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國家競爭:新興七國比較研究》是溫鐵軍繼《去依附》之後的又一部重磅作品。
當前金融資本主義在以美國為首的核心國家頻繁爆發危機,並以成本轉嫁的方式,將危機傳導至發展中國家,致使全球經濟下行,社會動盪。溫鐵軍說:“金融全球化的發展來到了歷史性的十字路口,這於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考驗,對於這個歷史的演變過程,如果我們連了解都做不到,又何談從容應對呢?”淡淡幾句話的背後,透露的是一位古稀老人內心深處的緊迫感。
當代資本主義全球化競爭的參與者不是個體,而是國家。不同國家在參與全球化競爭中客觀地分處三類地位——核心、半核心半邊緣、邊緣,從而形成了從“核心“到”半邊緣“到”邊緣”的依附結構。《全球化與國家競爭:新興七國比較研究》透過分析七個國家各自的困難,可以粗略地反映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困境。接下來的數十年,全球格局必將在核心國與新興國家的博弈中被重塑。
進入21世紀以來的這20年,世界局勢快速變化,其規模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前所未見的。伴隨著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全球化似乎已經成為世界得以良好運轉的金規玉律,發展中國家更是藉助參與了全球產業的分工協作而迎來經濟的高速增長。然而,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究竟是機遇還是陷阱?為什麼世界格局無論怎麼變化,發達國家都強者恆強,而欠發達國家卻往往災難深重?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是依據什麼樣的邏輯在運轉著?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溫鐵軍帶領研究團隊歷經10年時間,透過到中外實地進行調查研究,並持續進行觀察和分析,完成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新興國家的比較研究。書中選取的七個國家包括:中國、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委內瑞拉和南非。七個國家七個故事,雖然他們各自的發展路徑、發展模式以及當前的處境各不相同,但將他們放在一起觀察,卻可以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對於瞭解世界格局的本來面目、理解一般發展中國家的歷史命運,以及如何走出發展困境,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參考意義。
溫鐵軍認為,全球化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所主導並不斷推動的,表面上看,所有參與其中的國家都可以共同發展,利益均沾,但事實上,不同國家在全球化的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各不相同,盈虧自然也有所不同:首先,以美國為首的佔據金融資本主導地位的核心國始終都是最大的贏家,不僅可以不支付成本,還可以佔有最大的收益;其次,從屬於核心國的制度體系、能夠以戰略伙伴名義“搭便車”的半核心國家,在與核心國利益一致時,可以分享核心國的部分收益;最後,那些以資源經濟和實體經濟參與到全球化之中的國家,處於全球化體系的邊緣,由於不得不承載核心國轉嫁過來的制度成本和和經濟成本,而經常處於被“洗劫”的狀態卻不自知。在這7個國家之中,中國和土耳其的情況最為相似,兩個國家都完成了現代化建設,目前正處於產業資本階段。但近兩年來,中美兩國紛爭不斷,貿易戰、科技戰不斷上演,土耳其本國貨幣也遭遇到跨國金融資本的暴擊,匯價一路狂瀉,使得外資有機會抄底土耳其本國資源。所有這些,無不揭示了西方金融資本唯利是圖的本質,以及核心國家透過政治和經濟成本的雙重轉嫁而不斷鞏固其核心國地位、攫取全球經濟成果的戰略目的。
對於溫鐵軍以往的作品和觀點,很多讀者讀後往往有“撥雲見日”“相見恨晚”的感覺。此次新作中對於全球化這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概念,溫鐵軍同樣帶來了不同於傳統教科書的“另類”解讀。
《全球化與國家競爭:新興七國比較研究》溫鐵軍 著東方出版社
本書看點:1、中國:產能過剩下發展模式的轉型與金融化的矛盾2、土耳其:地緣格局重構中的“土耳其症候”3、印度崛起之路:從超前金融化轉向發展製造產業4、印度尼西亞:在新地緣格局下的區域性海洋大國5、巴西:替國際資本打工的債務國6、內瑞拉:資源主權國的困局 7、新興國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擺脫發展陷阱
溫鐵軍,1951年5月生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民政部、國家林業草原局、國家糧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級政策專家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先後承擔多個國家級重大、重點課題,擔任國家、多個省部級重點專案首席專家。
欄目主編:顧學文 文字編輯:顧學文
來源:作者: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