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A股醫藥板塊與醫藥主題基金攜手上漲。公私募人士都發表了對於醫藥板塊的最新投資觀點。
公募:醫藥行業成長確定性優於其他,創新藥,醫療器械,醫藥消費服務等值得關注。
融通基金萬民遠:作為內需中的強剛需,醫藥中長期是‘長牛’行業
融通基金萬民遠認為,醫藥行業本身存在兩個優勢:一是強剛需行業受疫情影響小,有望在二季度逐步恢復正常水平。3月開始,各地醫院診療量已經展開快速反彈。
二是兼具防禦與成長性。短期來看,醫藥板塊業績防禦性強。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今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8.3%,但醫藥行業利潤同比下降10.9%,降幅明顯較小。此外,國家基金加大投入將促進醫藥行業技術升級,醫藥板塊成長性有望進一步強化。
“作為內需中的強剛需,醫藥中長期是‘長牛’行業。同時隨著經濟發展,醫藥行業目前由總量高增長到結構最佳化,值得長期投資。”萬民遠表示。(中國證券報)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王大鵬:醫療器械板塊是最受益方向之一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王大鵬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醫藥行業“避風港”屬性凸顯,醫藥行業中長期外部給付環境趨勢性向好,財政支出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居民醫療支出需求逐步提升,看好醫藥行業投資機會。
王大鵬表示,國家對公共衛生體系支出有望增加,醫療器械板塊是最受益方向之一,主要品種包括呼吸機、監護儀、DR等。以ICU科室建設為例,根據臨床指南,ICU每個床位建議配置1臺監護儀和呼吸機,將為相關器械帶來巨大增量空間,預計需求將在未來幾年陸續釋放。
與美國相比,中國醫保基金對創新藥的支付比例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創新藥對很多患者來說是重大福音,加大創新藥扶持力度符合中國醫藥改革方向。在創新藥領域,腫瘤藥消費剛需屬性強,預計今年腫瘤藥銷售放量確定性較強。(中國證券報)
寶盈基金郝淼:長期趨勢向上,醫藥剛性需求帶來板塊投資機會
雖然現階段醫藥板塊價格偏貴,但從長期來看醫藥趨勢一定是向上的;醫藥行業受政策的擾動非常多,可能會造成短期的震盪或下跌。一方面這是個需求旺盛的行業,另一方面醫保收入不能增長太快,不能給社會帶來太大的醫療負擔,會給醫療行業帶來收支的矛盾。從這個角度看,一旦有政策的擾動,就會造成板塊的下跌。這就造成了醫療板塊的一個股價上漲下跌的迴圈,同時也給醫藥行業的投資帶來了機會。
回過頭來看,這幾年醫藥板塊的基金都是跑贏指數的,所以這種醫藥主動管理基金的選股還是挺有效的。但擇時是非常難的,醫藥板塊或者醫藥主題基金的投資,建議長期投資。醫藥板塊是永遠的朝陽產業,需求非常剛性,最好的買入機會是醫藥板塊大跌的時候。(寶盈基金)
華商基金陳恆:醫療新基建是重點關注方向
5月21日,華商基金陳恆發文表示,除疫情前期的防疫相關標的外,近期內需快速復甦也帶動了醫藥板塊內結構性行情,尤其是和國內醫院門診量相關度較大的醫療服務、IVD、生長激素、骨科、疫苗等子板塊表現強勁。4月底大部分地區醫院門診量已經恢復到同期的八成左右,醫療的需求剛性屬性體現明顯。
對於醫藥行情的演繹,陳恆進一步分析指出,拉長週期來看,人口老齡化導致的醫療需求提升是板塊長牛的基石,而且即使在當下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長期要選擇好賽道、高壁壘的子領域,包括醫療服務、創新藥、高階醫療器械、疫苗等;中短期來看,國內進入後疫情時期,防控常態化以及後期的醫療資源補短板將為整個醫藥板塊帶來新的增量投入,醫療新基建是未來投資的一個重點關注方向,目前在雲南、廣東等部分省份已經有相應規劃出臺,未來其他省份也有望迎來政策推動,看好器械、IVD領域的投資機會。(中證網)
私募:關注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
對於部分私募基金而言,醫療板塊長期向好的確定性在A股各板塊中排在前列,多年黃金髮展可期。從細分領域來看,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均是私募關注所在。
林園投資近期表示,長期來看,大健康行業會鎖定治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三大疾病併發症藥物的公司。
東方馬拉松投資指出,國內創新藥賽道對科學家和資本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更多的企業投身創新藥的研發,未來優質藥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效能夠極大提升。有前瞻性佈局的企業、有綜合研發管理能力的企業會從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東方馬拉松投資表示,主要看好三個方向:第一是創新藥和醫療器械企業,有真正創新能力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能在醫保結構性調整中持續獲益;第二是醫療服務企業,有核心壁壘的自費、可選醫療消費服務的企業,比如連鎖眼科、口腔等細分賽道;第三是研發服務企業,它們能充分發揮中國的比較優勢,比如工程師紅利、科學家紅利和臨床試驗患者資源紅利等。
盈峰資本基金經理周冬認為,醫療行業未來最有前景的細分方向是創新藥品、創新醫療器械以及為創新活動提供服務的CRO和CDMO公司。
周冬表示,在醫療器械這一領域中存在很多投資機會,該行業壁壘較低,單一產品的空間不大,但打造“爆款”的可能性較高。
至於為創新活動提供外包服務的CRO和CDMO企業,周冬指出,首先創新研發活動的繁榮必然為外包服務的公司提供充足的訂單,我國具有明顯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紅利,也有上游化工原料配套和基礎設施的優勢,過去幾年CDMO行業向中國產能轉移的趨勢就非常明顯,某些領域國內企業已經是世界第一梯隊的水平;其次,這類外包服務的公司不用承擔研發失敗的風險,許多專案同時在做,可以分散風險,和下游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通常比較穩固,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