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銀杏科技(ID:yinxingcj),作者:廖陽勇,編輯:筱 橘,創業邦經授權釋出,頭圖來源圖蟲創意


藥品是“觸網”最晚的行業之一,但隨著醫療大健康的火熱,售藥企業近期也成了資本寵兒。

今年1-3月有數家相關企業遞交港股IPO申請,其中有三家主打醫藥新零售概念:叮噹健康、成都泉源堂大藥房和圓心科技。

這仨難兄難弟,三年累計虧損都在4億以上,充分說明了網際網路賣藥生意不好做。

賣藥數字化,越辛苦的越不賺錢

三家業務都以藥品零售為主,收入接近,但由於模式不同,銷售的藥品結構不同,拉開了毛利率差距。

藥店產品按毛利高至低排序為:保健品、計生等醫療器械、OTC和處方藥。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叮噹毛利率最高,達33.8%,因其主營O2O快藥,主要是感冒發燒等急藥,患者的價格敏感度不高。

據招股書顯示,其主要收入來自非處方藥和健康產品(包括口罩等),毛利較高。例如,感冒中成藥毛利普遍在40%以上。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圓心毛利率最低,只有不到10%,因其主營處方藥外流業務,多為慢病長藥,兩票制後利潤被壓縮。

但是為了做醫院生意,要把業務盤子攤很大,做很多賣藥之外的事,涉及醫院資訊化建設、處方藥流轉、患者線上病程管理等等。

泉源堂定位全渠道藥房,主要有三個零售渠道:天貓京東等B2C電商平臺、美團餓了麼O2O平臺、線下門店(含DTP),總計毛利率僅20.8%,低於行業領頭羊。

而國內五大連鎖藥房,2020年毛利率在32.1%-38.5%之間。這是由於泉源堂B2C收入佔比最多,而B2C渠道中,處方藥銷售額佔比74.8%,毛利卻只有5.1%。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泉源堂O2O毛利率為25.2%,比叮噹略低,可能是由於兩家的金主背景差異。叮噹的股東是仁和藥業,主營OTC,靠婦炎潔起家。而泉源堂背後是中國生物製藥,國內最大處方藥和肝藥生產商。O2O處方藥競爭激烈,價格透明,且依賴平臺,常常打折,拉低了泉源堂該渠道的毛利率。

全在虧損,利潤難覆蓋配送履約

藥品新零售主要有三大成本:藥品採購、配送成本和門店費用。

把收入減去三大成本,幾乎所有醫藥電商都是虧的,更不要說算上其它成本了。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泉源堂的採購成本加線下門店成本就已超過收入了,B2C還要給平臺佣金,O2O要付騎手和平臺費用,註定虧錢。

2014年,泉源堂還只是成都一家小連鎖時,就開了天貓旗艦店。

一直到2018年開始擴張線下門店前,天貓、京東店都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仍有超過40%的零售藥品,是透過B2C平臺賣出去的。

泉源堂沒有網際網路醫院資質,依賴電商平臺的線上診療來開處方單。而平臺除了有3%-10%的抽傭外,還要花不少運營推廣費用,蠶食了處方藥本就不高的利潤。

泉源堂線下門店數從2018年的24家激增至2021年的426家,導致履約成本每年都幾乎翻番。

目前有近一半門店開業不足兩年,即使有O2O加持縮減盈虧期,但其擴張步伐並未停下,虧損的情況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泉源堂憑藉與中國生物製藥的關係,拿到多家藥品的區域分銷權,有近一半是獨家代理。分銷收入接近O2O收入,但毛利率達25%,而且可以捆綁銷售SaaS方案(毛利率超81%),緩解了虧損程度。

叮噹號稱O2O快藥平臺,配送卻還是外包給第三方,所以履約成本並不低,佔比高達12.7%,屬行業較高水平。2021年花在騎手和物流上的費用就超過4億。

但叮噹不掙錢,更重要是高企的推廣成本。銷售費用佔比達19.8%,除了店員成本,最大的就是廣告費用,包括品牌推廣、搜尋和付費點選廣告等。

這也反映O2O競爭激烈,雖然叮噹把小玩家都熬死了,但作為垂類電商,與美團等大平臺抗衡還是很吃力,線上獲客成本不低,只是履約成本和銷售費用這兩項就把毛利吃盡了。

圓心本身處方藥的毛利就低,加上門店成本,完全入不敷出。

為了配合處方外流,提供嚴格的核方和配藥服務,圓心單店平均有兩名藥師,從業經驗5年以上,超越行業水平,拉高了成本。2020年毛利率為9.2%,而僅門店人員成本加折舊攤銷就達8.5%,目前收支結構下賺錢幾無可能。

圓心為了做新特藥外流,還花大力氣做不掙錢的供應賦能服務,說白了就是在資訊化上幫醫院免費打雜。

例如為醫院建小程式,實現線上問診、預約、看報告和線上支付等功能。

截至2021年圓心共計為340多家醫院提供了技術服務,能從中收取的專案服務費很微薄,僅佔總收入的0.1%。這些成本都將攤到後續的處方藥銷售上,利潤更加雪上加霜。

三醫聯動後醫保談判常規化,納入帶量集採的藥品會越來越多,其中常見慢病用藥就是集採重點。

例如3月廣東集採的42種慢病藥品平均降幅達55.27%。而圓心有85%銷售來自處方藥,不乏新國談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院外藥品價格不會長期倒掛,圓心主營業務的利潤面臨進一步壓縮。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各家的履約和銷售費率都不低,幾乎擠佔了全部毛利。對比京東健康,除掉這兩費,毛利還有空間。

就算如此,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都還是連年虧損,小玩家扭虧恐怕更遙遙無期。

網際網路醫藥,有“藥”沒有“醫”

叮噹和圓心均有網際網路醫院資質,號稱“醫+藥”模式,即線上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線下智慧藥房。

雖然聽起來高大上,最終本質還是賣藥。兩家的診療業務都是不收費的,“醫”的成分很低。

叮噹提供免費線上診療服務,僅有18名全職醫生和73名兼職醫生,而每年的諮詢量超過4百萬人次。有記者發現,線上開單稽核寬鬆,只作簡單詢問,不需首診處方也能買到處方藥。

圓心的藥房幾乎全是院邊店,有97.5%的營收都來自於醫院處方外流。截至2021 年8月,圓心有251家藥房,其中153家開在醫院300米內。

其網際網路醫院資質的主要用途是,幫醫院做處方流轉,方便醫生線上開單。妙手醫生上圓心的自有醫生不足30人,線上問診服務幾乎不貢獻收入,和電商平臺一樣只是為了複診開方。

和很多醫藥電商一樣,圓心也將業務延伸到支付端,打造所謂的“醫+藥+險”的一站式服務。賣保險的毛利率高,這也是在處方藥利潤微薄下找的一條出路。

主營保險包括新特藥保險、普惠型商保、帶病險及藥品福利保險。圓心成立了圓心惠保平臺,目前與約70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針對國內11種高發腫瘤藥品提供保險直付。

保險業務目前未成氣候,營收佔比低於3%。主要是由於保險支付和“醫”的關係更大,開單方才是影響決策的關鍵人,以“藥”帶“險”相關性弱。

智慧藥房不“智慧”

三家企業都號稱用技術賦能智慧藥房,科技含量究竟有幾成?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叮噹的研發費用不足4%,佔比還在逐年下降。2021年研發費用9千多萬,只比得上2億7的廣告費零頭。

作為一個快藥平臺,配送智慧化是提升效率的關鍵。2019年-2021年,叮噹的合作騎手每單配送成本由9.8元下降到8.6元,看似有一定程度的效率改善。

實情是,疫情後配送訂單量猛增,三年翻了一番。這10%的成本下降,只是因為規模增長,提升了對包外配送的議價能力而已,並不是因為技術優勢。

號稱科技公司的圓心,研發費用佔比更低。從人員成本上看,銷售相關職能的人工佔比七成,而研發團隊人力成本只佔13%左右,科技含量還不如銷售含量。

圓心的400多名軟體工程師,主要是為了服務醫院、藥企和保險公司。例如針對醫院開發的處方共享管理平臺,實現自動化核方和線上流轉。

又如為藥企提供患者隨訪和營銷服務,透過線上實時評估來識別用藥併發症,自動化安排離院患者跟蹤流程等。

總的來說都是常規操作,屬於主營業務所必需的技術成本,對營收和運營效率都尚未起到提升作用。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泉源堂研發費用不到1%,沒有網際網路醫院資質,無法提供線上問診,線上開單依賴電商平臺,談不上“智慧”。研發人員只佔員工總人數的3.7%。

泉源堂擁有多家藥品的區域代理權,截至2021年分銷業務有接近1300家客戶,每客每年只貢獻了18萬收入,說明大部分都是小微連鎖藥房或是單店藥房。

這些客戶也想透過O2O擴大覆蓋區域或是接入電商平臺,但自身運營能力不允許。於是泉源堂就向這些小藥房輸出SaaS服務及線上運營服務。

因為泉源堂開展線上業務較早,積累了一定技術經驗,可以輸出訂單諮詢、資料整合和運營管理等中臺服務。

泉源堂提供SaaS解決方案,收取服務費,線上代運營則收取銷售提成。反而最不像科技公司的,試圖靠技術賺錢。不過,SaaS解決方案在2021年僅貢獻了2.2%的收入,屬於聊勝於無的業務。

按理來說,有了技術賦能,這三家企業的效益應該有所提升。但是其配送和門店費用率都不低,科技沒有起到提升運營效率的作用。

醫保局成立後,醫改已深入到藥品這一深水區。

政策總體利好藥品電商的規模增長,但在零加成的方針下,並不會有多少利潤空間。醫藥電商打著科技新零售的概念,本質上只是增加了線上銷售渠道而已,不能改變賺錢難的現狀。

這仨難兄難弟上市成功後,前景也並不樂觀。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72 字。

轉載請註明: 藥品新零售三小巨頭的苦與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