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銀保監會領導和行業專家現場支招

防範化解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恆主題。面臨當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金融業如何應對潛在風險和挑戰?

10月22日,在2020金融街年會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與國務院參事王兆星、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歐陽衛民、中國銀行行長王江、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副總經理李可東、北大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等行業內多位專家就此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怎麼看待風險?前所未有,辯證看待

瑞銀集團首席合規和治理官Markus Ronner表示,當前我們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大,我們面臨的挑戰可能前所未有,至少我這一代人沒見過。

國務院參事王兆星表示,金融風險形成原因不同,從內部看,主要是微觀主體治理、風控失效帶來的風險;從外部看,主要是整個金融週期變化所帶來的經濟巨大波動,以及類似疫情、氣象地質災害、貿易制裁、區域性政治動亂等非金融因素帶來的影響。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歐陽衛民認為,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風險。有些風險源於不可抗力,有些源於市場的變化,還有一些風險跟利益輸送和管理水平有關。我們對風險要研究透、分析準,對症下藥,冷靜應對。

面臨哪些風險?信用風險未來兩三年需高度關注

中國銀行行長王江認為,當前外部衝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際經貿關係在深度調整,包括國際經貿規則,全球的價值鏈、產業鏈在進行重塑和調整;二是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的溢位效應風險在加大,金融市場動盪不斷加劇;三是在疫情反覆下,全球經濟的復甦前景不容樂觀,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不斷加大。

具體從金融業來看,北大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表示,當前金融業可以用高增長和高佔比的“雙高”格局來概括,而該格局與經濟的總體發展,尤其是實體經濟的增長產生了一些背離。但是金融高增長和高佔比的經濟基礎沒有那麼牢固。

從保險業來看,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副總經理李可東認為,新形勢下保險業的風險需要關注兩個方面:從負債端來看,一是部分保險機構,尤其是中小保險機構在業務增速放緩下很容易出現經營困難和產生風險;二是要關注部分機構飢不擇食,承保質量差、風險高的業務帶來自身的風險。

從資產端看,一是收益率下降的風險;二是信用風險。隨著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社會整體信用風險水平會上升,容易造成保險資產投資的不良率上升。他強調,信用風險可能是未來兩三年需要高度關注的一個風險。

如何防範和應對風險?一定要靠中國民營經濟的力量

王兆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和金融的恢復程序造成了突然的、巨大的破壞和衝擊,甚至會造成整個經濟的萎縮,進而引起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和2008年金融危機相比,這是一個不同的來源,不同的傳導機制,所以應該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他還表示,打造和提升中國金融體系的核心競爭力,才有抗風險的能力。從宏觀來講,要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的管理體系、貨幣政策體系,掌握更具有逆週期調節、防止金融泡沫這種經濟巨大波動的能力。

歐陽衛民認為,化解金融風險,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誰造成了風險,而不是在細枝末節上斤斤計較。他強調,化解金融風險不僅僅是金融系統的事,也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靠整個社會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配合和政府的支援。

董志勇強調,對於中國來說,化解風險一定要依靠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因為無民不富,無民不穩,無民不活,無民不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們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已經取得重大成效,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對此強調了五個方面:一是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二是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三是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四是金融違法犯罪受到嚴重打擊;五是威脅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胡萌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項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69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風險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銀保監會領導和行業專家現場支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