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22年7月18日訊息:由於國內民航業受疫情反覆等衝擊影響,今年上半年,全行業整體虧損達1089億元,超過了去年2年全年的虧損額,而疫情以來累計虧損近3000億元。另外國內山航等12家航司已經資產負債率超過100%,即“資不抵債”。上半年八家上市航司釋出的財報預虧公告均顯示增虧,合計預虧歸股淨利潤為-734.5億元到-642.8億元,相當於日虧3.6億元-4.1億元。其中三大航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持續翻倍擴大,均超過100億元,總計達457億元至526億元,相當於日虧2.5-2.9億元。業內人士更是預測,對於經營困難的航空公司或面臨以下結果:破產、整合或被地方政府接盤。由於許多航司由地方政府持股,第三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最大。
同時今年上半年,航空運輸生產總體呈現V型走勢。據民航局資料,上半年,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1.18億人次,同比下降51.9%,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6.7%,全行業共完成貨郵運輸量307.7萬噸,同比下降17.9%,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7.5%。
截至7月17日,五家上市航司上半年運營資料已公佈,具體來看,上半年國東南三大航整體客運量同比下降超過一半,客座率在63%-67%之間,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左右。同時以上海為主基地的春秋航、吉祥航運營指標也不理想,春秋客運量同比降幅超過四成,客座率整體恢復到了72.6%,吉祥上半年客流降幅約六成,客座率為66.2%,兩家民營航司客座率同比下降均在10個百分點左右,相比19年同期下降約19個百分點。
從投入運力情況(ASK)來看,春秋航、南航恢復程度相對最高,同比降幅約3成水平,國航、東航、吉祥航空同比降幅超過4成水平;從RPK來看依舊是春秋航和南航恢復相對高,同比降幅約4成水平,國航、東航、吉祥航空同比降幅均超過5成。
圖:2022上半年八家國內上市航司歸股淨利潤統計表 製圖:民航資源網
圖:2022上半年五大國內上市航司客運運營表現 製圖:民航資源網
2022年從各航司機隊引進規劃看,上半年飛機引進數量更為慎重且更傾向經濟節能性,5家航司僅淨增長6架飛機,其中A320NEO系列為各航司引進最多的飛機機型,退出最多的為機齡較長的B737NG系列飛機,5家合計機隊規模為2605架。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國內三大航均分別與空客簽訂合同,共採購了292架A320NEO飛機,交付時間在2024年-2027年。採購的新飛機部分用作機隊老舊飛機退出的更新需求,另外是作為對機隊運力進行規劃和儲備。
圖:五大航司2022年6月機隊規模變動情況 製圖:民航資源網
對比客運慘淡,我國航空貨運恢復至較高水平,上半年全行業共完成貨郵運輸量307.7萬噸,同比下降17.9%,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7.5%,另外國際貨運量同比已實現正增長。
疫情後航司把更多目光投放在航空貨運市場,上半年五家上市航司貨物及郵件載運率恢復良好均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國航貨物及郵件載運率為40.7%,同比提升2.9個百分點,東航為35.17%,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南航為58.51%,同比提升5.6個百分點,春秋航為70.15%,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吉祥航為26.78%,同比提升9.6個百分點。從各家貨運量及恢復程度來看,仍是南航最高為66.5萬噸,已恢復去年同期9成水平,春秋航、國航恢復到8成水平,東航、吉祥航約為7成左右水平。貨郵運輸量由高到低分別為南航(66.5萬噸,同比下降10%)、國航(48.7萬噸,同比下降19%)、東航(31.0萬噸,同比下降33%)、春秋航空(3.3萬噸,同比下降16.3%)、吉祥航空(3.7萬噸,同比下降30%)。
另外多項利好政策正在有力支撐民航企業度過最困難階段,目前民航航班量已自4月開始觸底反彈,5、6月恢復速度增快。7月以來,民航單日航班量持續保持在10000班以上。國內民航市場的復甦勢頭已逐漸顯現,市場態勢持續向好。自入境時間6月1日起,有關赴華國際航班熔斷政策的統計時間從落地後7天調整至落地後5天,其餘條件不變。7月份民航局協調有關部門,在財政支援方面,為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各爭取注資30億元。近日多家國內航司以及國外航司宣佈7月中旬至8月份復飛或新開國際航線,新一波國際航線正在恢復中。目前看,民航暑運已至,機票購票熱度和航班數量都在大幅回升。但與此同時,7月以來中國內地本土疫情已波及20多個省份,廣東疫情仍多點散發,海口、西安等地實施新一輪疫情管控,燃油價格繼續上漲和人民幣貶值情況,加之高鐵分流等疊加因素,國內民航市場進一步恢復仍可能仍出現波動。
民航資源網專家熊維表示,客觀說今年上半年各家航司確實經歷了疫情以來最為艱難的時刻,各項資料也反映了當前民航業的困境。但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趨於穩定,回國航班逐步開放,6月份我國民航業已經出現明顯拐點,這個勢頭有望在下半年保持。歐美地區在政策放開後的出乎意料的市場反彈,都已經迫使各大航司縮減航班來保障執行和服務。這種市場需求預期一定也會給國內民航業復甦更加堅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