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理財困境”應及時補課

“你還在靠一份死工資續命嗎”“自己創業做老闆,年薪百萬不是夢”……低門檻、短週期、高收益的理財課程廣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鋪天蓋地的廣告之外,大眾對於理財教育的需求正在崛起。

從需求端看,近年來,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催化下,不斷提升的居民收入水平與日益多元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碰撞出巨大的投資與理財需求。從供給端看,近年來,金融市場上理財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新概念新名詞讓人眼花繚亂,一批理財教育企業應運而生,線上理財教育機構付費使用者大增。

理財已經成為人們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門必修課,人人都需要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然而,不少人本來想要透過學習避免在市場上“交學費”,結果卻在理財投資的培訓課堂上,成為理財收割機下的“韭菜”。一些理財教育機構將學員作為收割物件,先以0元到十幾元的“小白理財”課吸引使用者,待取得學員信任後再露出“吸血”本質。一些消費者被忽悠,投入幾萬到10餘萬元,最終全部打了水漂。

理財教育亂象叢生,暴露出諸多問題,值得重視。一方面,這表明很多人面臨著“理財困境”,即理財基礎知識薄弱、理財能力不足、風險承擔能力較低。如果不是投資者的投資防範意識匱乏、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視背後存在的高風險,想必很多不靠譜的忽悠也不會得手。另一方面,這表明該領域有待加強監管,尤其要加強對理財教育機構、平臺資質稽核把關。只有對破壞行業風氣、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讓行業結束野蠻生長狀態,才有助於迴歸理財教育本位,為投資理財創造良好條件。

這也提醒消費者,絕不能沉溺於虛無縹緲的財富夢想中,想要“速成”“賺快錢”,往往會陷入投資理財陷阱,而要在規避風險與試錯成本方面下足功夫。進一步看,要打破“理財困境”,我國理財教育亟待補位,應儘快補上理財教育這門課,也離不開政府、學校、企業、個人多方共同努力。這樣才能更好滿足人們的理財需求,整體增強社會投資理財“免疫力”。         (張冬梅)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21 字。

轉載請註明: 打破“理財困境”應及時補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