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汾酒來講,核心的問題不是增長多少,而是邊界還可以達到更高。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
7月12日,是山西汾酒釋出202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的日子。
公告一出引發行業轟動。上半年,汾酒預計營收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8.30億元-55.20億元,同比將增加70%-80%;淨利增加17.66億元-20.87億元,同比將增加110%-130%。
汾酒這一預告業績,是在“醬酒熱”的行業風口下取得,增速之快頗顯不易。更重要的是,汾酒2021年上半年預計淨利,已超過2020年全年淨利,如果按往年推算,全年營收有望超過200億,跨入行業“三甲”序列。
拉長週期來看,汾酒過去5年持續高速度增長,證明了在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的塑造之下,公司的價值認知和增長邏輯已經得到了業內外的認可,增長邊界不斷打破。
這樣的汾酒,無疑值得資本與全行業的共同期待。
提前跨越200億,酒業迎來“三香三甲”?
200億,在酒業有著特殊意義。
這是目前酒業“三甲”的門檻:2020年,白酒行業的“探花”,洋河股份實現營收211億元。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講,無論是想躋身“三甲”,都必須要跨越這一目標。
上半年表現搶眼的汾酒,似乎正無限靠近這一目標。
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實現營收69億元、淨利16.05億元。據此計算,汾酒2021年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收117.3億-124.2億元,淨利33.71億-36.92億元。
2020年,汾酒上半年實現營收69億,下半年實現70.9億。考慮到下半年擁有中秋節與國慶節、春節等旺季,汾酒下半年業績大機率超過上半年,有望順利跨越200億門檻。
2018年,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與時任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宜賓同框。因為三位企業領導都姓李,而三家企業分別代表了清香型、醬香型、濃香型,“三李三香”被定格。
此後,由於李保芳離任,“三李三香”被載入歷史。如今,汾酒有望跨越200億門檻,拿到晉身行業“三甲”的“門票”,這也意味著酒業有望迎來“三香三甲”時代,這對於汾酒乃至整個清香型行業,都將極大地鼓舞清香型白酒品牌的信心。
汾酒增長“無邊界”
回顧汾酒近5年的發展,是在不斷打破邊界中走過,不斷用更快的增長回應了市場上存在的“高增長是超常發揮嗎”“快到增長上限了嗎”等質疑。
2017年,汾酒實現營業收入60.37億元,同比增長37.06%,實現淨利潤9.44億元,同比增長56.02%,超額完成山西省國資委定下的年度考核目標。
2018年,汾酒實現營業收入93.82億元,同比增長47.48%,實現淨利潤14.67億元,同比增長54.01%,以“三年任務兩年完”提前完成酒類收入和酒類利潤總額的目標。
2019年,汾酒實現營業收入118.80億元,同比增長25.79%,實現淨利潤19.39億元,同比增長28.63%,正式步入白酒行業百億營收陣營。
2020年,面對疫情壓力,汾酒明確提出“整體經營指標不變”的目標,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9.9億元,同比增長17.63%,實現淨利潤為30.79億元,同比增長56.39%。
短短4年時間,汾酒營收與淨利潤不僅雙雙保持兩位數增長,而且營收實現翻番、淨利潤增長2倍多,增長邊界不斷被打破。進入2021年,汾酒一季度實現營收73.32億元,同比增長77.03%,實現淨利潤21.82億元,同比增長77.72%。
被打破的遠不只業績層面。
2017年,汾酒成為山西省國企改革試點,並最終成為國家層面的國企改革的“汾酒樣本”,市場化激勵機制、集團整體上市,均在業內外貢獻了“汾酒經驗”。
在市場層面,全國化佈局持續深化,實現省內省外市場雙驅動;在產品層面,青花30·復興版、青花40·中國龍接續推出,徹底打開了青花汾酒系列,乃至整個清香型白酒的價格天花板。
實際上,汾酒上半年可觀業績,對下半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形成強有力的業績支撐,使得企業在產品、市場、品牌等層面的最佳化調整更加從容,或許也預示著汾酒將在高階白酒等領域有更加積極的動作。
當汾酒未來不斷打破增長邊界,這種“無邊界”的狀態,值得業內外期待。
對於汾酒未來發展的“階段性”邊界,或許從李秋喜的講話中可以得到一些訊號。
李秋喜在汾酒2020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曾表示,到“十四五”末,汾酒要躋身行業第一陣營,未來建成世界一流企業,實現汾酒復興,汾酒具備了敢於勝利的膽略和魄力。
“汾酒麴線”來了?
汾酒增長持續打破邊界的背後,是其價值認知和增長的內在邏輯,得到了業內外的充分認可。也正是資本、業內以及汾酒人建立在認可之上,對汾酒的積極信心,推動汾酒不斷保持高速增長、上臺階,並不斷拓展發展邊界。
上一個創造這種現象的白酒企業正是貴州茅臺,跑出了“茅臺曲線”。
1998年,茅臺發展遭遇困境,當年2000噸的任務,7個月完成只有700噸,最終是憑藉銷售系統的市場化調整,以及內部“幹部能上能下、工人能進能出”人才最佳化,打破了僵化的體制,獲得“重生”。
2001年,茅臺上市,在資本助力下加速產能、渠道等轉型,並在全行業流行多元化之際堅守酒業主業,而在季克良等茅臺時任高管的推動下,一系列文化、品牌戰略的推廣,讓茅臺牢牢掌握了高階市場優勢。
2005年,不斷累積優勢之下,茅臺實現了淨利潤和市值加速增長。2007年,茅臺更是開始長期把持A股“第一高價股”的頭銜,飛天茅臺也於次年開始主導高階白酒價格,並延續至今。
與“茅臺曲線”相似,自李秋喜2009年執掌汾酒以來,透過強化汾酒“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屬性、地位,建立了汾酒“中國酒魂”的文化價值體系,透過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國企改革試點,徹底將汾酒引導至市場化發展道路。
加之不斷強化“汾酒復興”這一企業發展歷史使命,以及“行走的汾酒”等事件營銷,讓“文化汾酒”持續向汾酒發展輸出動能,也成功讓汾酒的價值以及改革推動的增長邏輯,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認知。
這種認知在資本層面,推動了機構對於汾酒未來增長的持續信心,表現在了汾酒股價的持續上漲;在行業層面,汾酒經銷商數量持續增長,且對汾酒市場信心不斷提升,表現在汾酒全國市場化佈局持續加速,市場結構不斷最佳化;在企業層面,汾酒人表現出的精神面貌和戰鬥力,推動汾酒的全方面發展;在消費者層面,表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汾酒及竹葉青產品。
可以說,李秋喜用十多年的時間,透過價值構建和價值推介,建立與茅臺當年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廣泛價值認知,這也是汾酒能夠保持高速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優勢,汾酒的增長邊界也不斷被拓展。在拓展的過程中,汾酒並沒有表現出過快、過熱,也沒有透支品牌與市場,而是基於對價值認知深刻的剖析與構建,實現合理、長線的增長。
換言之,對於汾酒來講,核心的問題不是增長多少,而是邊界還可以達到更高。
在業內人士看來,“汾酒麴線”正表現出越來越多的積極訊號。例如,有行業傳聞稱,有山西經銷商已在就明年的庫存配額進行規劃準備,這一方面是對青花汾酒、老白汾酒、玻汾等汾酒大單品市場旺銷的正常反應,另一方面則是對未來漲價預期的看好,而這種“金融屬性”在茅臺酒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無論如何,汾酒“緊俏”已經是事實。
不久之前,有山東某汾酒經銷商曾收到來自朋友的青花汾酒求購需求,但由於剩餘庫存很早便已被預定,最終這位經銷商只能把自己年初留下招待客戶的青花汾酒,按照市場價格勻給朋友。雖然拿到貨的價格,較年初詢價時有一定幅度增長,但是拿到貨的人仍然滿心歡喜,“客戶指定要青花汾酒,但現在青花銷售實在太緊俏”。
你怎麼看汾酒業績表現?文末留言等你分享!