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嚴峻的供應鏈難題得到緩解,亞洲地區11月製造業產出有所增長,但不斷上升的投入成本和突如其來的Omicron變異病毒,給亞洲地區的復甦蒙上陰影。
新發現的Omicron變異病毒正成為該地區發展決策者的又一大擔憂因素,他們已經在努力應對各種挑戰,既要引導本國經濟走出低迷困境,同時還得在大宗商品成本上升和零部件短缺的情況下努力遏制通脹。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亞洲地區製造業的情況似乎正在好轉,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的製造業活動正在擴張。
1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1%,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上,製造業重回擴張區間。
日本PMI從10月份的53.2上升到11月份的54.5,這是近四年來擴張速度最快的一次。
韓國PMI從10月的50.2微升至50.9,連續14個月保持在50榮枯線以上。但韓國經濟產出連續第二個月下降,主要因為在供應鏈持續中斷的情況下,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難以完全恢復強增長。
Capital Economics新興市場及亞洲地區經濟學家Alex Holmes表示:“總體而言,隨著新的出口訂單大量湧入之前因新冠疫情而導致出口受阻的國家,以及供應鏈問題不會長久持續,亞洲地區各行業仍有很大的反彈空間。”
在需求強勁回暖的帶來提振之下,印度11月製造業活躍度以10個月來最快的速度增長。越南製造業PMI從10月的52.1微升至11月的52.2,而菲律賓PMI從51.0上升至51.7。
中國臺灣製造業在11月繼續保持活躍,但PMI出現小幅下降,該指數從10月的55.2降至54.9。印尼的情況相對嚴峻,PMI從10月的57.2降至53.9。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的統計資料可能沒有反映出Omicron變異病毒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這一因素可能會給暫時得到緩解的供應鏈難題帶來進一步的壓力,若Omicron傳播加劇,多數國家會實施新的封鎖措施來控制新冠疫情,這無疑給亞洲地區經濟復甦畫上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