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京報
央行5月29日釋出的《中國區域金融執行報告(2020)》顯示,央行宣佈完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以來,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達到九成,但金融機構全面運用LPR定價還面臨一些困難。
報告同時稱,2019年8月LPR改革後貸款利率下降明顯,而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保持基本穩定,去年12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較9月還上升了0.07個百分點。房貸利率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控下的一個表現,在上週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房住不炒”後,本次報告再次重申了這一基調。
九成新發貸款定價已運用LPR,貸款利率下降明顯
報告顯示,2020年初對各地區分支行和有代表性的150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其中城商行38家、農商行62家、村鎮銀行50家))開展的抽樣調查顯示,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2019年12月新發放貸款中運用LPR的佔比已分別達到92.0%、86.1%和94.5%。
LPR報價系動著實體融資成本。2019年8月,央行宣佈完善LPR報價機制,中國貨幣網顯示,截至今年5月最新一次報價,1年期LPR由4.31%降至3.85%,累計降幅46個基點;改革後新增的5年期以上LPR品種,由初次報價的4.85%降至4.65%,累計下降20個基點。
報告也稱,LPR改革後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明顯。2019年初至7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在5.30%附近波動,LPR改革後貸款利率下降明顯,1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12%,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近0.2個百分點,降至2017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點,降幅明顯超過LPR降幅。
房貸利率去年未降反升,報告重申“房住不炒”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房貸期限多在5年以上,這也是5年期以上LPR累計降幅小於1年期LPR的一個原因,且各地針對房貸業務還制定了不同的LPR加減點政策,令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保持基本穩定。報告顯示,12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較9月還上升了0.07個百分點。
在上週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房住不炒”後,本次報告再次重申這一基調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諸葛找房資料研究中心高階分析師王小嬙分析稱,疫情下中國的經濟增速下滑,央行繼續強調不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保持房地產市場的金融政策的穩定性,雖然國內目前的貨幣環境寬鬆,資金流動性加強,但從央行的對房地產金融的下一步工作指示看,短期房地產端的金融政策難以放鬆,尤其房地產融資監管依然從緊。
報告同時提出,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著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參加新京報兩會沙龍時表示,要加大公租房、租售並舉,當前長租公寓比例尚小,下一步應大力發展公租住房,從金融政策上可以給予支援;另外發改委和證監會近日推出基礎設施Reits指引徵求意見相關工作,未來商用物業、包括長租公寓可以採用Reits來融資,盤活存量,利用市場化的金融工具發展長租公寓房,增加租房比重。
全面運用LPR定價仍存困難,利差收窄對存款利率上行壓力已初步形成
報告還指出,金融機構全面運用LPR定價還面臨一些困難。一是金融機構內部定價尚未充分參考LPR;二是一些較小的地方法人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不足;三是利率風險上升但風險對沖工具不足。而目前掛鉤LPR衍生品市場仍處於初期,大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未獲得利率衍生品交易資格,缺乏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以山東為例,僅4家地方法人銀行獲得了利率衍生品業務資格。
從對金融機構影響角度看,LPR下行令銀行利差壓縮備受市場關注。報告提到,利率下降傳導至存款端存在時滯,受存款分佈不均的結構性因素影響,一些小法人銀行採取“以價補量”的方式穩定存款,高成本存款增長較快,綜合負債成本難以降低甚至有所上升,利差收窄壓制存款利率上行的壓力初步形成。隨著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最終會導致存款利率下降。
在關係著貸款端利率的LPR持續下行的同時,業界也有許多對存款基準利率降低的猜測。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對此表示,存款利率是利率體系裡的“壓艙石”,實行起來要考慮得更多。除了百姓感受,也要考慮經濟增長,還有內外平衡的因素,利率太低了,貨幣貶值壓力也可能加大。
對於如何給銀行“減負”,劉國強稱,央行會採取很多措施,比如提供低成本的資金,保持市場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同時也在考慮加大對銀行的支援力度,特別是對中小銀行的支援力度。
報告指出,總體看,LPR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效。下一步要加強定價能力培育,建立市場化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體系,將LPR內嵌到內部價格傳導機制,增強參照LPR定價能力,持續提升利率風險管理水平;要深化LPR改革,完善LPR傳導機制,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要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維護公平定價秩序,嚴格落實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