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歷“深蹲時刻”後,不少行業都希望重新起跳,但只有充分蓄力的行業,才能真正達到目標。
比如,和公眾密切相關的消費電子行業,2023年第一季度發展情況仍然不大理想,而同樣和公眾密切相關的保險行業,卻在第一季度迎來起跳。
據A股五大上市險企(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23年第一季度保費收入資料顯示,1-3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合計1.06萬億元,同比增長4.85%。
要知道,2022年,整個保險行業負債端、資產端均“承壓”,五大險企去年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46.93億元,同比下降19.11%。
行業往下深蹲,險企需要在巨大壓力中直面來自社會和行業的挑戰,同時這也是淬鍊自身能力的最好的時間視窗。A股五大上市險企第一季度保費收入顯示,有的繼續承壓,而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則延續了回暖趨勢。
4月27日,中國平安強勢漲停,全日成交額高達126億元,兩市排名第一,以一己之力引領保險板塊漲勢,更激發A股對優質藍籌股的熱情,投資端的肯定和看好不言自明。
經歷三年疫情的影響,行業慢慢走出“深蹲時刻”,中國平安的A股股價漲停體現的是市場預期情緒的變化,具體到業務經營上,險企如何實現高質量起跳?誰又能成為那個引領者?
我們分析五家險企的戰略轉型、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一季報後認為,大環境是一個利好因素,正如招商證券、長城證券等多家研究機構所研判的,隨著社會活動有序恢復,經濟復甦確定性增強,居民收入預期改善,加上疫情對公眾保障意識起到教育作用的影響,消費者的保險需求將有所增長。
但更重要的,還是險企長期培育的內生動力疊加多領域同頻共振所釋放的動能,這是穩健增長的強大引擎,也是順利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穩固基石。誰能做到這些,誰就能引領險企邁入新週期。
改革決定內生動力:高質量起跳的關鍵一招從行業走出“深蹲時刻”,到險企實現高質量起跳,關鍵是不斷增強企業的內生動力,這需要險企更多從內部出發,用改革動能開啟新天地。
對於保險主業的改革,在麥肯錫看來,渠道模式革新是關鍵所在。這也是保險行業的現實,2022年,壽險增長乏力,是險企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險企針對壽險渠道改革,乃是必經之路和關鍵一招。
2022年,太平洋壽險以銀保渠道為戰略重點,提升了當年的新單佔比,但也因重啟銀保渠道基數較高,影響了今年第一季度保費的增速。媒體分析認為,伴隨太平洋壽險持續推進改善代理人質量和銀保渠道持續發力,其保費增速有望回正。
人保壽險相關負責人則直言個險隊伍穩定性在2022年受到挑戰,此前個險渠道強調隊伍驅動模式,今年會更加重視客戶經營,“以客戶經營水平提升來提高個險經營的實力”,同時,希望銀保渠道能提高價值貢獻。
諸多改革險企中,中國平安的前瞻性頗為明顯,其從2019年11月就已“開跑”。彼時,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親自掛帥,調動全集團資源推動改革,成立產品、銷售、隊伍、培訓、資源、運營、科技7個工作小組,實現“4渠道+3產品”的戰略改革框架。
在渠道層面,平安壽險深化代理人渠道改革轉型,經過幾個階段的探索,隊伍結構從傳統的金字塔型向更為穩健的啞鈴型轉變,代理人渠道經營質量得到最佳化,創新渠道隊伍建設逐步成型,渠道綜合實力隨之躍升。
上個月,中國平安聯席執行長陳心穎談到平安壽險的改革進展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平安壽險的渠道綜合實力。
陳心穎表示,平安壽險渠道改革主要有兩大亮點,一是高質量代理人團隊改革,平安的三高代理人人均產能和收入都在持續提升;二是平安獨特的新銀保渠道和社群網格化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渠道改革上的“亮點”已經轉變為內生動力,轉化為實打實的業績“看點”。資料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壽險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實現正增長,銀保、社群網格及其他等渠道在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中佔比16.9%,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
不只是渠道改革,陳心穎還提到平安壽險改革在產品及服務方面的亮點:平安率先提出保險加服務理念,尤其是在健康養老背景下,平安是唯一一個可以提供財務保障、財富增值和健康醫療養老服務的機構。
這為平安壽險升級保險產品體系打下堅實基礎。依託醫療健康生態圈,中國平安打造“保險+服務”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提供“保險+健康管理”“保險+居家養老”“保險+高階養老”等服務。截至2023年3月末,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47個城市;上海頤年城專案於2023年2月正式對外發布;以“盛世金越”為代表的增額終身壽產品持續熱銷,也廣受使用者青睞。
改革的成效,最終也會反饋到經營業績上來。2023年一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個月期間,中國平安實現營業收入2537.78億元,同比增長30.7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達到48.89%,為383.52億元,佔據五大上市險企榜首位置,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17.21億元、178.85億元、116.26億元、69.17億元。
隨著壽險改革不斷深化,進一步夯實核心競爭力,為各大險企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內在需求驅動轉型:險企如何高質量發展?如果說以渠道模式變革為代表的改革,讓保險企業實現了驚險一躍,那麼,未來,如何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企業行穩致遠的核心。
正如馬明哲的深度洞察,“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唯高質量發展方能行穩致遠”。正因如此,高質量增長已經成為行業的共同目標,而要達成目標,內生動力的淬鍊、釋放之外,還需要有更多動能引入。
險企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動能加持,本質來看,是行業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內在需求。毫無疑問,這注定險企轉型是一段艱難旅程,險企需要持續提升、進擊,在第一季度高質量起跳後,也不是一路坦途,仍然需要全力深耕,重視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方面,深謀遠慮的險企已經斬獲佳績。談到中國平安高質量發展的三個關鍵詞,馬明哲即將“發展可持續”排在第一位,他表示:“平安過去20年保持了20%的業務利潤持續增長,當然未來要保持20%不大可能,但雙位數增長是可以的。是可持續穩定的增長,而不是大起大落。”
可持續這個關鍵詞之外,第二個關鍵詞是“增長結構”:平安是綜合金融,相對比較穩。醫療健康養老是現在社會上未來最大的需求,平安是綜合金融+醫療健康養老,“結構是非常好的”。
第三個關鍵詞是“增長質量”:平安披露的報告顯示,其ROE一直保持在16%到18%。
從中國平安的例子不難看出,所謂“高質量發展”,全方位、持續不斷進擊是題中之義。對此,《麥肯錫全球保險業報告(2023)》也認為,險企的轉型永遠不是“一勞永逸”,而是一種動態的長期成長性思維。在其看來,效能提升是險企未來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主陣地,中國險企尤其要緊密關注效能提升。
問題在於,怎樣才能實現效能提升?按照麥肯錫上述報告的觀點,既要依靠增量價值的獲取,又要加強存量價值的最佳化,而從整個行業看,一個共識性的策略是,運用金融+科技來賦能。
舉個例子,中國人保去年1月成立了人保資訊科技公司,經營範圍包含人工智慧基礎軟體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人工智慧基礎資源與技術平臺等,希望強化科技賦能,促進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釋出2023年一季報時,中國人保還特別提到要“積極挖掘資訊科技、數字經濟等結構性機會”。
中國太保同樣成立了太保科技公司,主要面向其內部提供資訊科技服務,透過持續發力大健康、大資料、大區域等,推動業務與科技深度融合。
在五大上市險企之外,陽光保險也在發力數字化轉型,其壽險業務透過科技創新,聚焦客戶洞察、精準營銷、智慧客服、風險管理等應用場景,打造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銷售機器人,賦能代理人洞察客戶需求,助力提升金融主業效能。
相比之下,中國平安更重視以技術能力為底座,加強金融、科技、醫療多領域的同頻共振。
從技術能力看,截至2023年3月末,中國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1152項,累計達47229項,穩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有了大量科技專利托底,全面提升金融主業服務水平便如水到渠成。
戰績是最直接的佐證。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在整體坐席產品銷售規模中佔比49%;AI坐席服務量超5.3億次,在客服總量中佔比達81%,並保持穩定;AI催收金額覆蓋率42%。
科技實力賦能金融主業向前發展的同時,中國平安持續深化醫療健康生態圈,打造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
據瞭解,中國平安已經構建輻射國內外的、優質的醫療健康生態圈,覆蓋醫療服務、健康服務、商品藥品等資源。截至2023年3月末,在國內,外部簽約醫生近5萬人,合作醫院數超1萬家,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萬家;合作藥店數達22.6萬家,較年初新增近2000家,全國藥店覆蓋率超38%。在海外,平安的合作網路已經覆蓋全球16個國家,超1000家海外醫療機構。
醫療健康生態圈的構建,落腳於為金融主業持續賦能。截至2023年3月末,在平安近2.29億個人客戶中,有超64%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健康生態圈提供的服務。
不管是金融+科技賦能,還是金融、科技、醫療多領域同頻共振,都有助於險企獲取增量價值、最佳化存量價值,實現效能提升,進而有效增強發展動能。在此過程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也得到提升,險企發展與創新的成果惠及億萬客戶、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長期、穩健、可持續的價值最大化。
多種動能和價值的釋放,疊加長期培育的內生動力,險企不僅能穿越震盪,走出“深蹲時刻”,還能實現高質量起跳。這是所有險企順利轉型的“密碼”,亦是持續穩健增長、直面未來的“法寶”,可以預見,在領跳的中國平安等多家龍頭險企的帶動下,整個行業將加速健康、穩定、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