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雷晨
AI江湖,群雄逐鹿。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多家AI獨角獸陸續相繼公佈上市計劃。
不過,隨著今年以來IPO監管稽核趨嚴,先是依圖科技主動撤回上市申請,接著雲知聲終止科創板上市。近日,雲從科技、雲飛勵天接連過會,第四正規化披露招股書,讓市場看到曙光。8月27日晚,又一家AI獨角獸商湯科技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書,開啟赴港上市之旅。
商湯科技是一家行業領先的AI軟體公司,與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在業內被並稱為“AI四小龍”。以2020年的營收計算,商湯科技為亞洲最大的AI軟體供應商及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體供應商。對於上市相關問題,商湯科技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不予置評。
過去三年半的時間內,雖然營收逐年增長,但商湯科技與大多數AI公司一樣,仍未能實現盈利。
財務資料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商湯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53億元、30.27億元及34.46億元;同期扣非淨利潤分別為-2.21億元、-10.37億元、-8.78億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6.5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7.26億元。
與此同時,商湯科技近年來在研發投入上不斷加碼。近三年及一期,研發開支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以及17.72億元,合計研發支出高達69.91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自2020年起,商湯科技的研發投入就已經超出了該公司的同期營收。而商湯科技並非個例,其它幾家AI公司也面臨研發投入“追趕”營收的境況。
譬如,2018年至2020年,雲從科技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分別為30.61%、56.25%和76.59%;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依圖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佔各期營收的146.94%、95.77%、91.69%和100.1%;2017年至2019年,曠視科技的研發投入分別佔同期營收的66.5%、70.94%和82.15%,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收的比例達到104.16%。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認為,人工智慧領域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很多企業依然依賴高投入來實現高成長,但業績依然虧損,規模化盈利還比較遠,在商業模式上並不成熟。因此,透過二級市場進行融資,即是主動謀求競爭優勢,同時也是尋求資金支援的被動選擇。
一邊是研發高投入、尚未實現盈利,一邊是蟄伏已久、等待AI公司上市的投資機構。尋求上市,既能達到融資目的,又能使機構拿到投資回報。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在商湯科技披露招股書前,多家AI公司已搶先開啟上市征程。
7月20日,雲從科技首發過會獲透過,有望成為“科創板AI第一股”;當月,依圖科技主動撤回了科創板上市申請;8月24日,曠視科技回覆了上交所第二輪問詢;8月6日,深圳AI企業雲天勵飛也正式過會;8月13日,AI獨角獸第四正規化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對於行業未來競爭格局,於百程表示,“人工智慧領域經過多年發展,頭部效應逐步成型。行業競爭已經從一級市場融資,擴大到二級市場,透過資本市場的加持,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頭部AI企業盈利難,但行業發展空間廣闊。據瞭解,日前,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釋出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份,全球人工智慧企業超過1萬家。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3031億元,同比增長15.1%。
IDC報告顯示,包括軟體、硬體和服務在內的人工智慧市場,2021年全球收入預計同比增長15%,達到3418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慧市場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
安信證券計算機團隊8月20日文章指出,AI企業扎堆上市的背後,是行業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一方面能夠豐富資本市場對於AI落地場景與商業模式的認知,有利於提升AI行業關注度,另一方面,AI獨角獸上市後的業務構成與財務指標也能夠直觀顯示AI軟體在安防等行業中滲透率不斷提升的重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