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驅動 破解發展難題

作者:顧乃華(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廣州市天河區歷來注重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廣州經濟第一區”和“穩增長排頭兵”背後,其發展密碼就在於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當前,面對發展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有待克服的短板,如何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是天河建設大灣區的“矽谷”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龍頭節點亟待破解的現實課題。

  回望過去: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是“廣州經濟第一區”天河的發展密碼

天河區經濟總量連續13年位列廣州各區第一,2016—2019年間,全區經濟平均增速達8.9%,地區生產總值連續邁過4000億元、5000億元兩道臺階。當前,歷經疫情考驗的天河活力不減,堅持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為廣州經濟增長按下“加速鍵”。

天河區注重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鍊的深度融合,致力於成為廣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的重要增長極。得益於強有力的戰略和政策引導,以及豐富的科教資源集聚優勢,近年來天河區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具體體現在:一是創新成效不斷凸顯。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增大,2019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佔GDP比重預計為3.4%,高出2015年1個百分點。智慧財產權創造質量持續改善,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市第一。二是創新主體加快集聚。截至2019年,天河區累計“新三板”掛牌企業89家。2019年新增孵化器和眾創空間41家,累計191家,總量佔全市32%;新增4家國家級孵化器,佔全市4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速度突飛猛進,2019年高新企業數量達3374家,是2015年的6.4倍。三是創新創業服務不斷完善。實施了“5×100”創業服務計劃,“天英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國內外影響力不斷擴大;3家港澳青年之家創業基地被確定為首批“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國風投天河大廈等正式投入運營,廣州天河基金、天河一號、天河二號創投基金正式運作。

在創新驅動下,天河區主導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金融業、新一代資訊科技、現代商貿業和商務服務業等四大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1.5%。新舊動能轉換十分明顯,尤其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迅猛,成為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的新亮點和新經濟增長點,湧現出一批代表性企業。

  展望未來:建設大灣區的“矽谷”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龍頭節點

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天河區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較為深刻的變化,縱觀國內外形勢,機遇與挑戰並存。僅從技術變革角度看,新一代科技革命面臨突破,數字經濟、智慧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將成為未來較長時期產業發展重要驅動力,新業態和新模式將會不斷湧現,為天河區加快新舊動能轉化、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契機。另一方面,當前天河區經濟增長新動能有待進一步夯實,新興產業佔比較低、規模較小;創新驅動發展的機制和生態體系還有待完善,創新能級難以應對經濟發展面臨的高基數壓力;創新型領軍企業和人才不夠多,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面對發展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有待克服的短板,天河必須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聚焦全鏈條融通創新,建設充滿活力的創新型城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智慧財產權創造、轉化力度,提高企業影響力和競爭力。夯實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依託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優勢,積極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創新平臺。完善高質量孵化育成體系,深入實施“天河優創”計劃,構建科技創新載體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體系。大力發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引導孵化器、眾創空間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持續建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打造集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金融集聚於一體的綜合性科創樞紐。進一步最佳化創新創業生態,連結全球創新資源。

以總部經濟和數字經濟賦能主導產業,增強產業發展韌性和活力。以總部經濟為引領,以金融、現代商貿、商務服務、軟體等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為主體,注重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提升量級能級,促進主導產業高階化、叢集化、融合化發展。探索數字經濟創新要素高效配置機制,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堅決打好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緊抓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機遇,大力培育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實體經濟,掌握人工智慧產業鏈核心環節。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0日 0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16 字。

轉載請註明: 堅持創新驅動 破解發展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