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中國證券報》29日刊發文章《數字化程度提高 銀行網點“更新”加速》。文章稱,今年以來,國內商業銀行網點的“更新”步伐穩步向前。銀保監會許可證資訊查詢系統顯示,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機構共有2190家網點終止營業。另外,今年以來全國共有2390家商業銀行網點設立(以發證日期計算)。一退一進之間,銀行網點在區域選址、數字化經營方面呈現出多方面特點。
(小標題)銀行網點進退有序
從服務網點的數量變化來看,今年商業銀行網點整體呈現出進退有序的特點,且不同銀行間存在一定分化。
根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資訊平臺的機構退出列表資料,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共有2190家網點終止營業。其中,國有大型銀行撤銷的網點數達908家,股份制銀行減少網點298家,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其他型別商業銀行減少網點984家。
在新增網點方面,今年以來共有2390家商業銀行網點設立。其中,國有大型銀行增加網點數量達到440家,股份制銀行增加網點680家,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等其他型別商業銀行增加網點1270家。
對於這種變化,業內人士分析,國有銀行過去網點鋪設多,如今隨著金融業務線上化、網點輕型化趨勢來臨,國有大行對網點選址考量更精細化,推進低效、密集網點撤併或遷移。股份行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而對於網點數量較少、業務範圍受限的城商行和農商行來說,實體網點對於其業務拓展仍然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因此深入基層鋪設渠道成為其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小標題)擁抱數字化轉型
(圖片說明)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在商業銀行網點加速“更新”的趨勢中,除了選址的變化外,數字化轉型速度也在加快。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越來越多銀行分支網點啟動了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引入客服機器人、智慧終端裝置來提升服務效率。
工商銀行在半年報中提出,該行已經在業內率先構建並推出“雲工行”非接觸服務品牌,推動手機銀行、物理網點、遠端客服之間的功能聯通和服務協同。依託金融生態雲建立覆蓋20餘個行業、2000餘種金融服務的標準化、靈活化“行業+金融”開放輸出能力。
郵儲銀行稱,在傳統網點優勢的基礎上,持續向“產品數字化、平臺開放化、場景線上化”轉型發展。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近年銀行網點更新速度加快成為大趨勢,除了數字化轉型的需要,銀行服務需求端快速線上化以及部分實體網點成本太高也是重要原因。
(小標題)物理網點仍有不可替代性
近年來,隨著投資理財、轉賬支付等金融業務線上化的發展,使用者更願意選擇線上線下結合的消費方式,偏好個性化、場景體驗式金融服務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推動“非接觸式”金融服務需求增長,銀行紛紛加快線上金融產品創新及業務數字化轉型,驅動銀行重新定位物理網點佈局。
“儘管數字化轉型快速推進,但物理網點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表示,線下物理網點對於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品牌形象、實現線上線下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
柏文喜認為,在銀行網點持續變革的背景下,還應關注特殊群體的服務體驗。例如,老年人群體對於銀行櫃檯的需求仍然存在,沒有櫃檯對他們來說極不方便,銀行應該在維持一定的實體網點規模的同時,提升線上服務相關方面的場景化、智慧化建設水平,滿足老年人客戶的各類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