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提速 中國緣何堅持“以我為主”貨幣政策?
12月16日凌晨,美聯儲釋出最新貨幣政策決議,決定縮減購債規模,從每月減少150億美元變為每月減少3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利率預測點陣圖顯示,將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加息3次,加息幅度與節奏較此前明顯加快。
面對美聯儲加息步伐提速,金融市場開始擔心中美貨幣政策持續分化,或觸發人民幣匯率大幅回撥與資本外流風險加劇。
“事實或許與上述擔憂恰恰相反,即便中美貨幣政策持續分化,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相對堅挺走勢,中國資本跨境流動仍將延續自主均衡態勢。”一位華爾街大型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究其原因,一是中國外貿高景氣度延續令中國擁有較高的外貿順差,加之全球資本持續加倉人民幣金融資產,足以抵禦資本流出壓力;二是中國相對穩健的經濟增長基本面,有助於資本跨境流動持續均衡,很難出現資本大進大出狀況。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此前表示,本輪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不會改變中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也不會改變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態勢。這背後,一是市場已充分消化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的風險降低;二是新興市場國家自身的穩健性持續提升,對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適應性有所增強;三是中國宏觀基本面穩健,外匯市場日益成熟,對外負債結構不斷最佳化,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明顯增強。
“未來中國不但不大會跟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還會延續‘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一位國內大型私募基金經濟學家直言。中國通脹率遠低於美國,無需跟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等多重挑戰,需要採取相對靈活的貨幣寬鬆措施。
在他看來,儘管此前中國央行調降了存款準備金率,但整體而言中國仍將延續穩健貨幣政策。若市場流動性趨於氾濫,不排除中國央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適度回籠資金流動性,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物價相對穩定。
一位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認為,即便中美貨幣政策持續分化令中美利差趨降,全球資本對人民幣金融資產的配置熱情不會減弱。在疫情持續衝擊全球經濟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大型資管機構將各國經濟增長基本面作為資產配置的首選因子,調低了貨幣政策分化因子權重,此舉使中國資產受到全球資本的追捧。
12月16日,中國央行行長易綱主持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表示,金融部門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要加大跨週期調節力度,統籌考慮今明兩年銜接、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保持貨幣供應量與社會融資規模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中國不跟隨加息的底氣
隨著美聯儲加息步伐提速,部分華爾街金融機構開始押注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將從寬鬆轉向收緊。
“目前,支援這個觀點的華爾街對沖基金為數不少。因為他們已習慣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與美聯儲貨幣政策長期保持同步鬆緊。”上述華爾街大型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經理指出。究其原因,一是若美聯儲加息提速而新興市場國家央行“無動於衷”,可能導致大量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二是新興市場國家匯率也將隨之大幅下跌,引發更復雜的宏觀經濟風險。
“此前,土耳其沒有跟隨美聯儲縮減QE而加息,反而大幅降低利率,導致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年內跌幅超過50%,觸發土耳其國內通脹壓力日益高漲。”上述對沖基金經理說。
但是,也有大型資管機構認為上述押注“失敗機率極高”。因為中國經濟狀況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截然不同:一是巴西、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因通脹率持續高企而不得不扣動加息扳機時,中國通脹率仍保持在合理範疇,無需被迫加息;二是在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不得不將貨幣政策從穩增長轉向抗通脹時,中國相對較低的通脹率,令中國央行更有底氣繼續保持促進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
“中國與美國截然不同的通脹狀況,也是觸發兩國貨幣政策分化的一大原因。”前述國內大型私募基金經濟學家指出。相比來看,11月美國通脹同比漲幅創下逾30年新高,美聯儲貨幣政策不得不轉向“抗通脹”;但中國仍能延續“穩增長”的貨幣政策。
在他看來,這是中國能保持“以我為主”貨幣政策的最大底氣。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與預期減弱等新挑戰,需要央行採取相對靈活的寬鬆貨幣政策,刺激需求復甦與提振經濟增長預期,為實體經濟穩健增長“保駕護航”。
記者多方瞭解到,不少境內投資機構甚至認為,若中國經濟需求持續收縮,不排除明年中國央行還將採取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精準引導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眾多大型資管機構一面篤定明年中美貨幣政策仍將持續分化,一面相信這不會改變人民幣匯率持續堅挺與全球資本加倉中國資產的趨勢。”上述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向記者指出。他們認為,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更有利於中國經濟擺脫疫情持續衝擊,並保持穩健增長,使人民幣資產更具收益性與安全性。
此外,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提振全球企業對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信心,帶動更多海外企業加大對中國的實體產業投資,使中國更具實力抵禦資本流出壓力。
12月16日,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儘管今年以來美聯儲縮減QE聲音不斷,但今年前11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不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領域的外資投資)達到104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約合1572億美元)。
無礙人民幣匯率持續“堅挺”
儘管16日凌晨美聯儲釋放加息步伐提速訊號,但人民幣匯率依然堅挺。
截至12月16日17時,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CNY)徘徊在6.3667附近,較前一個交易日小幅上漲9個基點。
究其原因,一是此前華爾街金融機構已提前預計美聯儲明年會加息三次,因此美聯儲點陣圖新動向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大幅削減;二是大型資管機構並不認為美聯儲加息步伐提速將導致人民幣匯率大幅回落,也不會觸發中國資本大舉流出的狀況。
“11月中旬以來,儘管美聯儲加快縮減QE與加息的預期明顯上升,但全球資本仍持續湧入人民幣金融資產,表明中美貨幣政策持續分化並未對全球資本加倉中國資產造成明顯衝擊。”一位中國香港的銀行外匯交易員向記者分析。原因在於,一是在奧密克戎新疫情的衝擊下,大量全球資本再度湧入中國資產避險;二是中國外貿延續高景氣度令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帶動更多投資機構將資金投向人民幣資產。
“高通脹導致更多國家不得不採取緊急加息措施,全球金融市場正掀起一輪反向投資潮。”一家華爾街大型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主管向記者透露。具體而言,全球投資機構更看好仍延續相對寬鬆貨幣政策的國家資產,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基本面更加穩健,相關資產收益性與安全性也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