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回到“3時代” 美聯儲勝利在望?

在6月選擇不加息後,美聯儲本月更新的利率點陣圖顯示,委員會內部正在為年內再加息兩次的情形進行評估,而通脹資料將給市場提供進一步展望政策前景的機會。最新資料顯示,美國6月CPI重回“3時代”,核心CPI則重回“4字頭”,但離美聯儲2%的目標仍有距離。正如許多市場人士近來反覆強調的那樣,抗通脹戰役的“最後一英里”往往是最艱難的,這一晚過後,美聯儲顯然就將走到這一步。

CPI回到“3時代” 美聯儲勝利在望?

繼續降溫

7月12日晚,美國勞工部發布的資料顯示,美國6月CPI同比上升3%,前值為4%,創下2021年3月以來最小增幅。6月核心CPI同比上升4.8%,前值為5.3%,為2021年11月以來新低。

短期內,美國CPI三大分項,即二手車及新車價格、房租、能源和食品價格,都出現了超預期下行,明顯壓低美國通脹。Manheim Market Insights的統計資料顯示,6月份二手車批發價格較5月份創紀錄地下跌4.2%,較2022年6月更是下跌10.3%。

市場預計,通脹的下降有望減輕美聯儲繼續加息的壓力,有可能讓央行更快地轉向降息,或者至少不會把利率推得那麼高。“短短几個月時間裡CPI的大幅回落可能會讓足夠多的投資者相信通脹已經解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美聯儲就沒有理由長期維持較高利率,從而降低衰退風險”,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美洲資產配置主管Jason Draho說道。

康楷資料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本月將加息25個基點,因此此次公佈的通脹資料料不會對決策者有明顯影響,但會是美聯儲之後貨幣政策的關鍵影響因素。德意志銀行策略師Jim Reid表示:“7月加息基本已成定局,但在那之後就只能等著看了。”

市場資料顯示,利率期貨交易員完全消化了7月份加息的可能性。CME Group“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7月份美聯儲有95%的可能性加息25個基點,此舉將使基準聯邦基金利率升至5.25%至5.5%之間。然而,交易員們對之後加息的必要性存在疑慮,9月會議加息的機率僅為20.9%,11月會議加息的機率約為38%。

內部分歧

毋庸置疑,美聯儲內部對實現降低通脹目標決心非常堅定,但在加息的時機和空間問題上存在著巨大分歧。 美聯儲“三把手”、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姆斯就表示,美國經濟需要“相當緩慢的增長”,失業率最高為4.5%,才能讓通脹回到美聯儲2%的目標。

上個月,美國總體失業率僅為3.6%,而新增就業崗位為20.9萬個。這一新增就業數字使今年迄今的總就業人數略低於170萬,較上年同期減少了約36.3%。

“我們實施的限制性政策尚未充分發揮作用。”威廉姆斯表示。“儘管我們已經在某些對利率敏感的行業受到了一些影響,但通脹目標還未達到。”這種所謂的滯後效應是官員們呼籲從現在到年底再加息1-2次的部分原因,儘管整體通脹率在夏季幾個月看來將進一步下降。

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等美聯儲官員也表示,美聯儲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以壓低居高不下的通脹水平,但當前貨幣政策收緊週期即將結束。美聯儲負責監管的副主席巴爾週一在兩黨政策中心會議上表示:“過去一年,我們在貨幣政策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這是我們需要做的工作。“我想說,我們已經接近了,但我們還有些許工作要完成。”

而也有多位聯儲官員認為,在連續加息500個基點後,利率調整需要更加謹慎。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表示,儘管當前通脹率仍過高,但鑑於經濟已經出現放緩跡象,決策者目前可以保持耐心。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都支援在2023年加息1-2次,但是博斯蒂克是個例外,他呼籲在今年剩餘時間保持利率不變,並強調持續到2024年。

巨大挑戰

眼下,通脹黏性和經濟降溫成為了擺在美聯儲面前的重大挑戰。因為核心通脹更加頑固的跡象開始更加明顯,從去年12月至今,美國PCE(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年率“停留”在4.6%-4.7%之間的時間已經超過半年,仍遠高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最新資料顯示,5月PCE指數環比增加0.1%,同比增加3.8%;而“美聯儲最愛的通脹指標”——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指數環比增加0.3%,同比增加4.6%。

在早些時候的中央銀行論壇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明確表示,今明兩年很難實現2%的政策目標,特別是核心通脹可能要到2025年才會達到目標。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當前美聯儲的高通脹治理難題依舊嚴峻複雜。雖然美國的整體通脹率預期水平出現了市場久違的拐點,但其實際水平距離美聯儲數十年來踐行的雙重政策目標還很遙遠,尤其是核心通脹率指標距離2%的合意水平有數倍的距離。

陳佳進一步分析道,實際上,美聯儲在必須同時壓降CPI以及多個核心CPI資料之外,其多年來的貨幣政策操作基礎對標資料都遠超CPI這個短期通脹指標系,而是囊括各大類PCE指標系,以及勞動力市場指標,因為後兩者的資料更能充分體現美國長期通脹預期水平。

一些機構認為,實現2%的通脹目標並不容易。高盛釋出報告稱,未來物價水平不會像市場預期那樣迅速下降。“儘管我們預計未來通脹將進一步下降,但市場對降溫速度的看法似乎比我們樂觀得多,人們忽視了醫療保健等行業‘延遲通脹’的可能性。”

然而,為實現目標進一步上調利率或將加劇衰退風險。近期多項資料顯示美國經濟面臨考驗,例如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連續7個月處於萎縮區間,諮商會經濟領先指標連續14個月下滑,服務業PMI擴張也開始有所放緩。標普全球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潛在的問題是,面對製造業下滑以及加息的滯後效應,服務業是否會保持彈性。

BK Asset Management宏觀策略師施羅斯伯格(Boris Schlossberg)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美國經濟而言,真正的風險在於隨著貨幣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美聯儲的回應是否及時,因為之前在應對通脹壓力時,他們的反應確實不夠果斷。

楊敬昊認為,美聯儲現在考慮的是緊縮週期沒有結束,因此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將GDP增長放緩至潛在增速以下,以減少勞動力需求並給通脹帶來下行壓力。而以犧牲整體經濟為代價的風險就是政策力度過大,溫和衰退將是美國經濟年底前最可能出現的情形。

陳佳表示,從美聯儲治理通脹預期最核心的難點出發,當前全球市場對美聯儲治理通脹最大的擔憂莫過於美國經濟硬著陸風險加持下,美國通脹預期剛性和長期化。若包括短期通脹指標、長期通脹預期、勞動力市場等宏觀經濟指標體系不能儘快進入到2%及其以下的區間,一旦就業資料出現波動,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就將持續高度承壓,而今絕不是對美聯儲通脹治理壓力掉以輕心的時候。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09 字。

轉載請註明: CPI回到“3時代” 美聯儲勝利在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