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生長!醫療裝置不畏“寒氣”三年CAGR16.46%開啟黃金時代
近年來,生物醫藥行業迎來了一波“寒冬”,醫藥行業的上市公司股價持續走低,已處於低估值區間。
而在整體環境不容樂觀的背景下,A股33家醫療裝置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9.80億元,同比增長10.54%,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16.46%,高於生物醫藥行業總體增長水平。
龐大的市場規模為醫療裝置行業發展提供了優渥的土壤,而在醫療新基建以及國產替代的發展趨勢下,國內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推動產業發展。醫療裝置發展已步入“黃金時代”,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千億賽道提供高發展天花板 未來或保持14%年均增速
醫療裝置市場規模龐大,據德邦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全球醫療裝置市場規模達到2245億美元,2015-2019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6%,預計2024年將達到2926億美元,複合增速5%左右。 ‘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東軟醫療招股說明書,德邦研究所
國內市場,2019年中國醫療裝置市場規模達到2336億元,2015-2019年均複合增長率17%,預計未來幾年仍將保持14%左右的年均增速,2024年將達到4458億元。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東軟醫療招股說明書,德邦研究所
在全球老齡化及中國老齡化背景下,疾病高發,醫療需求釋放,醫療裝置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容。同時,在醫療新基建以及國產替代的發展趨勢下,我國醫療裝置行業或將迎來更為有利的增長環境。
近三年業績穩重有升 營收三年複合增長率16.36%
業績方面,A股33家醫療裝置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59.8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15.94億元增長10.54%,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16.46%,高於生物醫藥行業總體營收三年複合增長率。
實現歸母淨利潤98.1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6.43億元增長1.79%,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依然實現歸母淨利潤的小幅上升,近三年複合增長率達11.39%。
資料來源:choice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Omicron變異毒株傳染性較強影響,我國多地疫情反覆,加上國內疫情防控政策趨嚴,對醫療裝置板塊部分公司造成衝擊業績承壓,家用醫療器械、康復醫療器械、院端治療裝置受疫情影響業績表現較為嚴重。具體原因包括疫情導致裝置裝機受限回款週期延長、停工停產干擾裝置生產、院方採購頻率及數量下降等。
資料來源:choice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但從近十年的行業發展史來看,近五年我國醫療裝置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行業發展整體形勢依然向好。從行業邏輯看,技術壁壘高、行業增速快、尤其是進口替代空間大的醫療裝置領域更能孵化優質成長標的。
從估值角度來看,二級行業醫療器械板塊 PE 估值由近一年最高42.23X 回落至 23.14X,已處近十年底部位臵。三級行業醫療裝置行業 PE 為36.3X,近一年 PE 最大值為 52.9X,目前估值已較為合理。
資料來源:wind、湘財證券研究所
利好政策持續出臺 聚焦國產替代+醫療新基建
政策方面,《“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公立醫院建設,各地政府在財政上給予充分支援。目前全國已有大批醫院新建、擴建工程啟動。
衛健委近日更是釋出通知,擬使用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裝置,並擬於近期釋出配套政策,進一步明確使用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裝置在醫院端落地實施的政策。截止10月11日已公開資料,各省市已落地貼息金額約191.55億元。
同時,2022年國內公共醫療預算、公立醫院預算事業收入、醫療專項債、國內醫療衛生專案數量和投資總額等指標顯著提升。本次中央財政貼息貸款再次體現了國家對醫療新基建的重視,醫療新基建投入有望在整個“十四五”期間維持高位水平,行業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國產替代方面,《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提出重點發展影像裝置、醫用機器人等高效能診療裝置,其中在縣級醫院中國產的中高階醫療器械份額要在2020年達到50%,2025年達到70%,2025年國產核心部件國內市佔率達到80%,大幅提高高階醫療裝置國產化率已成為“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之一。
政策落地情況同樣喜人,各地方政府進口替代政策實質性執行落地。2021年,多省份陸續釋出藥品醫療器械採購負面清單,建議在沒有醫學或者技術上的差異情況下,政府採購專案原則上須採購國產產品,不得指定採購進口產品。
資料來源:各發文部門官網、德邦研究所、儀器裝置網、健康界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