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業迎來上市潮,曠視科技港股上市流產後將登陸科創板

首批人工智慧企業正迎來IPO上市潮。在人工智慧逐漸去泡沫化,面臨商業落地挑戰時,AI能否成功上市備受關注。繼依圖科技終止IPO、雲從科技成功過會後,曠視科技也於9月過會,估值最高的商湯科技也已釋出招股書。

曠視科技的IPO之路一波多折,在2019年8月提交港股上市申請,但並未有實質進展,2019年10月份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9月30日,曠視科技在上交所網站更新了招股書。

毛利率低、虧損嚴重是“AI四小龍”的共性。雖然,AI演算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演算法,但曠視科技在內的不少AI企業硬體收入佔比更高,毛利率較低。

商業化挑戰

曠視科技是一家聚焦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慧公司,面向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場景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實現人工智慧的商業化落地。

曠視科技稱,其AIoT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是將AI、軟體和硬體結合的軟硬一體化產品體系,包括以Brain++為核心的AI演算法體系,由AIoT作業系統和行業應用構成的軟體,以及由感測器模組、感測器終端與邊緣裝置、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組成的硬體。

根據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計劃募集資金60.18億元,主要用於基礎研發中心建設、AI 視覺物聯網解決方案及產品開發與升級專案、智慧機器人研發與升級建設、感測器研究與設計專案、補充流動資金。

AI企業迎來上市潮,曠視科技港股上市流產後將登陸科創板

而與這60億募資相比,曠視科技的營收規模仍然較小。

招股書顯示,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1-6月,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5億元、12.6億元、13.9億元及6.7億元。

與其他已披露的AI公司一樣,該公司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報告期內,曠視科技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分別28億元、66.4億元、33.3億元及18.6億元;扣非後淨虧損分別為5.65億元、12.49億元、15.47億元及9.39億元。

截至2021年6月末,曠視科技累計未彌補虧損為165.96億元。曠視科技稱,主要原因是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的賬面虧損,以及公司正處於發展期,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究創新及市場開拓。

曠視科技三位聯合創始人均畢業於清華“姚班”,並獲得過多項世界冠軍。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是全球少數擁有自主研發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並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頂級賽事中累計贏得42項世界冠軍或最高榮譽。

一方面,目前主流的AI企業技術領先;另一方面,商業化是每個AI企業繞不過的坎。AI行業屬於前沿科技領域,具有新解決方案不斷推出、新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技術迭代速度較快、研發專案的程序及結果的不確定性較高等特點。

與此同時,物聯網領域碎片化嚴重,如何將一個個專案從“樣板房”變成“商品房”,實現規模化發展仍然存在不少挑戰。

對於企業而言,運用新技術、數字化轉型的最主要目標是降本增效。“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人工”被人詬病,但也是AI現階段無法擺脫的困境。例如,資料標註往往需要依賴大量人工,科技巨頭和AI演算法公司會選擇外包。與此同時,在程式碼測試方面,也往往透過外包完成,而不是選擇自動化。

此外,視覺賽道正在面臨著高度同質化的競爭。同時,原本處於下游產業鏈的客戶紛紛以自研模式進入視覺賽道。

安防行業是計算機視覺最早落地的場景,利用安防影像智慧分析協助城市治理等領域的智慧化轉型,是各大廠商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也是曠視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硬體收入佔比高,毛利率低

AI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在AI演算法和軟體上,但國內並未養成為演算法和軟體付費的習慣。儘管這一趨勢正在改善,但仍廣泛存在。

而不少AI企業並不甘心做被整合的演算法企業,而是希望掌握主導權,做大平臺、做總整合商,但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張,實際的核心競爭力並未增強。

雖然是演算法公司,但是曠視科技的硬體收入佔比越來越高。從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硬體收入佔比從34.02%增加到73.25%,軟體收入從53.98%降低到17.36%,導致其毛利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AI企業迎來上市潮,曠視科技港股上市流產後將登陸科創板

在與同行業的公司比較時,曠視科技表示,虹軟科技的毛利率總體處於較高水平,主要原因系虹軟科技以成本較低的軟體類業務為主。

從三大業務板塊看,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中,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收入佔比最高,消費物聯網解決方案次之,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最低。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主要為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築管理,毛利率根據具體專案而有所不同。

曠視科技表示,2018年,公司憑藉AI技術提升,純軟體收入及服務收入大幅增長,毛利率較高;2019年以來,隨著行業經驗不斷積累、專案設計與交付能力不斷提升,公司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需求、打磨公司地作業系統產品和自研智慧硬體產品,推進軟硬一體的戰略方針,承接全棧式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專案中的硬體收入及對應的硬體成本佔比提升,導致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1年上半年,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收入佔比達72.06%,其中硬體收入佔比為52.78%。從成本看,由於硬體增長快速,使得其成本增幅較其收入增長速度更快,從而導致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本佔比總體增長,從2018年度到2021年上半年分別為72.18%、85.25%、72.68%及86.88%。

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曠視科技的硬體產品規模較小,遠未達到規模經濟;而傳統硬體廠商海康、大華此前採購商湯等公司演算法,目前也加速自研演算法。他認為,這些硬體產品的演算法門檻並不高。

中科智雲科技有限公司CEO兼首席科學家魏宏峰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真正解決AI落地應用的不是演算法和演算法精度本身,而是演算法工程化的能力。在物聯網時代,碎片化需求或小樣本環境也很難透過通用模型快速大量複製。

要將演算法工程化需要大量的行業知識,這正是AI公司缺少的。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每進入一個新的商業領域,公司需要補充行業知識和經驗,積累行業客戶和渠道資源。

近年來,公司在深耕消費物聯網基礎上,先後進入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領域。公司在行業專有技術、客戶痛點的理解上,在客戶渠道、行業資源的積累上,相比在該等行業中耕耘了多年的傳統行業龍頭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演算法要落地,一定要面臨銷售,會有各種業務渠道的問題。只要華為、海康威視這些公司把持住了銷售渠道,演算法公司很難競爭。”有AI廠商員工告訴第一財經,AI演算法公司最終的選擇可能還是迴歸到以演算法為主。

責編: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來源:第一財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97 字。

轉載請註明: AI企業迎來上市潮,曠視科技港股上市流產後將登陸科創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