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自從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之後表現一直不算好。自今年年初至今,如涵的股價下跌幅度超過60%。
美東時間9月14日盤後,如涵釋出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財務資料顯示:本季度營收同比下滑,淨利潤則一改之前的虧損局面,實現了扭虧轉盈。但對於這份業績報告,投資者似乎並不滿意,9月14日盤後如涵股價下跌12.85%。截至美股研究社發稿,如涵每股報2.63美元,總市值約為2.21億美元。
對於身處MCN賽道的如涵而言,虧損一直是其“魔咒”,同時似乎也是該行業的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這也是限制該賽道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財報釋出後雖然資本市場的態度不佳,但本季度如涵順利實現了扭虧轉盈,以網紅KOL變現為主要營收渠道的平臺服務轉型也稍有眉目。不過,這究竟只是“曇花一現”,還是表明如涵已經步入穩定盈利的正軌呢?對於這份最新的成績單,又該如何去看待呢?
營收環比上漲同比下滑,主營業務萎靡“拖累”收入表現如涵控股最新發布的財報資料顯示:二季度總營收為2.804億人民幣(約摺合3970萬美元),比上一財年同期的3.128億,同比下滑10%;而上一季度的營收為2.282億,環比上漲5.3%。
而從歷史營收資料來看,如涵的季度營收在過去的幾個季度雖時有增長,但是從整體趨勢來看起伏波動較大,且呈現出震盪下滑的趨勢,營收穩定性較差,這或許也是其股價表現不樂觀的重要原因。
從營收分類上來看,財報資料顯示:透過平臺獲得的服務收入為人民幣1.137億元(約合1610萬美元),比上一財年同期的6550萬元,同比增長74%;平臺服務收入佔季度總營收的比重為40.5%。
據悉,這部分收入由如涵旗下的網紅KOL產生,本季度網紅KOL的數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其營收的增長。此外,據財報資料顯示:公司與廣告業務合作的品牌數量也從上一財年同期的278個增長到本季度的431個,同比漲幅達35.5%。可以說,網紅KOL數量的增多和合作品牌方數量的增長,帶來了如涵平臺服務收入的較大漲幅。
由下圖可看出,該項業務收入對總營收的貢獻從20年Q1季度的9%,增長到21年Q1季度的41%。值得肯定的是,如涵在向平臺服務轉型上初見成效。
然而,同樣不可忽視的是,本季度全方位服務的產品銷售收入為1.668億元,比上一財年的2.473億相比,同比下滑33%,該部分收入佔季度總營收的比重約為60%。
全方位服務的產品銷售收入一直為如涵的最大收入來源,而本季度該項業務收入的下滑,也是導致季度營收出現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究其緣由,本季度財報中表明:由於公司的產品銷售正在經歷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線下門店的數量已減少至19家,而轉型的穩定需要適應時間。
過於依賴頭部主播創收,但高企營銷支出壓縮淨利空間本季度推動淨利潤表現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是,簽約網紅KOL數量的增多使得平臺服務收入大幅增長。據財報資料顯示:本季度淨利潤為1070萬,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虧損2160萬,實現扭虧轉盈,同比漲幅達149.5%。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網紅KOL數量的增長也同時埋下了隱患。高企的營銷支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本季度中,如涵在營銷方面的支出為6945萬人民幣,同比增長1%,佔總運營支出的比重為40.4%;此外,本季度總營銷費用同比增幅為24%。
高層在財報中提及,營銷費用的高企主要原因在於孵化KOL成本過高。據業內人士估計,行業內孵化一個可變現網紅的成本大約為300萬元,如果是李佳琦、薇婭這樣的的頂級KOL,則花費更高。成為力能扛鼎的頭部網紅終究是個機率事件,就連李佳琦自己也曾對媒體表示:“想要複製下一個李佳琦是很難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而網紅KOL孵化成本的高昂,則導致對於以如涵為代表的MCN機構對於頭部KOL的過度依賴。如涵在之前的招股書中表明:頂級KOL為如涵貢獻的GMV佔比超過了60%,其中張大奕一個人就佔據了營業收入的一半左右。從近三個財年來看,在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前三季度,張大奕在如涵的GMV佔比分別為50.8%、52.4%、53.5%。
據最新財報資料顯示:本季度KOL的總數量為174名,而上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33名,同比增幅達30.8%。
從KOL的型別上來看:本季度頂級KOL的數量為8名,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2名。從這8名頂級KOL創造的收入比例來看,情況仍不容樂觀。財報資料顯示:8名頂級KOL創造的收入為4030萬人民幣,佔平臺服務總收入的比值為35.4%;而去年同期,2名頂級KOL創造的營收為601萬人民幣,其收入佔平臺總收入的比值為9.3%。
從整個行業來看,對於少數頂級KOL的過度依賴一直是MCN機構存在的普遍困境。對於頂級KOL的過度依賴造成KOL的議價能力強,一旦出走會對其MCN機構造成巨大經濟震盪,這種單一的商業模式也使得MCN機構陷入營收模式的困局。
根據鳳凰網與WeMedia、鞭牛士、新腕兒聯合釋出的《6月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50》榜單排名,薇婭、辛巴、李佳琦位列前三,銷售額分別達到了27.4億元、19.1億元和14.6億元。
在這份榜單上,如涵控股的張大奕和另兩位“頭部網紅”均未出現在這份TOP50的榜單中。同時更悲催的是,在這份月度MGV榜單中,TOP3的薇婭、辛巴、李佳琦的月銷售額均比如涵2020財年全年營收的12.96億元高出許多。
作為如涵控股的“核心資產”,張大奕與淘寶直播頂流李佳琦跟薇婭的段位差距越來越大,也意味著如涵控股商業價值的並沒有在增值。
對於以如涵為代表的MCN公司而言,解決對於頂級KOL的過度依賴是實現營收結構最佳化的關鍵所在,但目前來看,似乎仍長路漫漫。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