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銀行行長劉金:中國金融體系能夠抵禦並化解潛在外部風險

中新社北京6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銀行行長劉金:中國金融體系能夠抵禦並化解潛在外部風險

作者 劉亮

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性有所增加。中國銀行行長劉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強調,“儘管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較高,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具備相當的韌性,金融市場執行平穩,能夠抵禦並化解潛在的外部風險。”

全球金融體系面臨三大風險

疫情期間,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出臺了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在劉金看來,目前,在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氾濫推動下,全球金融市場呈現過熱跡象,風險不斷累積,潛在風險敞口擴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經濟和金融背離風險。他指出,年內全球主要經濟體股市普遍上漲,原油、銅、鐵礦石、動力煤等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上揚。在全球經濟尚未走出疫情衝擊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場呈現非理性繁榮,未來調整風險加大。

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時點誤判風險。他表示,目前美國經濟復甦加快,4月CPI同比增長4.2%,創2008年9月以來最大增幅。隨著通脹快速且持續超過2%目標水平,美聯儲內部對於貨幣政策走勢和縮減資產購買計劃的時點判斷將出現分歧,或引發市場預期調整,加大市場波動。

三是新興市場金融波動風險。他稱,目前,大多數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復甦程序慢於發達經濟體,疫苗接種比例偏低,宏觀槓桿率不斷走高,自身財政貨幣空間有限,抵禦外部風險能力偏弱。“未來如果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快於市場預期,將導致新興市場資本淨流出和貨幣匯率快速貶值。”

中國金融體系能夠抵禦外部風險

“儘管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較高,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具備相當的韌性,金融市場執行平穩,能夠抵禦並化解潛在的外部風險。”劉金說。

2021年一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連續兩個季度回落。在他看來,中國信用風險已有所收斂,且處於全球較低水平。尤其是中國銀行業的“安全墊”相比其它國家要厚實得多。“2021年一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7.14%,而歐洲很多銀行普遍不足70%。”

他還指出,近年來,中國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當前中國金融體系風險已趨於收斂,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國宏觀槓桿率為267.8%,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降。

在債務水平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國政府債務與GDP比重為45.6%。在他看來,這顯著低於60%的國際警戒線。同時,中國是高儲蓄率國家,外債水平較低,這也決定中國有更大的政策轉圜空間。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外債償債率為6.7%,遠低於20%-25%的國際警戒線。

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挑戰與機遇

近年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提升。作為“一帶一路”的主力銀行,中國銀行的全球化發展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劉金指出,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銀行發揮全球化綜合化優勢,積極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末,中國銀行境外機構已覆蓋6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支援“一帶一路”重點專案建設、創新投融資合作以及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中國銀行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仍面臨一些挑戰。”他舉例稱,中國參與國際治理的水平有待提高。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日益提高。此外,在部分國家主導下,中國部分製造業向低成本地區的轉移有所加劇等。

但與此同時,他也認為,中國仍蘊藏諸多機遇。首先,中國產業升級迎來重大機遇。中國製造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正在快速提升,創新應用成果不斷增長,一些關鍵技術和核心領域正在取得突破。中國製造正在向全球產業鏈高階攀升。

其次,經濟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轉型帶來重大機遇。中國正在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制度優勢,在新一輪數字經濟和綠色治理中把握主動,加快國內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發展。

最後,積極加入高水平自貿協定帶來重大機遇。“RCEP正式簽署加速亞太一體化程序,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和對接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加速推進中日韓自貿協定,積極考慮加入CPTPP,區域經貿合作將為中國企業打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32 字。

轉載請註明: 專訪中國銀行行長劉金:中國金融體系能夠抵禦並化解潛在外部風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