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佈《關於建立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據悉,該意見不僅將針對醫藥領域給予回扣、壟斷控銷等行為造成藥品和醫用耗材價格虛高、醫療費用增長過快、醫保基金大量流失等問題,還將劍指不正當價格行為等有悖誠實信用的行為。
是什麼原因促使了“灰色交易”的產生?最近幾年,國家層面接連下令整頓醫藥領域的貪腐問題,這傳遞出什麼訊號?不以金錢為“敲門磚”,藥代的路將走向何方?
提高醫生工資待遇迫在眉睫
據統計,僅2016年至2019年的三年時間裡,全國百強制藥企業中有超過半數被查實存在給予或間接給予回扣的行為,其中,頻率最高的企業三年內涉案20多起,單起案件回扣金額超過2000萬元。綜合來看,醫藥上市公司平均銷售費用率竟超過了30%。
以業界傳出的某大型三甲醫院協助調查函內容為例,經審查,該院某醫生近年來收到的匯款記錄高達3000多條,其中,不乏阿斯利康(AZN)、輝瑞(PFE)、諾華製藥(NVS)西安楊森等中外知名藥企,僅拜耳就有599筆,幾乎佔了五分之一。
是什麼原因促使了“灰色交易”的產生?
有從業多年的醫藥行業專家很直白地指出:“以前國內確實在醫療上投入太少。中國醫生長期高工作量、低收入,醫生的待遇太低了,但醫生也要生活呀,於是有些醫生就選擇接受賄賂,藥代才提供賄賂,造成了現在以藥養醫的局面。所以,當務之急是提高醫生的工資待遇,從源頭切斷貪腐需求。”
“另外,從企業角度來看,院內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藥代沒有一定的手段很難進去,送錢或許是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一旦成功,公司將面對的是成千上萬的患者需求,銷售渠道瞬間被開啟,業績就有了保障。”該專家解釋稱。
醫藥行業規範化加速
《意見》要求建立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行為守信承諾制度;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失信行為主動申報;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失信行為資訊校驗;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失信行為信用評價;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失信行為分級懲戒;以及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失信行為信用修復等6項制度。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四個信用評價等級。
按照醫藥企業失信行為的性質、情節、時效,以及影響範圍等因素,《意見》將醫藥企業失信情況評定為一般、中等、嚴重、特別嚴重四個等次。對於評定等次為“嚴重失信”的醫藥企業,省級藥品集中採購機構除採取書面警告、公立醫療機構下單採購自動提示風險資訊等懲戒措施外,還應暫停該企業相關藥品掛網、投標,以及配送資格,暫停期限以醫藥企業信用修復、等次變化為準;對於評定等次為“特別嚴重失信”的醫藥企業,省級藥品集中採購機構除採取以上懲戒措施外,同時由本地省級醫療保障部門將其納入打擊“欺詐騙保”範圍,依法依規追繳企業侵損醫保基金獲得的不當利益。
從去年10月、12月,到今年的3月、4月,國務院和國家醫保局就層頻繁提到建立招標採購信用機制,並把信用與集採招標掛鉤,可見國家對於行業治理的決心。
對此,藍鯨財經記者就此採訪了金鼎資本投資經理王司建,他說:“國家針對醫藥領域下達的一系列命令,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最終目的還是會落腳到醫保控費。”
同時,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醫療耗材、藥品的採購確實存在商業賄賂的情況,但隨著帶量採購的持續推進,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藥被納入醫保,參與集採,藥企的利潤已經被壓縮到很小,甚至生存都是個問題,哪有錢再行賄呢。”。
對於大家關心的,藥代的未來,某不願具名的藥代指出:“國情不一樣,不能用國外的模式套用到國內,藥代未來的路是需要更規範,更有層次,提高行業門檻,高素質的從業者,這可能是以後藥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