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獐子島被罰60萬元4高管處以市場禁入,董事長吳厚剛已申請辭職。新京報我們影片截圖
當獐子島(002069.SZ)信披造假被處罰的訊息傳來,這一出從2014年起延宕多年的“獐子島疑雲”,終於迎來最終季。
據證監會發布,證監會近日依法對獐子島公司資訊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從2014年起,獐子島的扇貝屢次經歷了集體“出逃”、“餓死”、“失蹤”,故事曲折離奇,涉及金額也是上億之巨,而這起“A股最曲折離奇造假案”的收官,也十分精彩——根據證監會公告顯示,在無逐日採捕區域記錄可以核驗的情況下,證監會藉助北斗衛星定位資料,對獐子島27條採捕船隻數百餘萬條海上航行定位資料進行分析,認定獐子島公司成本、營業外支出、利潤等存在虛假。
從“跨境監督”在海外上市的瑞幸到揭穿本土造假最“明星”的獐子島,今年以來,對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監管部門可以說是佈下了天羅地網。今年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三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決打擊資本市場造假行為。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不久之前也曾表示,證監會將用好用足新證券法賦予的監管職權,加大懲處力度、強化監管震懾。
證監會公佈的資料顯示,近一年多來,已有22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立案調查;18起典型案件領了罰單,6起財務造假涉嫌犯罪案件被移交公安機關。
從監管層連續發聲到不斷落地實際行動,甚至都用上了北斗這樣的最新高科技手段,如此密集地“敲打”涉嫌違法違規、特別是和財務造假有關的企業,傳遞出的是監管層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的零容忍態度和加大證券違法違規成本的決心。
財務造假嚴重挑戰資訊披露制度的嚴肅性,這不僅僅極大地破壞了市場秩序,更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影響市場信心。上市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資訊是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執行的基本底線,沒有公開透明的資訊披露,市場秩序和投資者保護也就都無從談起。
截至5月末,我國境內上市公司總計3868家,總市值59.61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市值的股票市場地位。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國之重器”,也是經濟疫後恢復增長的希望所在。作為實體經濟融資的主要渠道之一,資本市場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發揮金融支援實體、迴歸資本市場初心,不僅僅影響的是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更關乎經濟體的轉型升級之路。
2020年3月1日,修訂後的新《證券法》開始實施,其中大幅提高了財務造假的違法成本,將最高懲罰金額由60萬元提高到1000萬元。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一個全新的時代正伴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而徐徐啟幕。
儘管獐子島的造假行為發生在老《證券法》適用期間,即使是頂格處罰也只有60萬元,這點有些令人遺憾,但需要看到的是,隨著新證券法的頒佈實施和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以往炒作概念、信披違規、內幕交易等“潛規則”也將逐漸失去空間。
當A股造假的典型獐子島高管終於落入法網,那些還試圖透過講故事炒作股價、虛假披露逃脫責任的大股東和高管們,也必將無處遁形。
□沸雪(媒體人)
編輯 胡博陽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