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自從阿里提出中臺概念後,各行各業不斷推出了中臺的應用與落實。關於中臺的概念和應用已經有很多文章都講過了,但是具體的企業建設的文章還是比較少。本文作者就以自身工作實踐為基礎,分享了自己關於企業中臺建設的一些思考和實踐,與大家分享。
最近開始做中臺產品經理了,中臺這個詞是這兩年很火的詞,市面上也聽到很多企業在說中臺,有虛的有實的,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覺得只是一個噱頭,不過在我做我們企業中臺一些從0到1的建設時候,的確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一些變化。
比如業務接入速度,可以幫助某些從0-1的業務,在人力投入比較少的情況下,很快的上線。本來想寫一個系列文章,從中臺是什麼開始寫,不過正好最近在做下半年規劃,在某些建設方法論上已經有所沉澱,所以先把這個比較深的感悟,先寫出來。
總體概述這個方法論是看了阿里中臺建設方法論,結合自身公司實際落地,進行了一些修改,還是比較適用的,藉此一些實際操作,對於如何有公司特色的中臺,做一些說明:
中臺建設方法論流程圖:
以下從能力地圖、需求結構化、業務清單、業務度量、能力釋出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能力地圖1. SOP流程什麼是SOP流程:SOP流程是一個標準作業程式,以統一的格式描述一個事件的標準作業程式和要求,以指導和規範日常工作(百度)。
簡單的說,就是把一件事情透過流程圖的方式表示出來,如果在企業中,很多不同的部門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可能會有不同的流程,但是不同的流程中都會涉及到一些相同的部分,那這個部分就是可以被中臺化沉澱的部分。
舉例,比如對於一個電商下單流程一般是這樣的(做了刪減):
透過上面的流程圖,就可以抽取出,如果要做一個支撐電商的中臺,可能需要的中心層會包含商品中心、營銷中心、交易中心等等。業務也需要有對應的前後端做自己的業務邏輯的判斷。
那可以看出,為什麼要梳理企業的SOP流程:
- 明確邊界:透過SOP流程的梳理,可以更好地知道業務的邊界在哪裡,同時對於中臺來說流程梳理下來,將共用的能力就可以進行抽象,根據業務優先順序,進行中臺化的沉澱。
- 幫助企業提效及規範:中臺產品與B端產品類似的點在於很多時候是為企業服務的,所以標準SOP流程,可以規範企業的一些做法,有時候做系統並不是單純的做系統,更多要站在組織的角度考慮
對於中臺來說,我們已經有什麼能力,業務方可以如何去接入。
我對於我們公司中臺分為了管理後臺與服務中心能力,這個和每個公司自身情況有關,比如我們公司小一些,需要又做能力,又做後臺,所以分為兩層:
管理後臺是運營使用的,服務中心是底層一些能力的抽象。針對電商平臺,業務大部分中臺提供的能力地圖可能是這樣的:
透過我們的能力地圖,可以更好的與外界進行溝通,作為中颱的產品或者業務的負責人,需要更好的做到一個橋樑的作用,將我們的中臺能力在內部推廣出去,賦能業務。
二、 需求結構化業務商業化需求提過來之後,很多業務方是不關心對接邏輯的,所以中臺建設初期,需要進行需求結構化,就像滾輪子一樣,邊做業務邊做中臺。看哪些是可以進行沉澱的,是中心化能力,哪些用配置就可以了。將沉澱的能力,全部變成可配置的方式,讓下次接入更快。
剛剛可以看到中臺需要做的內容很多,可能支撐企業電商業務,就需要商品中心、交易中心、營銷中心等等,那如果停下了直接做中臺,沒有對應的業務,可能很多企業如果看不到成效會放棄繼續做下去。比如我們在建設我們企業中臺時候,則是根據業務的迭代需求,比如需要先售賣再營銷,那就先把商品中心、交易中心做了。做的時候發現我們會員業務比較多,那就再去做權益中心。
所以中臺建設的初期,不能用業務接入速度去衡量,但是建設相對穩健一段時間後,越來越多的業務透過配置即可上線,就可以看出成效。
三、業務全景圖業務列表和業務清單,應該是對於一個公司業務全景圖的梳理。我們有哪些業務,這些業務有什麼能力,接下來他們要發展成什麼樣子。
目的主要是需要清楚知道自己能力輸出後,對於業務的價值在於什麼。而不是悶頭進行能力建設。
這裡需要有一個符合公司特色的業務全景圖。
四、業務度量業務的優先順序是什麼,我認為需要評估兩點:
- 每個業務的目標和KPI是什麼:目標是否清晰可量化,在公司總體目標裡面,他佔據了什麼比重。在接下來進行中臺化支援的時候,可以用此作為優先順序。
- 業務的靠譜程度:也許每個業務提了很多需求,但是需求不是提完就結束的,產品需要做閉環就需要持續關注,比如支援了某個業務,他資料效果如何,好和不好的原因,這些也是評估業務的方式
中臺作為業務側強大的炮火團,在技術上要求應該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 豐富度:像產品一樣,是可以逐步迭代的。不是一下子就是一個很豐富但沒人用的中臺,而是像滾輪子的方式,邊做業務邊做中臺,只是需要有預判性的提前做一些內容
- 質量:即使速度放慢,也需要對於質量有所保證,這個可能和一些流程上的要求密不可分。測試流程、釋出流程、迭代流程
- 可讀性:除了介面的可讀性,還需要對於接入文件有相關可讀性,除了開發速度,怎麼減少溝通成本和技術聯調速度
- 架構穩定性與規劃:穩定性想指的在於架構上面的穩定性,可能中臺建設後,由於接入業務方變多了,你的一點點小小改動,都會造成業務方介面的更換,所以架構上也需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性。
從技術的角度上,考慮到面的角度更多,怎麼從架構的角度讓程式碼更加優雅。從產品的角度上,不管是中臺產品還是前臺產品,也需要考慮到業務全景圖,產品規劃不是一個虛的東西,而是自己要知道至少半年,產品形態是什麼。
對於產品來說,產品穩定性是一個很好地驗證產品力的方式,像微信,這麼多年那4個tab還是沒怎麼變過,可以支援到各種功能的疊加和承載。所以很多東西不是一個點,修改一下UI就解決的事情。
2. 作為一個橋樑對於能力側,如中臺、企業IT等團隊,對於產品或者業務負責人來說,需要有一個橋樑的作用,定期同步中臺能力,與業務側定期溝通他們後續一個規劃,不要矇頭做能力。
對於業務來說產品是需要運營的,對於中臺來說,其實也是需要運營的,需要和公司內部推廣出去,更好的賦能業務。
3. 不要當工具人如果不主動思考就會成為一個工具人,比如程式碼的搬運工、產品的抄襲者。除了做支援,更多的還需要往前再走一步,每一個產品/技術主要思考做什麼事情可以對業務產生價值。
有了業務感覺的產品/開發/測試,可以更好的對業務說不。拒絕不合理的需求和臨時方案,做更多有價值的事情。這一些其實是在於賦能的同時可以更往前走一步,反推動業務。
作者:周玥,微信公眾號:粥dayday的腦細胞
本文由 @周玥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