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海外疫情擴散及國際油價下跌的雙重衝擊下,年後的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A股很難做到“獨善其身”,春節後的反彈行情也一度被按下“暫停鍵”。在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下,全球市場進入“不確定”時代,股市更是在“疫情擾動PK對沖政策”之戰中變得搖擺不定。
面對這樣變幻無常的市場,投資者尋求避險資金去處心切,“大漲大跌”行情之下,“固收+”策略基金就像一位名不見經傳卻突然爆紅的素人,憑藉“穩固為盾,權益為矛”的優勢獲得眾多投資者的偏愛。
“固收+”產品的優勢並不在於高收益,而是在於其投資組合的風險管理和回撤控制,能夠有效改善投資者參與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時,面對收益不確定性的投資體驗。從風險收益特徵來看,“固收+”產品適合風格較為穩健,不滿足於純債類產品收益率,希望在適當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基礎上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
“固收+”策略產品為什麼受到追捧?
“固收+”並非新事物,而只是把原來分散在各處的產品,統稱為一個約定俗成、通俗易懂的新名稱,“固收+”之所有能突然爆紅市場,實質上是投資時機成熟的標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資管新規下的新趨勢
對於牛短熊長的A股市場,穩健投資一直都具有較大的需求量,而在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後,理財產品趨於淨值化,不少人開始對“穩健理財”有了新的定義,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波動,但期望實現較高的穩定收益,甚至長期持有跑贏通脹,“固收+”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應運而生。
第二,寶寶類貨幣基金的收益下行
隨著利率中樞來到相對低位,“寶寶類”貨幣基金收益已經跌破2%,銀行理財產品破4%,在貨基收益不斷下滑之下,能夠在較低風險下博取超額收益的“固收+”則成為了投資者新的關注點。
第三,收益靈活性更高
受5月地方債供給壓力增加、國內經濟逐步修復等因素影響,債市偏向謹慎,純債基金淨值波動,對於投資股票的“固收+”產品來說,儘管債市下跌,但由於同一期間內A股走強,進可攻退可守也能實現不錯回報,5月來偏債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46%。
“固收+”產品的收益與風險如何?
歷史上還沒有長期實踐的固收+策略,但從股債混合的實際收益上看,根據歷史資料顯示,主債輔股的基金在股市or債市行情好時,大機率能捕捉到賺錢機會,自2010年以來,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指數、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分別上漲79.1%、63.52%,均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和中證國債的漲跌幅。
從市場需求上來看,在貨基收益下行中,投資者對於低風險和收益兼顧的“固收+”有著較大需求,是相對不錯的穩健理財升級款選項。
但值得注意的是,“固收+”產品在增強收益的同時,也意味著風險相對提高。如果沒有做好回撤控制和風險預算管理,風險暴露較大,就很有可能變成“固收-”。投資皆有風險,雖然以追求穩定收益為主,但“+”的部分是風險資產或策略,在增強收益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定波動。
不過從波動率看,2010年來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年化波動率要顯著低於上證綜指,但略高於中證國債指數。對於投資者而言,要想兼顧穩健與收益,不妨考慮提升風險容忍度,承受相應風險。
如何挑選“固收+”產品?
雖然“固收+”在之前不為人所知,但市場上相關的產品卻紛繁複雜,如何在海量的產品中挑選出值得長期持有的基金,是投資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一般而言,對於“固收+”產品,可以從目標收益、風險控制、基金經理等維度去考察。
首先,優質的“固收+”產品要能以最小的風險承擔去實現客戶的中長期收益目標。固收+產品的目標是首先要滿足客戶端的預期收益,特別是持續的、長期收益目標的達成,而不應該為了追求所謂短期排名,讓客戶承擔過度的額外風險。考量優質的固收+投資團隊的標準可以是:是否用盡量小的風險,實現了客戶的預期回報,對產品波動率和最大回撤等都有要求。
其次,優質的“固收+”產品團隊應當有較好的投資管理。“固收+”產品運作中的科學性成分大於藝術性,特別強調過程管理和紀律執行,因此優質的固收+產品應當有由基金高管主導的跨團隊的資產配置委員會,加強過程管理和績效評估,以糾正投資團隊運作中的偏差和盲區。
第三,優質的“固收+”基金經理應該具備豐富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大多數做固收+產品的基金經理是做債券出身的,或者透過股債兩人配合,但這類產品更重要的是在各資產類之間的估值定價和配置,以及對確定性較高的細分資產的機會把握,因此,理想的“固收+”基金經理除了具備優異的基金管理經驗和業績之外,還需要擁有豐富的大類資產配置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