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拼多多釋出財報,活躍買家數一舉超過淘系,成為國內使用者規模最大的電商平臺。然而美股股價卻暴跌7%,顯示出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審慎。網際網路下半場,使用者增長
3月17日,拼多多釋出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其中顯示,公司營收利潤繼續大幅增長,虧損明顯收窄,單季度基本達到盈虧平衡。經營資料方面,活躍買家數增速也十分顯著,甚至超過了淘寶天貓。
但就是在當天,拼多多股價出現了久違的大跌,其盤中最大跌幅一度達12.44%,總市值一度跌沒了1600億人民幣,而最終股價收跌於149.46元,跌幅達到7.10%。
來源Choice資料
為何使用者數超越“淘系”的拼多多,仍不被市場看好?原因或許是客單價不升反降,且仍未戒除“補貼之毒”的舊患,以及新業務“多多買菜”帶來的沉重負擔。在拼多多轉型之戰的關鍵節點,創始人黃錚的離開,又是否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日活超淘寶,或存泡沫?
3月17日,拼多多釋出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
一是營收規模繼續高速增長。拼多多四季度營收增長146%至265.477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92.87億元,全年營收增長97%至594.919億元,高於分析師此前預測的518.81億元。
二是虧損有所收窄。非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拼多多四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1.845億元,虧損同比收窄3.75億元;全年歸屬淨虧損為29.65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的42.658億元的淨虧損相比,也顯示出大幅收窄。
更為亮眼的則是使用者活躍度的快速增長。資料顯示,拼多多四季度APP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數達7.199億,單季新增7650萬。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新增年活躍買家超2億,達到7.884億,同比增長35%,高於同期阿里巴巴的年活躍買家數7.79億。這意味著,拼多多已超越淘系,成為中國使用者規模最大的“國民電商平臺”。
不過從股價表現看,市場似乎對此成績並不買帳。
拼多多的老生常談的兩個問題在其新一階段的年報中仍然沒有解決:一是使用者雖多,“質量”不高,客單價難以提升;二是使用者黏性不足,極度依賴補貼。而由於近期發力“多多買菜”,客單價不增反減,同時新增的訂單量卻沒有支撐起足夠的購買頻次,上述問題更為凸顯。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利潤微薄的拼多多,此前在二級市場的投資邏輯靠的是“令人看不懂的極速增長”。於是,市場明會對虧損等“業績指標”容忍度很大,而對GMV增速等“業務指標”要求很高。若拼多多不再講“野蠻增長”的故事,市場或許就不會買賬。
從市場最關心的GMV上看,增速不達預期。財報顯示,拼多多去年全年成交額GMV為16676億元,同比增長66%,6倍於行業平均10.9%的增速。不過單看四季度GMV僅同比增長57%,遠遠低於市場70%-80%的增速預期。
問題或許在於使用者增多了,客單價卻不增反減。在發力“多多買菜”後,低客單價商品比例提升,高客單價訂單增量不足,導致整體客單價被稀釋,於是出現明顯下滑。資料顯示,四季度末,拼多多單使用者年均消費金額只有23%,明顯低於此前接近30%的增速。
多多買菜,有多“重資產”?
2020年,拼多多正式推出“多多買菜”創新業務,目前已佈局超過300個城市。公司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多多買菜的商業模式不是社群團購,其擁有7.8億年度活躍買家使用者,可以不依賴於社群團購中的團長角色去吸引使用者,使用者可以直接在拼多多App上下單,因此,拼多多將多多買菜視作電商業務的延伸。
拼多多極力避免站上“社群團購”的標籤,或許是因為社群團購往往會與“燒錢”、“重資產”等關鍵詞畫上等號,從當期財報資料來看,也確實印證了這一點。
多多買菜業務相關員工在接受採訪時無奈表示:由於使用者習慣遷移很慢,一旦減少補貼,單量馬上就下滑,使用者又會回到菜市場和商超。尤其是在新業務拓展階段,不僅要靠大量補貼獲客,還需要依賴補貼去留住人。
另一方面,由於拼多多發力新業務,產生了大量運輸和儲藏費用投入,使得公司四季度的營業成本激增四五倍,“重資產”模式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財報顯示,四季度拼多多直接營收成本115.26億元,佔總收入的43.42%,相較上季度的30多億元,環比暴增466%,其致公司當季經營虧損20億元,差於市場預期的虧損僅16億元;當季毛利率為56.58%。較去年同期的81.12%,下跌了24.54個百分點。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前置性投入造成的利潤影響或許只是暫時的。無論是為了高品質商品破局做自營,還是建設倉儲物流配套設定做社群團購,長遠來看是必要的,有助於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或是為了“開源節流”,拼多多開始在營銷等成本上有所剋制,相關費用增速明顯收窄。財報顯示,拼多多四季度銷售費用率為55%,創下了最低記錄,與GMV57%的增長基本持平。從全年來看,拼多多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同比增長49.98%至427.02億元,較往期增速明顯降低。
分析觀點認為,拼多多股價此次大跌,主要是因為前期上漲透支了市場對四季報的期待,而在備受關注的業務指標——GMV上不如預期,於是引發短期賭業績的資金調整。
事實上,拼多多在業績指標上表現不賴,利潤端表現穩定,營銷與研發費用也一改往日風格,明顯有所收窄,整體經營韌性似乎有所提升。
黃錚離場後,未來怎麼走?
同時釋出的還有一個更為重磅的訊息,拼多多創始人兼董事長黃錚即將離開。黃崢在2021年度致股東信中宣佈,董事會已批准其辭任董事長,由聯合創始人、現任CEO陳磊接棒。
據悉,陳磊清華畢業,也是黃崢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校友,兩人已共事十三年。2007年,黃崢離開Google中國創立歐酷網,陳磊即擔任該公司的研發架構工程師,此後一路作為技術負責人跟隨黃錚創業,未曾離開。在擔任拼多多CTO時,其主導建設了拼多多的分散式人工智慧體系,功績累累。
黃崢表示,辭任董事長後,個人名下股票將繼續鎖定3年不出售。自己是著眼於拼多多未來的長遠發展,將結合個人興趣,去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去摸一摸10年後路上的石頭”。
此前,黃崢在在拼多多中的持股比例29.4%,擁有80.7%的投票權。而離職後,黃錚1:10的超級投票權失效,個人名下股份的投票權將委託拼多多董事會以投票的方式來進行決策。
據悉,目前拼多多董事會成員中陳磊代表拼多多、林海峰代表騰訊,沈南鵬代表紅杉資本,陸奇、GeorgeYongBoonYeo和AnthonyKamPingLeung為獨立董事。而沒有黃錚的“超級投票權”坐鎮,今後會交給哪一方行使權力,就意味著拼多多的實際控制權的歸屬。面對這樣的董事會,誰也不知道拼多多將由誰控制。
新愁舊患交疊之際,在公司幾乎擁有“絕對話語權”的黃崢抽身離去,是否會給拼多多的未來增添不確定性,多位市場人士表示了一定擔憂。
關於這點,有拼多多員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五年多時間,黃崢與眾多“螺絲釘”共同打造出了一臺高效運轉的機器,上令下行、嚴絲合縫、公司利益至上。核心高管團隊一直穩定在兩隻手數的過來的數量,幾乎從來沒有變化。“沒有了黃崢的拼多多,依然會穩定執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