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董希淼:貨幣政策基本穩定有助引導預期

由 廉擁軍 釋出於 財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

  在內外部挑戰仍然較大、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的情況下,我國貨幣政策應保持基本穩定,這有助於引導市場預期,更好地應對各種衝擊、鞏固經濟恢復態勢。

  應該看到,我國經濟恢復的態勢並不穩固,投資增速不及預期,雖然總體上經濟增長較好,2021年預期增速將顯著提高,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經濟恢復存在結構性矛盾,中小微企業仍存在一些困難;二是較快的同比增速與2020年基數較低有關,不能忽視低基數效應。如果貨幣政策貿然轉向,支援中小微企業的措施快速退出,將可能影響企業的信心和預期,對經濟恢復帶來傷害,不利於全年經濟增長6%以上目標的實現。考慮到經濟執行實際情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需要再幫一把。因此,在貨幣政策上,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援普惠金融力度,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這些政策措施無疑是及時和必要的,有助於鞏固之前的恢復成果。

  貨幣政策作為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目標是穩定幣值和物價,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由於高槓杆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貨幣政策應考慮宏觀槓桿率,這並沒有錯。同時,對宏觀槓桿率應該有全面的認識,槓桿率並非越低越好。在疫情衝擊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境下,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有助於穩企業、穩就業,進而有助於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因此,《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就外部形勢而言,雖然美國實施了新一輪經濟強刺激政策,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開啟加息程序,但我國貨幣政策仍應保持定力,不應“聞美起舞”。一方面,應密切觀察,做好政策儲備,嚴防輸入性金融風險;另一方面,應堅持“以我為主”,努力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既要更加靈活適度,也不能搞“大水漫灌”。還要認識到,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藥”,一些深層次問題還需要透過深化改革來逐步解決。對當下一些政策措施的調整應有正確認識,不必風聲鶴唳、過度解讀。比如,實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根本目的是為了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收緊貨幣政策。

  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給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3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連續11個月未作調整,也表明了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基本穩定。未來一段時間,在總量上,貨幣政策將突出“正常”,在支援經濟增長與防範風險之間尋求平衡,利率水平適中,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在結構上,將突出“精準”,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的支援。展望未來,我國貨幣金融政策既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又要相機抉擇、精準適度,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中心,更好地助力“十四五”規劃良好開局,更好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