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美國發布通脹資料,遠超市場預期,通脹見頂論再度破滅,直接給了美股一記暴錘,標普500指數大跌4.32%,創下近27個月最大單日跌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暴跌5.16%。
受此影響,今日亞太股市開盤普遍大幅下跌,盤中大幅走低。A股市場則表現相對抗跌,開盤時雖僅有100家上市企業飄紅,但收盤超1000只個股翻紅。
加息疊加衰退風險,“超級商品牛市”暫時熄火。然而鋰礦卻反其道而行,時隔5個月,碳酸鋰價格再破50萬元/噸。
1 通脹見頂論破滅
昨日美股大跌,股市、債市、匯市、虛擬貨幣和貴金屬五大市場全線大跳水。
此前我們多次強調,本輪美國通脹粘性較強,因為同時受到兩個“螺旋”的支撐,一是勞動力短缺、勞動生產率增速下降帶來的“工資—通脹”螺旋,二是美國產業集中度提升、企業定價權提高帶來的“利潤—通脹”螺旋。
兩個螺旋作用下,美國通脹持續性得以增強,美聯儲要想控制住通脹,需要打破這兩個正反饋,而這需要採取比以往力度更大、持續時間更久的貨幣緊縮。
這種通脹必須要以美國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來解決。也就是說當前美國就業資料越差、經濟資料越差,才能阻止美聯儲加息,美國越早進入衰退,美聯儲才會有停止加息到降息的可能,全球股市才有可能轉危為機。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資料和資訊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放眼全球,當前主要有三重危機,美國的通脹危機、歐洲的能源危機和亞洲的匯率危機。對於當前現狀,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經濟環比回升在下半年“肯定”會出現,但是回升的幅度較為有限。因此基於經濟的現狀,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應持略為謹慎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偏股型公募基金對新能源的配置比例達到了驚人的40%,這是A股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點。
東吳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官陳李表示,該配置比例對應的宏觀假設,是流動性比較寬鬆、經濟亮點集中在少數賽道、全球通貨膨脹可以被抑制、能源危機還會持續。
基於這個假設,有三個地方值得關注。第一個脆弱的地方是能源不一定會保持這麼高的價格,傳統能源價格可能還會慢慢回落。第二個脆弱的地方是國內流動性,尤其是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不一定保持這麼充足,由於 CPI 、匯率、金融機構槓桿的問題,國內的流動性可能會慢慢萎縮和下行。第三個正面的表現,是房地產市場。
具體到行業的話,能源價格持續下降,降低了部分新能源產業鏈的吸引力,一味地、完全堆積在今年以來的熱門賽道還是存在一定風險。
3 碳酸鋰價格再破50萬元/噸
成也通脹,敗也通脹。
此前大宗商品超級牛市席捲全球,多個品種都斬獲了超100%的漲幅,地緣風波更是添了一把火。然而,當美聯儲開始不惜以衰退為代價加息控制通脹時,大宗商品價格也被擊落。
在新能源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鋰礦的價格反其道而行。時隔5個月, 電池 級碳酸鋰均價再破50萬元/噸。
9月13日, 上海鋼聯 資料顯示, 電池 級碳酸鋰價格單日漲2600元/噸,均價站上50萬元/噸,較去年年初上漲近8倍,較今年年初上漲近80%。
鋰價迴歸,逃脫不了“供需”二字。
供應方面,近期四川鋰企結束限電並逐步恢復至滿產。但是與青海地區共同受疫情影響,鋰鹽運輸方面仍存在干擾。此外,行業缺礦現象難以緩解,鋰鹽現貨供應十分緊俏。
而目前市場需求卻正值需求旺季,下游新增產能逐步釋放。
電池廠排單量較之前逐步增加,終端新能源汽車熱度持續火熱。 8月動力電池產量為50.08GWh,同比增長157.08%,環比增長6.01%。
根據中汽協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9.1萬輛和66.6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倍。隨著下半年汽車、電池廠備貨衝量,正極材料產能逐步放量,鋰鹽需求持續旺盛,預計9月國內碳酸鋰仍存在6000噸左右的缺口。
此前永興材料終止了和寧德簽署的5萬噸鋰鹽專案的合作協議,原因是礦品味較低,且生產成本過高。這也是當前全球鋰礦供應難處的縮影,產業鏈上下游擴產週期錯配的核心矛盾還沒有解決。
上游鋰礦石建設週期在3-5年,鹽湖建設週期在5-8年,而正極材料建設週期為1-1.5年,下游鋰電池最快半年可建成投產,上游產能瓶頸嚴重製約著下游擴產,造成供需錯配。
中郵證券認為,當前鋰板塊的調整基本已反應前期悲觀預期,部分企業估值甚至到了6倍, 此次合作終止將成為整個板塊的預期拐點。
3 摩根大通減持贛鋒鋰業
機構一致鼓吹,“供需矛盾將持續擴大,鋰鹽價格有望繼續上漲,突破前期高位機率較大”。或許會有投資者心頭一熱,再度湧入新能源賽道。
然而,摩根大通卻已經開始悄悄減持鋰礦企業。昨日,據港交所披露檔案,9月6日,摩根大通在贛鋒鋰業H股的持股比例從5.18%降至4.81%。後續是否會繼續減持,不得而知。
今年年中,鋰鹽價格高位橫盤許久,上不去下不來,許多人都認為或許鋰價就此見頂。但事實證明,市場普遍低估了擾動因素帶來的高位持續時間,鋰鹽價格再一次走高突破高位,這或許便是“預期差”帶來的“交易性機會”。
對於後續鋰鹽價格走勢,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與其博弈一番,不如適當學會放手。
本文源自ETF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