮的賽道被低配;爆發力強的業務獲得高估值,平淡無奇的業務只能被邊緣化。
估值分化也導致了市場流動性分化。以科創板為例,今年科創領域景氣度持續高企,優異的經營業績進一步提振科創板公司股價,機構投資者跑步進場。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市場主動管理型科創主題基金共54只,總規模在600億元左右;被動型產品中,科創50ETF及聯接基金規模合計超過450億元。不久前,首批9只橫跨科創板和創業板的雙創50ETF上市交易,為各路投資者參與科創領域投資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
中信證券股票銷售交易部行政負責人、董事總經理陳佳春日前公開表示,外資的科創板投資比例不斷提高。資料顯示,2021年7月,外資持股佔科創板流通市值的比例約為5%,較年初增長約14倍。中信證券QFII客戶開通科創板交易功能的佔比約50%,交易較為活躍。
上市公司結構也在改變。此前A股市場的中大市值公司以金融、地產等傳統行業為主。如今,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給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標的選擇路徑,“科創硬實力”正成為A股的主旋律。
改革提質增效
新股發行的常態化,關乎註冊制試點在新股供應領域的實踐,並影響著預期、價格和資源配置。
機制落實,理念為本。註冊制下的科創板新股發行承銷工作,基礎理念是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主要透過市場化方式決定,強化市場約束,加強對定價承銷的事中事後監管,約束非理性定價,將新股定價權真正交給市場。
“在證券市場中,股票價格是展現供求雙方平衡關係的直觀資訊。而作為一家企業上市時的第一個價格,IPO價格是集中反映市場供求關係、改善定價效率、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關鍵指標之一。”有研究註冊制改革的專家表示,當供求關係趨於平衡,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提升,表現在外的估值體系也愈加理性和成熟。
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企業的增長紅利,好賽道更容易產生好企業。近年來,A股優質賽道主要集中在消費和科技領域,與上世紀末的美國類似,1990年至2000年的美股市場誕生了79只十倍股,其中72%來自消費與科技行業。
在上述專家看來,A股市場註冊制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與中國經濟社會息息相關。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健全市場功能、深化制度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舉措,推動了經濟社會資源配置方式變革,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驅動傳統產業面向科技轉型。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新經濟增長動能漸露崢嶸。“科創硬實力”和“盈利真本事”將成為未來核心資產行情的主導,而科創板、創業板正是未來核心資產的孵化器。
潮流愈發壯大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一次以關鍵制度創新賦能資本市場效能變革的實踐探索。《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註冊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理念:以市場化、法治化為導向,以充分資訊披露為核心,增強市場包容性,真正把選擇企業的權力交給市場,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
同時,試點註冊制改革也承載著重大的改革重任,即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各方面的制度改革,進而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這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初心”,也是檢驗各項制度實施情況的“標尺”。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化解歷史問題的妙藥是不斷改革。目前看,新股常態化發行,穩定了市場預期,市場定價日趨市場化,促使各方透過價格這根“指揮棒”,引導資源有效配置,而監管層結合退市、交易制度的完善,合力消除因管制帶來的“殼泡沫”,終結“炒小、炒差”等問題。
總體而言,註冊制試點兩年,從“進口”到“出口”,逐步形成了良性迴圈。從企業到投資者,逐步形成了“好企業有好價格”的價值理念。當這些實踐案例越多,理念越深入人心,改革的河流,就會越發寬闊,其形成的勢能也就更有力更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