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外資企業發展

新華網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來,全球經濟遭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打擊,全球經濟面臨著衰退的嚴重威脅。

對於成熟的海外投資企業而言,全球化的資源配置不僅能擁有優質海外市場,促進企業的銷售增長,全球化的供應鏈系統也會保障企業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從而降低綜合成本。經濟貿易全球化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國間的貿易聯絡越發緊密;全球產業鏈也已經形成相對成熟與完善的系統,在產業鏈上各國分工越來越明確,生產也日趨專業化。而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世界的製造業大國,在中低端的產業領域,門類最完整,配套最齊全,供應鏈最有效,進出口貿易額最高。截至2019年,中國的產業門類有15類,涵蓋了97個行業大類。2018年,全球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9.34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62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1.75%,為世界第一,美國貿易進出口總額約為4.278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0.87%,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貨物貿易國。在中國的4.62萬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中,出口總額為2.48萬億美元,工業製成品所佔出口總額比例最高。這也反映出中國作為“製造大國“參與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

多年來,在全球化浪潮和市場力量作用下形成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美國、中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已經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深度融合,這些經濟體同時扮演著鏈條上供給中心和需求中心的雙重角色——既可以是鏈條上的中間品進口商,也可以是中間品出口商,還可能是終端產品供應商。如阿里已逐漸組建了一個高效協同的供應鏈體系,即銷售渠道、商品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阿里的這個供應鏈體系框架中,它整合了上下游資源,協同起來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鏈服務。

中國不僅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疫情中努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重要一環。中國透過積極推動復工復產,為全球經濟帶來了正面效應,使我們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更加堅定。以如新公司為例,如新在中國和美國都設有研發中心,能根據不同市場需求開發產品,同時保證生產這些產品的原材料來自於世界各地。如新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先進的生產線更能保證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生產出的產品除了供應本國市場外也會輸送到其他國家市場。此外,沿著數字化的戰略升級方向,我們有效利用網際網路全新技術手段,在產品研發、線下體驗、電商平臺、社群銷售、物流售後體系等領域全面發力,對產品、平臺、專案進行有機地協同整合,進而實現人、貨、場重構。在阿里雲技術的支援下,2018年年底,如新的數字化團隊重構了網際網路電商平臺——“星享城”。全球化的產業鏈供、應鏈管理讓如新在全球近50個市場能一直保持生機和活力。

市場要素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市場能否保持長期的發展,除了政策、技術、資金和創新能力以外,市場要素的優劣與否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在我看來,市場要素應該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比較完善的政策法規和良好的營商環境;二是具有有效需求的市場體量;三是有效的勞動力供給。

在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程序中,不斷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為外國及中國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的進來和出去開闢了日益廣闊的空間。就在最近這兩年,中國政府陸續頒發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外商投資法、電子商務法等多個法律法規;制定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國際收支政策和社會公共政等;外國投資的負面清單在不斷減少;堅持深化供給側的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外商投資的經商環境等。這一系列的政策法規極大地釋放了中國市場吸引外資,刺激經濟成長的動能,為中國四十多年的經濟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國內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經營也更加便利。世界銀行釋出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在參與測評的190個經濟體中,營商環境排名再次大幅提升,由去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中國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有大動作出臺,《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外商投資法》、《外商投資法實施細則條例》,重點解決我國營商環境突出短板和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等等,都印證著中國著力打造充滿競爭力的外資投資熱土的決心和信心。從多方面、多角度擴大進口,降低進口的合規成本、最佳化進口商品結構。效果顯著地降稅減費極大提升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促進了貿易的便利化。

關於市場要素的第二個方面,即具有有效需求的市場體量。我在幾年前的一篇發言中專門講了一個觀點:在人類發展史上,曾經有過,而現在正在迴歸的一種狀態,那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量決定於它的人口總量。更準確地說,是決定於具有有效需求的人口總量。中國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體,擁有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50後60後,70後80後以及90後00後這些不同年齡層次的社會群體,又形成了一個個不同梯次的消費群體,為中國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消費動能。中國市場的魅力和吸引力,正在於這個龐大的、代際傳遞的、具有有效需求的消費大軍,它取之不竭,用之不完,源源不斷,生生不息。根據中國國家統計頒佈的資料,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1649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這樣龐大的消費市場,輔之以日益開放、透明和完善法律法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可以忽略。

市場要素的第三個方面就是有效的勞動力供給。很多經濟學家在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勞動力成本過高,擠佔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其實這是不夠準確的。誠然,相比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人口紅利的確在減少,但是它依然存在。構成人口紅利的不僅僅是勞動力的價格,勞動力的供給數量,還應該包括勞動力的素質,這是一個綜合指標。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也在逐年上升,但是遠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而勞動力的素質,包括學習能力,掌握複雜、熟練技術的能力和刻苦耐勞的精神,遠遠高於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再從勞動力的供給數量來看,中國近年來的大學畢業生每年都在700萬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持續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穩就業是中國政府的六大目標之一,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可以推見有效勞動力供給的數量依然有很大的空間。

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仍能穩定增長

在疫情發生前,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勢頭。2020年第一季度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為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中國政府將經濟發展讓步於疫情防控。依靠中國政府及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政策,目前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與緩解。在我看來,中國今年的經濟曲線應該為,第一季度失速下降;第二季度中國經濟進入逐漸恢復階段;第三季度會迎來快速發展;到第四季度經濟發展會迴歸常態化平穩增長。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要實現穩定持續向好發展,還是需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擴大開放,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除了給中國企業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以外,也要給與外資更寬鬆的發展空間,以吸引更多外資參與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來。

中國改革開放至今已經42年,42年中國快速發展,各項政策法規也都在不斷完善。1998年如新進入中國市場,趕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如新在中國發展的22年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越來越堅定了紮根中國市場,在中國長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堅信,只要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國就一定會在全球經濟中佔有越來越重的地位,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者:李潮東,如新大中華高階副總裁暨北京首席代表、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中國投資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

1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87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化資源配置有利於外資企業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