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間,三全食品2021年年度報告出爐;4月19日,三全食品的股價一字漲停,報收18.47元/股。4月20日,三全食品再次漲停,報20.32元,總市值178.65億元。
是什麼樣的業績引發了二級市場的狂歡?
整體來看,三全食品去年增收減利。分季度來看,2021年,公司在二三季度市場疲軟的影響下,透過持續存量產品和渠道結構調整、產品推新、效率挖潛等措施,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39.02%。
另一方面,今年4月初,三全食品推出的預製菜產品市場反響不錯。2020年至今,預製菜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近期,A股的預製菜概念股板塊也已經多日上漲。
營收近70億元實現同比增長,淨利6億多出現下滑
自1992年研發推出第一顆速凍湯圓以來,三全食品便紮根速凍食品行業,目前擁有“三全”和“龍鳳”兩大品牌,在鄭州、佛山、成都、天津、蘇州、武漢等地建有基地公司,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完善的“全冷鏈”系統。
2021年,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69.43億元,同比增長0.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6.41億元,同比下滑16.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5.51億元,同比下滑3.44%。
三全食品所處行業為方便食品類的速凍食品行業,目前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期。2019年,在突發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態下,速凍食品在消費者中快速滲透,近兩年,疫情常態化後加強了消費者對速凍食品的便利性和營養性的認知,消費需求穩步上升。
既然需求如此旺盛,三全食品為何增收不增利呢?三全食品給出的解釋是,“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公司業績較高,2021年二三季度遭遇了市場疲軟”,據瞭解,三全食品透過持續存量產品和渠道結構調整、產品推新、效率挖潛等措施,2021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39.02%,實現收入和利潤雙增長。
華鑫證券分析師孫山山認為:目前,三全食品線上下已建成覆蓋全國各省、市、縣銷售渠道佈局。截至2021年年底,三全食品共有5638家經銷商,淨增16家。線上方面,三全食品與京東等頭部電商平臺、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 興盛優選等社群電商以及京東到家等賣場到家平臺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並將不斷加大線上業務投入。2022年,三全食品將著力重點開展新品類的開發和新渠道的佈局, 新產品、新渠道的佈局成果將逐步顯現。
2021年,三全食品餐飲市場實現營業收入約11.71億元,佔全年總營收的16.87%,同比增長24.64%。財報顯示,三全食品向特定客戶提供標準化半成品及個性化預製品供應服務,目前已與多家知名品牌餐飲連鎖企業及大客戶形成深度合作。
2021年11月,三全食品釋出公告稱,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三全食品新基地專案,該專案總投資約24億元,用地470畝,建設工期為48個月。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建設內容包括30萬噸餐飲產品製造專案等。
預製菜風繼續吹助漲股價
4月19日,三全食品的股價漲停,與其成為預製菜概念股有很大關係。
當下,快節奏生活以及家庭小型化趨勢衍生出“宅經濟”,新消費群體更傾向於簡單快捷、多功能的產品。當資本嗅到懶人經濟的商機,預製菜隨之成為“新晉頂流”。
今年4月初,三全食品推出“菜飯一體”新型預製菜——微波炒飯系列。據瞭解,這款炒飯無需解凍、拆袋,只需要一個微波爐,加熱3分半即可,而且還具備價格優勢,單包不到10元。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資本在預製菜領域押寶潛力公司之外,A股上市公司同樣積極“開疆拓土”,佈局公司中,三全食品、國聯水產、新希望、金龍魚、安井食品、龍大美食、海欣食品、味知香、天邦股份等身影顯現。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我國預製菜行業已經初具規模,市場規模約為2100億元,到2025年行業規模有望增長至6000億元左右。此外,有機構預測,隨著我國預製菜行業逐漸成熟,我國預製菜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目前A股的預製菜概念股共有34只,在4月11日至4月19日期間,板塊整體在7個交易日的時間裡有6個交易日實現了整體上漲。
安信證券吳思穎稱,相較海外發達市場而言,我國預製菜行業整體還較為落後,仍然存在銷售區域小、地域特徵明顯、參與者眾多、行業集中度低、規模以上企業較少等特點,眾企業尚處於“跑馬圈地”階段。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當下預製菜行業市場的痛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沒有國標;另一方面則是消費端對預製菜的認可度、接受度可能還不高,一些消費者會認為預製菜食品的營養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鮮,會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隱患。未來產業端如何匹配和滿足消費端的核心需求將是整個預製菜行業需要解決的課題以及難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