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隨著市場環境的持續惡化,自主品牌內部的淘汰強度顯然要更大,很多自主品牌因為自身或者外界的原因,無法繼續生存、發展下去,只能被市場迅速淘汰或者迅速邊緣化,很多二三線自主品牌已經徹底喪失了市場競爭力,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也是一再萎縮。9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僅為34.9%,相比去年9月份,依然呈現銷量下滑的態勢。
不過我們也看到另一個現象,那就是隨著更多二三線自主品牌的持續退場,市場份額和銷量不斷向一線自主品牌聚攏。9月份,長安自主系銷量超越了15萬輛,吉利汽車9月銷量為12.6萬輛,長城汽車9月銷量為11.78萬輛,三大一線品牌的銷量都呈現出了較大幅度地增長,在這樣一個相對比較“亂”的市場狀態下,三大一線自主品牌的表現著實搶眼。當然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尤其是隨著那些本身沒有核心技術、品質低劣的車企被淘汰,市場重新迴歸優勢品牌。
不過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儘管自主一線三大品牌銷量持續增長,可謂是逆勢上揚!但是在“喜大普奔”的持續增長,絕對資料越來越亮眼的銷量背後,卻是三大品牌在單車利潤方面的持續下滑,也就是說,儘管三大品牌的銷量越來越好,但是均攤到每一臺車上的利潤卻越來越少了。
之前相關廠商相繼釋出了上半年的淨利潤資料,吉利、長城、長安的半年歸功利潤也得到了披露,我們也有機會以相對簡單、粗暴的方式計算上半年三大一線自主品牌的單車利潤。首先是吉利汽車,吉利汽車上半年淨利潤為22.97億元,相比去年同比下滑43%,而吉利汽車上半年的總銷量為53萬輛,按照淨利潤除以銷量資料的簡單演算法得出的單車利潤來看,吉利汽車上半年的單車利潤為4334元/輛,相比於2017年吉利汽車8500元的單車利潤,時隔三年,幾乎下滑了一半!
長城汽車官方給出的上半年銷量為39.5萬輛,而長城汽車對外披露的上半年淨利潤為11.53億元,同比下滑25.68%,按照之前的方式進行計算,上半年長城汽車的單車利潤為2919元/輛,而長城汽車在2017年的單車利潤為4700元/輛,而2016年的時候,長城汽車的單車利潤超過了1萬元,可見長城汽車的單車利潤下滑還是非常明顯的。
由於長安汽車旗下有合資品牌存在,所以和自主品牌拉平進行單車利潤計算,顯然也是不合適的,因此我們在這裡就不對長安汽車的單車利潤進行計算了。不過由於去年長安汽車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虧損,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的利潤為26.02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22.4億元的虧損額度,今年的單車利潤肯定要比去年高上不少,但是相比於巔峰時期,今年的長安自主系,在單車利潤方面也難言樂觀。
那麼為什麼三大一線自主品牌的銷量持續提升,但是單車利潤卻在持續下滑?事實上這是整個汽車市場發展的必然,前面我們也說了,隨著市場競爭越激烈,單程利潤自然會被持續攤薄。但是對於一線自主品牌們來說,還有其他原因,主要的原因還是價格上不去,自主一線品牌現在的產品口碑、配置、可靠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人也願意選擇它們的產品。但是對於廠商來說,卻依然不敢在價格上進行大幅度提升,因為它們也明白,就算是一線自主品牌的銷量現在比較好,但是核心優勢還是價格,所以一旦價格上漲幅度比較大,那麼銷量必然下滑。但是消費者對於自主品牌的要求卻在持續提升,比如配置要越來越高,動力要更強,所以一線自主品牌在產品層面,一直都會成本降不下去,價格上不去,成本下不來,所以單車利潤就只能持續下滑,再加上在營銷、渠道方面的成本更多,導致的結果就是單車利潤大幅度下滑了。
因此其實對於自主一線品牌來說,銷量持續上漲的背後,是不斷下滑的單車利潤,受制於成本和價格,一線自主品牌其實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尤其是在合資品牌的降價包夾之下,自主一線品牌的整體狀況依然難言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