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大報精華摘要: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遭“圍剿”

由 尉遲長喜 釋出於 財經

3月29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分別在頭版或重要位置刊登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發布《關於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的訊息。

《中國證券報》刊文稱,《通知》主要內容包括加強評級方法體系建設,提升評級質量和區分度;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堅守評級獨立性;加強資訊披露,強化市場約束機制;最佳化評級生態環境,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嚴格監督管理,加大對違規行為懲戒力度。專家表示,本次五部門聯合出手對債券市場評級行業進行整頓、規範,將產生深遠影響,有利於防範化解債券市場風險。

《上海證券報》刊文稱,《通知》特別提到了地方政府債券信用評級的要求。明確信用評級機構應主要基於受評主體自身的信用狀況開展信用評級。信用評級機構開展地方政府債券信用評級,應當結合一般債券、專項債券的特點,綜合考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財政收支等情況,客觀公正出具評級意見,合理反映地區差異和專案差異。

《證券時報》刊文稱,自債市打破剛性兌付後,一些“爆雷”的債券違約事件暴露出我國信用評級行業存在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突出問題。針對我國評級行業存在的問題,《通知》明確,信用評級機構應當構建以違約率為核心的評級質量驗證機制,制定實施方案,逐步將高評級主體比例降低至合理範圍內,形成具有明確區分度的評級標準體系。一次性調整信用評級超過三個子級(含)的,信用評級機構應立即啟動全面的內部核查程式,對評級方法模型的一致性、評級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等進行核查和評估,並公佈核查結果及處理措施。

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遭“圍剿”。針對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監管進一步升級。據瞭解,當前多家銀行在開展消費貸、經營貸等業務時更為審慎。專家認為,在監管政策引領下,銀行信貸投放結構將持續最佳化。(中國證券報)

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一二級市場平衡新生態加速構建。資料顯示,截至3月28日,今年以來近80家擬上市企業終止審查,多數情況為撤回IPO申請材料。同時,IPO發行保持常態化。截至3月26日,今年以來A股IPO申請共透過108家,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但透過率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專家指出,監管部門強調保持一二級市場平衡協調發展。應在嚴把入口關前提下,科學合理保持IPO常態化,更重要的是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鼓勵和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保持市場穩定,為全面實行註冊制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中國證券報)

“衣食住行”更新換代,消費升級大潮澎湃。近期,上市公司陸續公佈2020年年報。一些消費類公司年報折射出“衣食住行”更新換代的時代大浪潮,消費升級潛力無限。同時,28部門近日聯合出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將進一步支援新型消費發展。專家預計,諸多有助於消費升級的政策措施將密集落地,助力加速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證券報)

多隻百億次新基金跌破“面值”,基金公司“花式”留客。近日,管理規模超500億元的嘉實成長策略組投資總監歸凱向投資者致歉,並分享了控制回撤的方法以及應對策略。業內人士表示,面對大跌,老基金還有過去兩年的收益可以消化,但一批次新基金去年普遍建倉節奏較快,淨值遭遇大幅回撤。除道歉外,不少基金經理利用休息時間走訪渠道與投資者面對面交流,做好客戶情緒安撫工作。還有基金公司透過“將營銷的重點從成長風格的基金產品和基金經理,轉向長期穩健型的產品和基金經理”等方式“花式”留客。(中國證券報)

監管頻繁“喊話”中介機構,強調歸位盡責當好“看門人”。近日,證監會就修改《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式規定》(下稱《許可程式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按擬修改的規定,證券中介機構將不再被允許複核被立案調查從業人員的簽字專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將強化對專案簽字人員的監管,中介機構複核責任將大幅提升,市場“看門人”責任進一步壓實。(上海證券報)

快車道上尷尬失速,券商資管尋找新動能。大資管行業近年進入了發展快車道,而券商資管卻尷尬失速,管理規模連年下降。今年,“資管新規”過渡期就將結束,行業內持有的公募基金牌照數量還相對有限,銀行理財子公司、外資機構等新競爭者在不斷加入。業務規模資管行業的大變局中,券商資管亟須擺脫失速的尷尬。多位券商資管行業負責人認為,身處最好的時代與最好的行業,資產管理仍是一片藍海,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券商資管都大有可為。(上海證券報)

用投資紀律抵抗人性弱點,市場下跌中定投隊伍在壯大。來自支付寶“幫你投”、理財通“一起投”及盈米基金“且慢”的資料顯示,投顧使用者中,定投人數在股市下跌中不減反增。在業內人士看來,遵守定投的投資紀律可以抵抗貪婪和恐懼的人性弱點。如果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那麼相信定投,就是相信聚沙成塔的複利。(上海證券報)

經濟復甦支撐基本面,企業盈利驅動A股行情。又到年報披露季,一批公募基金“長跑健將”公佈了最新的投資策略。多位績優基金經理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量產和廣泛接種,全球經濟步入快速復甦階段,對經濟基本面構成有力支撐。然而,隨著貨幣和財政政策迴歸正常化,A股行情也將從估值驅動轉為盈利驅動,低估值順週期、疫情受損板塊,以及中長期看好的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受益板塊,均受到績優基金管理人的青睞。(證券時報)

共享經濟越來越貴,漲價成續命稻草。在最近火爆的財經話題當中,通脹絕對是其中之一。過去經常體會到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經濟帶來“便利”的消費者,近來卻發現,享受這些“便利”所需要付出的價格卻越來越高。(證券時報)

科技股春節後走勢欠佳,34股淨利有望持續高增長。大多數科技股春節後走勢欠佳。據統計,市值超200億的科技股中,英科醫療、愛美客、斯達半導、康泰醫學、立訊精密等較年內高點回撤40%以上。不過,經過一輪較為明顯的回撤,醫藥、科技等板塊龍頭個股依然是基金公司重點關注的物件。業內人士表示,各優質賽道上的個股將出現分化,業績和估值相匹配的優質個股大機率將重新上漲。(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