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4月22日,證監會將稽核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老鋪黃金”)的首發申請。不過,該公司報告期的財務指標與報告期之前12年的經營狀況存在明顯的矛盾之處。作為一家黃金飾品銷售企業,公司經營情況的突然變化讓投資者不解。
溯源
招股書顯示,老鋪黃金公司的業務、技術與資產均來源於實控人徐高明家族控制的金色寶藏公司。具體演變如下:
2004年6月,徐高明和蔣霞設立北京金色寶藏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金寶旅遊”),註冊資本為50萬元;
2005年3月,金寶旅遊註冊資本增加至100萬元;
2006年6月,金寶旅遊更名為北京金色寶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金色寶藏”);
2011年5月,蔣霞退出,其5%股權轉給徐東波,註冊資本仍為100萬元;
2016年7月,金色寶藏註冊資本由100萬元增至1000萬元。增資後,徐高明持股70%,徐東波持股30%。二人均以貨幣出資。
招股書顯示,金色寶藏公司自2004年6月成立後,長期透過租賃、聯營等方式在商場、景區經營佛教文化產品及旅遊紀念品,其主要產品為金銀製品、木器、其他珠寶玉石等製品(含白玉、翡翠等)。金色寶藏旗下運營“老鋪黃金”和“金色寶藏”兩個品牌。“老鋪黃金”品牌旗下所有店鋪/專櫃經營銷售黃金產品,“金色寶藏”品牌旗下店鋪/專櫃主要經營銷售佛教文化產品等工藝品。兩個品牌在產品形態、品牌定位、客戶畫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為理順業務關係,規範經營,基於公司整體發展戰略,2016年12月金色寶藏及老鋪有限分別透過股東會決議,將“老鋪黃金”業務從金色寶藏進行剝離。
剝離
2016年12月,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老鋪有限承接了金色寶藏公司的“老鋪黃金”業務板塊,包括資產、人員、業務、機構、財務等等。
招股書顯示,老鋪有限與金色寶藏公司於2016年12月31日進行了有關資產的交割,交割的資產賬面價值合計2.147億元,評估值為2.207億元,評估增加的600萬元全部來自存貨與無形資產。
負債合計2.039億元,資產扣除負債賬面資產淨額為1085萬元,評估淨資產為1688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因為存貨與無形資產評估值增加的部分(因為這部分並非正常經營所得),2016年底徐高明控制的金色寶藏公司“老鋪黃金”淨資產僅有1085萬元,基本等於公司的註冊資本。
算賬
那麼,去掉“老鋪黃金”板塊,金色寶藏公司的另外一個板塊“金色寶藏”業務板塊還有多少淨資產呢?招股書顯示,2016年12月剝離“老鋪黃金”品牌業務後,金色寶藏仍然存續經營,2017年-2018年主要經營佛教文化工藝用品(例如白玉、翡翠及部分含金銀製品)的銷售,2019年起停止經營。
招股書披露的金色寶藏公司財務資料顯示,2017、2018、2019年及2020年前3季度,該公司的淨資產分別為5148萬元、1437萬元、-752萬元、-889萬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534萬元、-3712萬元、-2189萬元、-26.75萬元。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在轉讓出“黃金老鋪”板塊外,金色寶藏雖然名義上仍有5000餘萬元的淨資產,但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公司大量的存貨在處置時遠遠低於賬面資產。到2020年9月30日,金色寶藏公司的賬面僅有總資產2381萬元,負債則為3271萬元,淨資產為-889萬元。
如果不考慮分紅因素,從2004年6月徐高明開始經營金色寶藏公司,到2016年12月金色寶藏公司兩個業務板塊分離,金色寶藏公司並沒有賺到錢。兩位股東共投資了1000萬元註冊資本金,至2016年12月,“老鋪黃金”板塊賬面淨資產為1085萬元,而“金色寶藏”板塊實際淨資產價值為負值(-889萬元)。
即使是按“黃金老鋪”板塊2016年末的評估值計算,金色寶藏公司兩個業務板塊的真實淨資產價值也低於公司的註冊資本金1000萬元。
當然,因為招股書沒有披露金色寶藏公司2004年-2016年末有沒有分紅,以及分紅額有多少?我們無法得知具體情況。經濟導報記者也就此事透過電話及郵箱採訪公司,但截至發稿,郵箱無人回覆,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
綜上分析,如果金色寶藏公司2004年-2016年末有沒有分紅,或者分紅總額低於200萬元,該公司12年來總體的實際經營成果就是虧損。賬面上的存貨、淨資產以及利潤僅為“紙上財富”,變現時根本不值錢。
疑問
但實際控制人有了上市的想法後,“老鋪黃金”板塊在獨立後,業績立馬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20年9月,老鋪黃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5億元、6.63億元、9.45億元、6.2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249萬元、3550萬元、9146萬元、6834萬元。
但與淨利潤大幅增長背離的是,老鋪黃金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連續3年為負,2017、2018、2019年分別為-6164萬元、-6125萬元、-4336萬元。
與負經營現金流淨額相伴隨的,是公司存貨的暴增,2017、2018、2019年存貨分別高達3.35億元、4.56億元、6.06億元。
公司表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存在較大差異,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高速擴張,店鋪/專櫃數量逐年增加,鋪貨量需求加大,存貨佔用流動資金金額較大。
投資者很想知道,作為一家家族控制的黃金珠寶銷售企業,公司在2017年前的12年究竟是否盈利?如果經營了12年都不盈利,那為何公司在“老鋪黃金”業務板塊獨立後突然盈利能力暴增?招股書表示公司仍處於“成長期”,為何前面12年不成長,最近4年成長了呢?
另外,作為一家商業企業,沒有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支撐的淨利潤是否可信?巨量存貨又有多大的“爆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