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認為,“庫存增加,缺貨率將會下降”,這個邏輯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實際上,供應鏈上有一個規律,“庫存越大,需求滿足率越低(缺貨高或者準時交付率低)”,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好賣的沒有,不好賣的堆滿倉。
“庫存越大,需求滿足率越低”這個規律,更為準確的說法庫存指標與需求滿足率指標總是同時最佳化同時惡化。也就是說,如果你控制不住庫存,你也就控制不了缺貨/交付。
我在講座中談到這個規律的時候,有一小部分人贊同這個規律,也有很多人表示很難理解,贊同的人可能是在工作中發現了類似現象,而不一定認可其實一個必然規律。
那麼,“庫存越大需求滿足率越低”這是偶然出現的一種現象,還是一種必然規律?這是一種必然規律!為什麼會這樣?
道理也很簡單: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看成是需求和供應,由於訂單提前期、需求不準等等各種各樣的因素,供應並不總是與需求一致,當二者不一致的時候,就是過量庫存與缺貨存在,庫存越大,缺貨也相應越大,反之,庫存小,缺貨也小。
這個解釋比較抽象,我們業務還有更直接的證據。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我們的業務中,任何能夠導致庫存增加的因素,也一定會導致缺貨增加或者交付能力下降。注意,這裡沒有例外,這也說明“庫存越大,需求滿足率越低”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基本規律。
例如:庫存資料不準確。為了保障需求,就需要增加庫存應;同時由於庫存資料不準確,也會影響交付能力,系統顯示有貨,實際倉庫沒有貨,需求滿足率也就會下降。
又例如:預測準確度差。如果預測偏差大,那麼做出來的產品與實際需求的產品偏差大,生產的不是需要的,那麼庫存會變大,需求滿足率也會降低;
又例如:產品BOM經常變換升級變更,BOM變化沒有與採購協調好。那麼可能某個零部件在BOM中被淘汰時候,零部件倉庫還有很多物料,從而導致呆滯,也就是庫存變大了。同時,這種經常變化升級,也會影響訂單交付。接到訂單後,按照原來需求買回來,發現BOM已經升級了,還需要重新採購,所以需求滿足率降低;……
這個規律的意義在於:如果你供應鏈管理得好,可以做到庫存很低,需求滿足率很高。如果你供應鏈管得不好,那就會導致庫存很高,需求滿足率很低,不僅僅庫存帶來巨大損失,需求滿足率低也會影響銷售業績達成,兩頭都是巨大損失。所以,企業開展供應鏈最佳化,投入一份成本,獲取的是雙份收益,這個收益是巨大的,一般會超過成本投入。
還是用ZARA這個比較極端的例子:ZARA花費巨大代價從總倉往全球門店直接配送,不僅僅控制了庫存,也大大減少了門店的缺貨,兩頭都是收益,這個高額的配送成本花得值!“庫存越大,需求滿足率越低”是供應鏈管理最具有決定性的規律,因為庫存與缺貨是供應鏈整體最終努力的結果。接受不了這個規律,理解不了這個規律,就不能算是懂供應鏈。
大家可能還會問:如果這個基本規律成立,但是對於“庫存增加,缺貨會減少”應如何解釋呢?這個好像也是符合邏輯的。這個常理是站在一個時點說的,在某個時點,我的庫存放大,缺貨會減少。供應鏈基本規律是站在兩個時點說的,從這月1號到下月1號,如果庫存惡化了,缺貨也會惡化的,所以並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