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股指集體低開,海外市場波動如何影響A股?
9月22日,中秋節後第一個交易日,三大股指集體低開。滬指低開1.40%,深成指低開1.53%,創業板指低開1.53%。
行業板塊方面,除化肥行業、電力行業、磷化工等少數板塊上漲外,其他行業板塊全面下跌,其中船舶製造、銀行等板塊跌幅居前。
為何三大股指集體低開?
訊息面上,中秋假期環球市場多以下跌為主,美股三大指數均跌近2%,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跌2.69%,香港恆生指數跌2.78%,日經225指數跌2.15%。
而三大股指集體低開。一方面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國會不迅速提高聯邦政府債務上限或暫停其生效,聯邦政府在今年10月可能出現債務違約。
不過,FOMC會議和美國債務上限問題都偏短期,靴子落地後出現意外的可能性較低。
另一方面,是受中秋假期全球避險情緒升溫、外盤大跌,也可能導致A股短期震盪調整。參考歷史資料,在港股和美股同時出現大跌後,未來一段時間A股通常表現偏弱,跌多漲少。
不過,需要指出得是,其他外盤因素不會破壞A股核心賽道投資邏輯,因此A股出現持續大跌的可能性極小,節後有望帶來新的佈局機會。
節後有望帶來新的佈局機會
對於A股市場,中金公司研報認為,短期市場風格也仍將較為糾結,控節奏、穩收益可能是當前的重點。偏成長的風格中期可能仍是重要的方向,但短期要注意把控節奏;針對前期大漲、與供給側邏輯相關的原材料板塊,可能要關注股價已透支較多預期而波動加大的風險。
安信證券表示,配置上建議把握可能的節後調整帶來的機會,圍繞“碳中和”中期主線展開佈局:光伏、新能源上游、軍工、新能源車、半導體、券商、專精特新“小巨人”等。
國盛證券認為,方向上看,社零資料公佈基本已經很低,醫改利空也基本落地,所以市場或選擇佈局醫藥和消費兩大板塊,二者估值基本都回到了合理水平,或具備更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