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的爆火,勢必會引起碰瓷、盜版等事件發生,例如備受網友調侃的粵利粵餅乾、雷碧飲料等盜版食品,其實也是在變相的侵權正版,這種侵權盜版事件很好定義,但如果兩家品牌名字一樣,且都是老字號,那到底誰才是李逵誰是“李鬼”呢?
最近,中藥集團天津同仁堂準備衝刺A股,不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被另外一家同仁堂告上了法庭。8月13日,北京同仁堂發出公告表示,目前已經遞交相關申請,將正在準備上市的天津同仁堂都告上了法庭。
雖然這兩家企業都叫同仁堂,且都是北方家喻戶曉的品牌,但這兩家企業壓根沒有任何關聯,且營收規模也有很大差距。
同仁堂是北方地區人盡皆知的老字號,除了北京的同仁堂外,國內還有多家同仁堂,例如成都同仁堂、天津同仁堂以及南京同仁堂等等,在這麼多同仁堂中,知名度最高營收規模最大的當屬北京同仁堂。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同仁堂有北京國資委全資控股,也就是說這是一家國有企業,北京同仁堂成立於1669年,至今已有340多年時間,並拿到中華老字號品牌,像六味地黃丸、保元丹、安宮地黃丸等都是北京同仁唐生產的招牌中成藥品。
再來看看天津同仁堂,之前公司官網介紹稱品牌起源於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距今已有三百六十餘年曆史,是中國最悠久的中藥企業之一。最近被北京同仁堂起訴之後,公司又公告說,品牌起源於清朝,之前曾以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同仁堂製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
也有人說,天津同仁堂的起源是清末樂家女婿張益堂將自家“張家藥鋪”更名為天津同仁堂,冒用同仁堂名號。實際上在民國時期,北京同仁堂也起訴過天津同仁堂,而且還起訴成功了,天津同仁堂只能改回張家藥鋪。
但是有意思的是,到了1982年張家藥鋪又再次更名為天津同仁堂,而且升格為地方國企,步入21世紀後天津同仁堂改為了股份制公司,目前已經完全轉變為民營企業,如今為張彥森家所控制,而且還被天津市認定為老字號品牌,截至目前天津同仁堂共註冊了120多項商標,有不少商標和同仁堂集團商標相似。
從北京同仁堂釋出的公告來看,北京同仁堂集團才是“同仁堂”真正且合法的繼承者,也就是說天津同仁堂才是那個“李鬼”,並且經過商標對比來看,天津同仁堂的確存在混淆的行為,尤其是“同仁堂”三字已經被天津同仁堂使用長達幾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同仁堂在此次衝刺創業板之前,曾經計劃在滬股上市,不知為何原因終止了這一計劃,這也意味著此次衝刺創業板,天津同仁堂是做好了充足準備的,卻沒想到因為北京同仁堂的一紙訴訟,打亂了所有計劃,這將給天津同仁堂的上市帶來非常大的不確定因素。
這兩家同仁堂之爭,也讓外界看清楚了中華老字號品牌背後的價值,對於消費者來說,中華老字號品牌就是品質的保證,還有人是為情懷買單,消費者對於中華老字號品牌的支援,體現在了這兩家公司的營收上,根據兩家同仁堂2020年財報顯示,天津同仁堂在過去的一年裡實現8.18億元營收,北京同仁堂營業收入更是高達128.26億元。
在這兩家同仁堂即將對簿公堂時,南京的同仁堂卻非常瀟灑,作為早在2006年就拿到中華老字號品牌的企業,南京同仁堂和北京同仁堂一脈相承。
事實上,無論是天津同仁堂,還是現在的臺灣同仁堂、南京同仁堂以及北京同仁堂,都是同仁堂創始人樂顯揚後代創辦的,除了成都同仁堂以外,只不過因為年代久遠,各大同仁堂輾轉到不同人手中,商標的品牌的使用權也就越來越難說清楚了,這個問題交給同仁堂創始人樂顯揚,估計他也很難分清商標究竟歸誰,但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北京同仁堂幾乎毫無疑問是真正的繼承者也是該商標的唯一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